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壽光當地培育的“巨人”南瓜。(受訪者供圖)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菜博會上的各種造型的菜果(受訪者供圖)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菜博會上的各種造型的菜果(受訪者供圖)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樹齡已達150歲的佛肚樹(受訪者供圖)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菜博會場外的迎春花(受訪者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距離地面四五米高的“空中廊架”上,密密麻麻地懸掛著二十多種“瓜”,除了色形奇特的杏瓜、葫蘆、冬瓜等品種,泰香鱷魚南瓜、日本的甜慄南瓜等新品種也揭開面紗;“一帶一路”沿線十幾個用瓜果、蔬菜塑造的景觀,月牙泉、火焰山、玉門關、非洲部落……

穀雨之後的“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有些不一樣。明媚的陽光下,來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個蔬菜園藝品種,80多個種植模式,50多項前沿技術在第21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下稱菜博會)上一同亮相;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5G+VR技術數字展館,360°全景視角直播的介入,成為菜博會二十年曆史上的頭一次嘗試。這也意味著國人不需要到現場,點開手機、電腦的頁面,就能將所有新奇場景一網打盡。

在十號前沿栽培技術展示館,壽光當地培育的“巨人”南瓜,最大能長到五百多斤重。在蔬菜產業中,種子是決定性因素。據工作人員現場介紹,這種南瓜的生長週期是4~6個月,只要溫度和溼度等條件適宜,一天就能增重十餘斤。

類似於“巨人”南瓜這樣的高科技新成果,在網上開放的九個展館中並不少見。

西紅柿長在樹上?在展館裡,樹冠直徑達6米的水培西紅柿樹已然成為了這裡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棵“樹”單株覆蓋面積達160平方米,累計結果6000多斤,剛剛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但打破紀錄的不止於此。蛇瓜樹展示了蛇瓜單株高產的驚人遺傳潛力,讓蛇瓜在固定的樹形廊架上自然生長,使一棵蛇瓜一次結瓜100多條。最長的一棵蛇瓜長到了3.2米,打破了吉尼斯紀錄。

“為什麼壽光蔬菜長得好?因為我們從種到收實現了全流程的智慧化種植。”壽光菜博會組委會技術部部長趙利華表示。記者注意到,在展館的控制室裡,安裝有聯棟溫室智能測控與管理系統,它可同時檢測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空氣溫溼度、土壤水分、光照等,實現天窗、遮陽網、風機、供暖、補光的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從線下轉戰“雲上”,對壽光菜博會來說,既是疫情防控所需,也是大勢所趨。記者瞭解到,在壽光的蔬菜批發市場,沒有買不到的菜,也沒有賣不掉的菜。這裡每天都有300多個品種、15000噸的新鮮果蔬,被運往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或是直接裝進集裝箱,當天就上了韓國、日本的餐桌。

從種到賣,手段很重要。早在3月1日,壽光主動向優質短視頻運營團隊發出邀請,希望擁抱“短視頻”、“直播”等新模式,將“中國菜籃子”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種好之後要賣好,對壽光來說,這是一個極具時代性的命題。而最近四個月,當地的一系列動作,對這一問題給出瞭解答。

3月6日,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與京東物流集團簽訂了壽光蔬菜全國供應鏈及產地加工集配智能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在此之前,雙方已經達成協議,將致力於通過互聯網+農業、科技+農業、智慧+農業,提升農副產品產業附加值,樹立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標杆,共同打造產業創新合作示範城市。

今年2月21日,壽光與拼多多簽約,雙方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起完整的農業產銷大數據,實現有產就有銷。五天後,壽光啟動了首個“抗疫助農”在線公開課,菜農學習如何包裝、如何配圖、如何取標題、如何打造爆款……

就在菜博會舉辦前夕,壽光剛剛與阿里巴巴簽約,確定後者全國首個“數字農業產業帶”將落地山東。根據計劃,依託阿里數字技術賦能,打造壽光數字蔬菜產業帶,形成數字化生產、倉儲、管理、攬收、物流等一系列“新基建”能力。

時代在變,“中國蔬菜之鄉”在變。在新業態、新模式加持下,壽光蔬菜瞄準了更廣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