央行副行長髮聲!完善科創金融體系 推動金融體系集成創新 金融業多方面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金融如何助力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在《中國金融》上撰文指出,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十四五”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的著眼點。

陳雨露強調,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範圍內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升溫,國際貿易投資格局和產業鏈佈局受到衝擊,未來我國外部發展環境將更加嚴峻。在關鍵領域獨立自主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有效途徑。從國內看,我國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尚不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通過暢通“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重點一:以獨立自主為著眼點

暢通國內大循環

陳雨露認為,獨立自主的國內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的主體。這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補短板、疏梗阻,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

一是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製造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應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著力提升製造業核心環節、關鍵要件的自主化水平,解決“卡脖子”問題和其他短板,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二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大宗商品供需結構。應利用科技創新,提升資源產出和利用效率,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擴大西部地區大宗商品產能,實現大宗商品進口來源地多元化。

三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啟動國內消費潛力。內需是推動大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和最大動力。應繼續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安全網,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更好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旺盛需求潛力。

重點二:通過改革

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國際循環

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陳雨露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維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推動產業鏈從中低端走向高端的迫切性。國際循環的目標是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支持和暢通國內循環,優化結構,激發活力,實現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

比如,要提升“走出去”質量。陳雨露表示,我國是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但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佔比較低,且對外直接投資集中於亞洲,對非洲等潛力地區投資力度有待提高。應進一步優化對外投資行業結構,拓展海外投資區域範圍,加大與非洲、拉丁美洲等的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降低對單一海外市場的依賴。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提高對外投資綠色化水平,減少“一帶一路”煤電項目投資和貸款。

與此同時,要優化引進外資結構。陳雨露認為,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連續28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但外資流入主要集中於中心城市和東部沿海省份。與我國經濟規模相比,FDI(國際直接投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重點三:堅持金融供給側改革戰略方向

陳雨露強調,堅持金融供給側改革戰略方向,以金融科技引領的金融體系集成創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金融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陳雨露認為,金融發展的核心在於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堅定不移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既積極支持經濟發展,又防止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債務擴張和資產泡沫等問題,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長期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具體來看,陳雨露認為,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發展可著眼於四個層次:一是通過金融科技引領,推動金融體系集成創新,服務第四次工業革命。二是立足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的循環路徑及戰略基點,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能力。三是以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為目標,深化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同時注意防控系統性風險。四是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金融改革開放佈局。

重點四:完善有中國特色的

科創金融體系

陳雨露認為,考慮到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現實條件,為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金融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當前仍需要關注若干重點問題。

比如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機遇,引領金融科技健康發展;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科創金融體系;建設獨立自主的高質量金融基礎設施;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支持綠色發展;構建新能源發展和能源供給體系戰略調整的金融支持體系;以可持續為基本前提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著力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展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產業鏈金融;做好金融支持民生髮展;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面提升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力等。

具體看,陳雨露認為,要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科創金融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按科技創新生命週期規律,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滿活力、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創業投資機構體系。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充分發揮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功能,暢通創業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

在宏觀政策協調方面,陳雨露表示,探索構建矩陣式管理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逐步擴大宏觀審慎政策的覆蓋範圍。不斷完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風險監測與評估框架,加強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定期開展金融機構穩健性現場評估,做好中央銀行金融機構評級和金融穩定壓力測試工作,切實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另外,陳雨露稱,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法制建設、管理統籌和規劃建設,推動形成佈局合理、治理有效、先進可靠、富有韌性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加快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可控試點,保障支付安全。推動徵信市場和信用評級規範發展。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