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掌握方法後事半功倍之客觀篇

今天終於拿到法律資格證書,很開心,所以分享一下自己備考和考試的經驗吧。

我本科畢業已經19年了,18年家裡親戚遇到官司並因為律師的不作為輸掉了官司,所以我覺得還是得懂點法律才行。2018年報名法考,但當年工作特別忙,就鍾秀勇的民法,柏浪濤的刑法還有楊雄的刑訴,每個人的真題看了半本就匆匆上場考試了,別的書買來都沒翻開過。基本就是憑常識考了159分(180分算通過),於是覺得法考不難,打算2019年再戰。

2019年我的客觀題考試是在9月1日那天,但是很不幸的,8月25日我被臨時要求去國外出差,8月30日才回到國內,31日在家休息+糾結了一天,想著第二天到底要不要去考試。9月1日,鼓起勇氣打著呵欠去考試(時差還沒倒過來),結果客觀題考了194分。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複習,主觀題考了122分。

我的經驗和體會(客觀題):

1) 不聽課也可以過法考:

我從來沒有完整聽過任何一節課,在某法考APP試聽的時候發現,每次十分鐘不到我就睡著了。有很多考友是靠聽課來學習,但是聽課的效率低下,即使用2倍速聽,每門課完整聽下來也需要很多時間。人的眼睛和大腦處理信息遠比嘴巴快,所以我建議,如果時間有限,就直接放棄聽課,而靠做真題來複習。

2) 報哪個學校,跟哪個老師沒那麼重要:

比如刑法,柏浪濤和劉鳳科的資料我都買了,但是沒覺得差別很大。刑訴我第一年用的半本楊雄,第二年用的左寧,也沒覺得出差別。可能聽課的時候會有風格的適應與否,但是單純看書看真題的話,沒必要在選擇老師上糾結很久。

3) 學習的效率比時長更重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

a. 我一般是晚上下班後去星巴克學習,因為我在家的時候喜歡躺沙發上看書,很容易入睡,也很容易走神想吃東西幹家務,而星巴克再吵也不會影響我。

b. 自從我開始複習,到哪裡包裡都會帶著書,利用碎片時間看兩道題,排隊也沒那麼著急了。比如在機場安檢,在銀行辦事,這個時候如果看題,會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哈哈。長途航班是最適合看書的,上飛機後小睡片刻,飛機平飛後把書拿出來看,沒有電話和信息,可以專注地看幾個小時。

c. 做真題的時候,自己做一遍,然後對答案,而不是先看答案。我一般是根據資料的專題來,每五到十題對一次答案,不管對錯,解析都一道道看過去。因為不跟課的話,解析是唯一瞭解知識點的地方。

d. 時間實在緊張的情況下,適當放棄一些科目:我做了多年外貿,也有一些基礎的商業知識,所以果斷放棄了法制史,三國和商經。其實也不能算完全放棄,大概瞄了一下題目,錯誤率不高,就不再看了。畢竟客觀題只要考到180分,有120分可以扣呢。。。

4) 學習夥伴還是要的,但是不能被夥伴拖了後腿:

我加了一個200多人的法考群。群友們每天都在群裡放一道題大家討論,我基本不參與討論,實在沒那個時間,但是有時候會看一眼。

我有時候會到群裡發佈一下自己的焦慮,然後看到別人比我更慘的話(沒時間複習),會心裡好過一點,哈哈。

有一天我在星巴克看書的時候,旁邊兩個不認識的小姑娘也拿了一堆法考資料,但是她們聊了幾乎有一個小時也沒見她們看書,我實在忍不住了就氣沖沖地對她們說“你們到底想不想考試呀?” 然後她們就走了,走了。。。平常星巴克在我旁邊的人聊感情,聊孩子,聊投資,聊傳銷,什麼都影響不了我,但是這兩個小姑娘影響到了,哈哈。不過像她們這樣的話,寧可自己一個人複習還效率高些。

5) 考試經驗:

客觀題要考上午和下午,中午的時間不夠回家或者酒店開個房間休息,我都是簡單吃個飯,然後找個理髮店洗頭,按摩一下頭皮放鬆精神。

考試的時候,首先用自己的法律知識,法律知識不記得的話用常識,常識也沒辦法就用排除法,最不濟就猜一個,然後在草稿紙上把題號寫下來,別的題目做完了就再回頭來看。

多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寧可少選不可多選。

但是如果自己模擬經常第一遍做對,修改後反而做錯的情況,那麼就不要改了,直接提前交卷。

客觀題的就寫到這裡吧,下一篇寫主觀題。歡迎有問題的小夥伴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