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大米重出江湖,15萬斤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對7家涉事企業立案調查

記者24日晚從湖南省益陽市委宣傳部獲悉,針對媒體關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銷燬一批來自湖南益陽的重金屬超標大米”的報道,益陽市通過調查核實相關情況,決定對7家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

  經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本次共銷燬大米99425公斤,涉及15起案件。其中,重金屬超標案(主要是鎘超標)13起,沒收大米77350公斤,查處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涉及生產企業7家。大米包裝袋上標註名稱顯示,7家企業均屬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7家涉事企業已被立案調查。同時,益陽市相關部門部署下一步工作,進一步明確全市大米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要求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和執法辦案力度,切實把住糧食流向市場的“出口關”。

  每日經濟新聞小編注意到,日前,“雲南重金屬超標大米事件”引發多方關注。據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4月21日,昭通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銷燬了近百噸問題大米。

重金屬大米重出江湖,15萬斤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對7家涉事企業立案調查

  4月21日,昭通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銷燬了99.42噸問題大米。此前,市監局在抽查中發現,一企業生產的米線有問題。

  鎮雄縣市監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米線當中含有的重金屬超標,我們就溯源,就找到了生產米線的這一批大米,我們抽來之後,就發現僅僅是那一批大米重金屬超標。”

重金屬大米重出江湖,15萬斤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對7家涉事企業立案調查

  工作人員稱,被銷燬的問題大米系廠家早前從湖南購入,除銷燬批次外,其餘大米並無質量問題,鎮雄縣市監局仍在對此事做進一步處理。

  鎮雄縣廣播電視臺微信公號“鎮雄縣融媒體中心”發佈的視頻顯示,現場有大米從卡車上卸下,用車輛集中碾壓銷燬。

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前述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在工作中發現經檢測重金屬超標和黴爛變質米線,通過溯源,工作人員找到了生產前述問題米線的99.42噸大米。該批大米由湖南購入,已於4月21日進行公開銷燬,並被送進電廠鍋爐作燃料。

  重金屬大米重出江湖,引發了不少擔憂。

重金屬大米重出江湖,15萬斤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對7家涉事企業立案調查

銷燬現場(圖片來源:鎮雄縣人民政府網)

  據財新網報道,2017年5月至7月,湖南益陽一企業將1440.25噸本應用作飼料用途的鎘嚴重超標稻穀所加工成的大米,銷售到了口糧市場,流向貴州、廣西、雲南省昭通市、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湘潭市湘鄉市等地。最終,十六人因此被判刑。

  提醒:大米別總選一個地方的,

  以免引起重金屬超標!

  “油要經常換著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鮮為人知的是,大米也要經常換品牌吃,不能總吃一個地方的,以免引起重金屬超標。

  據生命時報2018年的一則報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團當時指出,重金屬包括鉛、鎘、汞、砷、錫、鎳、鉻等,是自然元素的一部分,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但一般含量較低。

  大米中重金屬來源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5個:

  1.產地環境重金屬含量高。某些大米產地處於有色金屬礦帶,岩層包裹的重金屬在土壤形成、風化、淋溶等過程中釋放到環境,造成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較高。

  2.產地環境汙染。近年來,我國工農業快速發展,但是冶金採礦、能源、化工和建築材料等行業未經處理的“三廢”排放可造成大氣、水體和土壤汙染,最終通過汙水灌溉和自然沉降、降水等造成耕地汙染。

  3.農業投入品質量不過關或施用不合理。為提高農業生產而濫用化肥、農藥、地膜也會導致土壤重金屬的汙染。

  4.大米對某些重金屬的高富集特性。水稻對某些重金屬,特別是鎘,有很強的富集性,可通過根、莖、葉的吸收轉運到籽粒中,從而引起大米中重金屬的積累。

  5.不合理的農業生產和加工方式。大米加工、貯藏過程中使用的管道、容器等也會有微量的重金屬元素摻入食品中,引起汙染。

  符合相關重金屬標準的大米一般不會造成健康損害。通過食物攝入重金屬而造成健康損害的情況,通常只有在長期攝入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發生。為了儘可能規避這種風險,最好購買來源可靠的大米,並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產地和品牌的大米。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新華社、人民網、澎湃新聞、財新網、澎湃新聞、YNTV2都市條形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