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最近,一檔《國家寶藏》讓國寶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也讓我們在娛樂化的同時重新去感悟歷史的溫度。看這節目,不知道泥萌是什麼感受,小編可是眼淚止不住的流。

尤其當梁家輝扮演的司馬光一出現,儒雅中帶著滄桑感。由他原來石鼓的“前世今生”,突然間淚流滿面。石鼓每逢戰亂就丟失,然後再由統治者們把它們集齊。日軍侵華時,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洗劫,故宮人決定運一萬多箱文物南遷,梁家人輾轉全國數十年,最終又將石鼓送回北京。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張國立在節目裡說,如果石鼓會說話,說的一定是陝西話。這是小編特別感動的一句話,歲月無語,唯石能言。先人們為了保護文物,實在是付出了太多太多。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也是一位守護國寶的大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鄭振鐸。

鄭振鐸對於中國的學術傳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編寫了不少的書籍。他本人的頭銜頗多,詩人、學者、作家等身份數不勝數。他在事業上的成就自有權威來定性,重點來說一說發生在他身上拯救國寶的故事。

鄭振鐸非常愛書,已經到了視書為命瘋狂痴迷的程度,而江南古又多藏書樓,對於一直在上海居住的他,一直保有收藏書籍的習慣。但是隨著日軍的入侵,眼看著大批的書籍被毀壞和流失,他的內心也充滿了煎熬。這中間發生的一件事情徹底堅定了他保護國寶書籍的信念。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鄭振鐸

1932年,日軍在上海將一顆子彈扔下中國大地,並放言:要滅亡中國,必先消滅中國文化;要消滅中國文化,必先消滅承載中國文化的傳承之地!日軍選定的中國文化的傳承之地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出來了。就是商務印書館!於是在爆炸聲中,這座藏有無數珍貴歷史文獻的印書館,變成一片廢墟。這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激怒了鄭振鐸,當然也更加激發了他保護國寶的決心。

當時的上海,流傳著很多線裝古籍,有些書商為了在這種大環境下保命,紛紛選擇了暗地裡銷售這些珍貴書籍。因為平日裡愛好書籍,再加上他本人跟這些書商之前就認識,所以鄭振鐸就能首先挑選這些書籍,並能拿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價格。

在這個時候,鄭振鐸收回來的藏書很多,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元刊古今雜劇》。當時,有一位書商給他打電話,說發現了這套傳世古籍,一共32冊。聽到這個消息,鄭振鐸非常高興,當即託人把這32冊買下來。但是等到鄭振鐸去買的時候,這部分書已經被賣給了一位姓孫的古董商,這位古董商原本手裡就有32冊,加上後買的32冊,湊齊了全套。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元刊古今雜劇

鄭振鐸又通過書商聯繫到了這位古董商,原本這位古董商要價1400元,後來硬生生漲價到了一萬元。鄭振鐸一方面聯繫朋友籌錢,一方面變賣自己的家產湊錢,另一方面還與古董商協商價格。他自己回憶中寫道:“離約定的日子只有兩三天了!我焦急得有三夜不曾好好地睡得安穩”。

最後雙方協商用900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套書,鄭振鐸在這件事情之後,曾用日記敘述過自己的內心世界:“當時,取到書的時候,簡直比攻下了一座名城,得到了一個國家還要得意!”

千萬不要小瞧這64冊書,裡面可是包含鈔本、刻本的元明雜劇242種,其中元劇有29種是人間孤本,有關漢卿的4種,王實甫的1種。可以說是研究元戲劇不可多得的古籍,這那個戰亂的年代,這套古籍得以保全,鄭振鐸可謂是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鄭振鐸

但是當時的社會形勢卻讓他感到越來越焦慮。原來,當時不只有他們來保護古籍,更有一些美國、日本的機構,高價回收文物古籍。有的甚至就是持槍明搶。看到大量的書籍流失海外,鄭振鐸殫精竭慮,一方面在尋求更多資金保護,一方面成立“同志文獻會”,他逐漸意識到,在這個動亂的環境下,僅靠他一人之力,是微乎其微的,於是他聯合各個大學和圖書館的知名人士,聯名教育部和中英庚款(英國部分退還的庚子賠款)董事會發電報。

最終他們得到了一百萬的資助,這筆錢原本是中英庚款董事會撥給南京中央圖書館的,作為圖書館的擴建費,但是因為戰爭問題,這筆錢一直沒有動,政府決定先讓他們用這筆錢去挽救圖書,避免國寶流入海外。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鄭振鐸

“八一三”爆發後,文物保護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鄭振鐸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搶救古籍之中,更是寫下了“書籍存亡,同於雲煙聚散”的誓言。但是,日軍的炮火卻沒有停止,不停地在投放炸彈,製造炮火。鄭振鐸家也不能倖免,窗戶被炸,房屋搖晃不停,院子裡火光沖天。他險些也被炮火擊中,失去生命。每次的炮火連天,對他的心裡都是一次不小的震撼。但似乎冥冥之中,在文物之上都會有先人庇佑,鄭振鐸才能將他們保全下來。

據鄭振鐸的友人回憶,當時的他保護書籍近乎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每次去看他的時候,他總會指著書和外面的天空說:“你看!這些書……這些書!”,這句話,今天讀來,還是頗為感動。

因為上海的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鄭振鐸把國寶藏在自己家裡不放心,於是他託友人先帶到香港,在轉運到重慶。他當時挑選了自己家中的“國家級”珍本共八十多種。書籍運送到重慶之後,震驚文物界。當即在重慶舉辦了文物展覽,轟動全山城。

《國家寶藏》國寶成”網紅”,他為搶救國寶險喪命,卻少有人知道

在《國家寶藏》中,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文字就是我們的信仰”。因為信仰,所以才出現了那麼多像鄭振鐸這樣的國寶守護大家,使得古籍文物得以保留到今天被我們看到。

真可謂是:

面面石鼓,坎坷輪迴幾千萬裡,是為華夏執筆;

本本古籍,縈繞心頭夢迴萬千,皆嘆文化福音

或許就是因為信仰,才能讓我們的文化得以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