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傑瑞”相愛相殺80年

2020-04-23 09:33

環球時報

 

 

本報特約記者 呂 克

《貓和老鼠》是很多人追捧甚至反覆觀看的動畫經典之一。近日,曾執導過該系列中短片的動畫大師吉恩·戴奇在捷克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很多中外粉絲在網上向他致敬,感謝他“帶給我們這麼好看的動畫”。其實,戴奇只是《貓和老鼠》系列多位導演之一,湯姆和傑瑞的形象也在不同時代展現不同特點。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這部動畫給幾代人留下百看不厭的經典。

形象多次改變

事實上,《貓和老鼠》已有80“高齡”。最早一集於1940年上映,兩位製作人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當初創造這兩個角色時,它們還叫“賈斯珀和金克斯”,後來通過有獎投票的形式才改成“湯姆和傑瑞”。

縱覽整個系列,湯姆和傑瑞這對“冤家”,無論是角色設定、畫風和背景都一直隨著時代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主創的更替和審美的演變。1958年米高梅公司關閉旗下的動畫部門之前,第一階段114集《貓和老鼠》電影短片一直由漢納和巴伯拉負責。

直到1961年重啟,米高梅才請戴奇來擔任新系列的導演。戴奇和他的捷克團隊帶來不同於美式動畫的新風格(如圖4)——更加硬朗的線條,更具體的人類角色和室外場景,有些劇情也偏向更加暴力的成人化,雖然商業效益不錯,但褒貶不一。

在戴奇負責製作了13集後,米高梅公司1963年又改聘從華納公司動畫部跳槽來的查克·瓊斯擔任新導演。後者又對兩個主角的形象做了改造(如圖3),湯姆的眉毛變得更粗,傑瑞的眼睛變得更大,片頭也放棄米高梅的“獅子吼”改為湯姆的“貓叫”。

查克·瓊斯版的《貓和老鼠》在拍了34集後也停了。之後經歷多次重啟和版權易手,湯姆和傑瑞的形象以及故事風格也在不停轉變。其中,1990-1994年電視版《小小貓和老鼠》曾在中央電視臺播放,更加“兒童化”的湯姆戴上了小紅帽,傑瑞也打上了紅領結(如圖2)。這部動畫在當時小朋友心中的地位堪與《米老鼠和唐老鴨》媲美。

1996年至今,《貓和老鼠》的版權和製作轉到華納兄弟電視部門手中。華納不僅製作了一系列短片,還推出過直接投放家庭錄像市場的長片版,但反響遠不如上世紀50年代的早期作品。

獲獎也不乏爭議

《貓和老鼠》不僅是橫跨幾代人的童年回憶,也憑藉精良的製作和豐富的想象力,獲得業內推崇——1941年至1953年每年都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還拿到7次小金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早期動畫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平均六七分鐘的短片,製作週期往往長達半年。例如湯姆彈奏《匈牙利狂想曲》的那集,湯姆彈的每一個音都跟實際的琴鍵完全對應,貓鼠瘋狂打鬧的同時,指法卻也一絲不苟的精準,難怪年幼學琴時的郎朗也為之傾倒和嚮往。

《貓和老鼠》作為美國動畫產業的“活化石”,見證了動畫技術和播放平臺的演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舊時代的烙印,比如種族主義。湯姆家的女僕人是最具爭議的角色,因從未露過臉而被稱作“兩隻鞋太太”。擁有深色皮膚和典型非洲裔口音的她不僅害怕老鼠,而且經常幫倒忙,因此被認為是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角色。此外,動畫中還有不少抽菸和爆炸後變“黑人臉”的鏡頭(如圖1),也遭到一些觀眾抗議。於是,版權方在上世紀90年代後重播動畫時,給“兩隻鞋太太”改成了愛爾蘭口音,不合適的鏡頭也做了刪減。華納還在《貓和老鼠》DVD合集中加上特別說明:“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代表了當時美國普遍的種族偏見,無論過去還是現代都是錯誤的”。

再創作的富礦

《貓和老鼠》的成功和長壽,讓湯姆和傑瑞成為“相愛相殺”的代名詞,並在百年動畫史甚至流行文化中佔據一席之地,在許多喜劇電影中依然能找到此類設定的影子。只不過最近幾年,雖然也有電影版發佈,但對國內廣大觀眾來說,幾乎沒有關注度。兩年前,曾傳出好萊塢有意拍攝“真人+CG版”《貓和老鼠》的新聞,曝光的電影概念圖中湯姆和傑瑞出現在了“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的身旁,但後來就沒了下文。

像“貓和老鼠”“兔八哥”“藍精靈”這些經典動畫形象,對於今天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座寶礦,亟待重新挖掘和繼承。早在1996年,華納就曾把兔八哥拉出,和籃球“飛人”喬丹混搭了一部《空中大灌籃》,索尼也把《藍精靈》拍成真人版,此外還有《加菲貓》和《海綿寶寶》的CG化,都是童年記憶“再上崗”,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和票房效益。

中國也有不少屬於自己的經典卡通形象,這些年《黑貓警長》和《葫蘆娃》都有新拍版,《大鬧天宮》也用最新的動畫技術出了“重製片段”,《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憑藉顛覆性的哪吒形象獲得國內影史排名第二的票房。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經典動畫形象煥發新生。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