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車重現往日繁華

  一路風景,“慢火車”滿載著笑聲,悠然前行。

 

  車窗外,遠方是雲霧繚繞的青山,近處是小青瓦、坡面屋、雕花窗、白粉牆的“黔北民居”,春意正濃。

 

  疫情終會過去,勝利的曙光近在咫尺。風笛聲聲,“慢火車”向著幸福開。



列車長王春正在巡視車廂。

列車長王春正在巡視車廂。


列車員羅德貴正在檢票。


行駛中的“慢火車”。

 

  “從3月中旬開始,我們這趟車上的客流開始增長。雖然我們因此而忙碌,但看到車廂又熱鬧起來,大夥兒心裡都歡喜得很。”4月8日,遵義開往重慶的5630次“慢火車”列車長王春感慨道。

 

  9時49分,這趟列車從松壩站開出。劉文忠坐在2號車廂靠窗的位置,一刻不停地用手機攝錄著朋友圈小視頻。

 

  火車穿越田野,駛過十里櫻花大道。車窗外,櫻花白得似雪。遠方是雲霧繚繞的青山,近處是小青瓦、坡面屋、雕花窗、白粉牆的“黔北民居”。在火車上,看慢慢倒退的花海,仿若來到一個世外桃源。

 

  劉文忠看到列車員張長明走過來,便詢問水銀河漂流的相關情況。得知劉文忠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旅行團的旅遊路線,張長明給他詳細介紹了相關景點及附近住宿,併為他辦理了桐梓至木竹河的延長票。張長明告訴他,木竹河才是離漂流最近的停車站。

 

  駛過十里櫻花大道,列車來到婁山關站,這個隱匿在深山裡的小站因地理、氣候的原因,成為夏季重慶百姓的避暑勝地。此時還不是避暑時節,但當地新鮮可口的蔬菜瓜果同樣受到大家的青睞。

 

  66歲的李敏惠是遵義縣長條村的村民,她今天揹著滿滿一背兜自家地裡的蔬菜,到桐梓最大的菜市場售賣。為準時坐上10時出發的列車,天還未亮,她便開始到地裡摘菜、洗淨,讓這些還帶著露珠的“時鮮”走進食客的餐桌。

 

  香椿和折耳根是當地人青睞有加的“山野精靈”,這兩種菜被李嬢嬢單獨放在了“布袋子”裡,以免因擠壓失去了它們的鮮靈。婁山關到桐梓,票價只要2元,李嬢嬢這一背篼菜,可以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菜賣完後,她便乘坐下午出發的5629次列車回家,一來一去十分方便。

 

  和李嬢嬢同行的鄧開秀已經年近70歲,她們倆儘管大字不識,卻始終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跟隨“小慢車”的腳步,她倆都為自己家掙下了一分不錯的光景。

 

  看著滿車廂升騰出的煙火氣息,6號車廂103號座的楊大爺吹響了自己心愛的蘆笙。悠揚婉轉的《祝酒歌》讓車廂裡充斥著久違的喜慶,也表達出沿線民眾對“小慢車”的情誼。

 

  11時10分,列車搖搖晃晃來到涼風埡站。車長王春到站臺上和站長進行了防疫物資交接工作,這是重慶車務段、遵義車務段委託“慢火車”為沿線各站工作人員防控疫情而送上的貼心保護,也是“慢火車”多年來擔當的“一個都不能少”的關愛。

 

  列車駛離涼風埡站後,王春不敢有絲毫的鬆懈,開始進行全列車的消毒工作。車廂連接處、廁所、扶手、通過臺等部位被她仔細噴灑消毒液。她不僅每4小時進行一次全面消毒,讓旅客放心使用列車物品,而且不斷在車廂裡做防疫宣傳,為沿途村民築起安全防護保障。這是疫情開始後,她每趟車都必須做的工作,也是她給自己定下的工作重點。

 

  不一會兒,列車來到木竹河站。這是夏季驢友們漂流的“天堂”,也是松坎河上的一道盛景。只見兩岸崇山峻嶺、滿目青翠,腳下是清澈的河水、翻卷的浪花,如果人在這條河上順流而下,那滋味,想想都愜意!

 

  從太白站趕集回來的羅嬢嬢,看了看桌板上擺放的土雞蛋和蔬菜,又望了望窗外的美景,對老伴說:“最喜歡這趟車了,可以享受各地價廉物美的土特產,還可以出來看沿途的美景,巴適得很。”

 

  一路風景,“慢火車”滿載著笑聲,悠然前行。王春看著眼前的場景,說道:“疫情最吃勁的時期,我們這個車的客流量低至歷史最低紀錄,但我們仍然應廣大村民的要求,一直沒有停。現在好了,旅客都開始出來了,‘慢火車’正慢慢地重現往日繁華。”

 

  本文圖片均由包亮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