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1

2019年10月30日,我在市人民醫院做乳房檢查,B超結果顯示:左乳房實性結節BI-RADS 4b類。

我趕緊上網查,得出的結論是:

乳腺超聲4級為可疑惡性病灶,又可細分為4a、4b、4c,乳腺結節4b級提示傾向於惡性,乳腺癌的可能性約為50%。

在拿著B超結果從B超室走向門診室的路上,我大腦一片空白。

門診大夫在看過B超結果後,又為我做了一次觸診,他說,摸著感覺不像惡性的,給我做B超的那個陳大夫也習慣於把結果寫的嚴重一些,建議我再做一次鉬靶檢查。

這時,老公也已經從公司匆匆趕到了醫院。

做鉬靶檢查時,一個看起來面目慈善的男大夫笑著跟我說:“以前總感覺哺乳期不會得乳腺癌,但最近幾天,查出好幾個跟你年齡差不多,二胎哺乳期得了乳腺癌的。”

尼瑪的。

此時,我家老二剛滿一週歲,還在哺乳期。

萬幸,鉬靶結果顯示,BI-RADS 2級。

拿著結果去找門診醫生,醫生建議我斷奶,然後做手術切除結節,最後做病理確認結節的最終性質。

我原本打算給老二餵奶到至少2週歲。

我問醫生,可不可以不斷奶,不做手術?

醫生說,不行。

我說,鉬靶結果不是顯示沒事嗎?

他說,你怎麼不看B超結果。

我的心一緊,回頭看了老公一眼,只見他目光呆滯,雙唇緊閉,神情茫然。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2

跟老公回家的路上,他一直不停地在用手機查著什麼。

我把電話打給小姨,小姨讓我別胡思亂想,一切聽醫生的。

我又把電話打給媽媽,媽媽說我沒事,不用擔心,就是胸上長個疙瘩,她以前也長過,後來自己消失了,不治也行。

這是親媽,心夠大。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邊思考人生,邊用手機查著乳房結節類的病情。老公則鑽到廚房,不知道鼓搗什麼。

5歲的大女兒放學回家,去廚房看了一會兒,然後走到我床邊,開心地對我說:“爸爸不知道為什麼竟然在哭,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會兒,老公給我端來水果。

他滿臉通紅,雙眼浮腫。本來我心情略沉重,看他那樣,竟忍不住笑出來,覺得他好搞笑,小題大做。

第二天一早,我聽見婆婆在廚房“嗚嗚”地大哭。

什麼情況?

我又不是真得了乳腺癌,一切不還沒確定嗎?

這一天,老公不時地給我發條微信,或是給我打個電話。搞得我略緊張,也略得意,原來這麼關心我。

晚上回家,老公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開始斷奶了嗎?

不用這麼急吧?

老公欲言又止,最後,終於緩緩地對我說:“亞洲年輕女性的乳房一般都是緻密性的,鉬靶檢查結果不一定準確,反而是B超結果更具有參考意義。而且網上說,如果B超檢查結果顯示4b級,其實惡性的概率就比較大了。所以,你需要趕緊斷奶。”

我的大腦中突然響起“嗡……”的聲音。

好一會兒,我緩過勁兒來,跑到臥室,躺在床上,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3

雖說乳腺癌的治癒率很高,但不也有不治身亡的嗎,比如,歌星姚貝娜,比如,演員陳曉旭。

我想各種可能性,很悲傷。

大女兒才5歲,小女兒剛1歲。

後來想到,即使我真的不在了,兩個女兒有爸爸和奶奶的悉心照料,應該不會太差,父母有我弟弟照顧,應該也不會老無所依,心情漸漸好轉。

原諒我這麼心大,可能是遺傳我媽吧。

2019年11月2日,在老公的陪同下,我又去了本市另一家醫院,做了乳房B超,結果顯示:左乳實性結節,BI-RADS 3類。

乳腺實性結節3類屬於良性病變結節,惡性的幾率比較低,一般<2%。建議近期內隨訪,可以3-6個月複查B超一次,根據結果變化指導下一步治療。

保險起見,主治醫生還是建議我斷奶,然後做手術切除。

小女兒才1歲,實在不捨得斷奶,我想做乳房結節的穿刺,如果結果顯示是良性的,就繼續給小女兒餵奶。

但老公和小姨不同意這麼做,他們都認為還是直接斷奶,做手術比較好。

當然,我那心大的親媽不同意我斷奶,她認為她小外孫女剛1歲,理應繼續享用美味又營養豐富的母乳,關鍵是,她從來不覺得我胸上的這個疙瘩是個什麼問題。

儘管我已經無數次地對自己說,以後做任何決定,不聽別人的意見,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可是性格中軟弱的那部分又發揮了作用,猶猶豫豫中,我還是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斷奶期,並因此造成了我現在略懊惱的狀態。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4

小女兒睡眠習慣一直不好,經常夜裡要醒好幾次。懶惰的我也沒有刻意地去培養她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前夜裡她醒了,我就讓她吸幾口奶,然後她再睡覺。

自從開始給她斷奶後,她就一直跟著我婆婆睡覺。因為不好的睡眠習慣,可苦了婆婆。一夜醒好幾次,每次醒來都要抱一會兒。往往一夜下來,婆婆都睡不了多久。第二天,還得勉強撐著眼皮照顧小女兒、做家務、做飯。

2019年12月13日,週五,沒告訴任何人,我自己悄悄地跑去了市人民醫院。辦理好住院手續後,醫生先用B超看了一下我胸部的結節,覺得惡性的可能性不大,又為我做了穿刺(汗!早知道無論如何要做穿刺,我就應該早做……)。然後我回家。

2019年12月14日,我又去醫院做其他檢查,看穿刺結果。其他檢查結果基本正常,穿刺結果顯示沒問題。

醫生說,穿刺結果沒問題,就99%沒問題了。

但仍然有點提心吊膽,一是害怕動手術的疼,二是畢竟還有1%的概率是惡性的。

2019年12月17日,上午10點,我進手術室的等候區,大約半個小時後,開始做手術。11點,我出手術室。

老公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這麼快?我以為還沒輪到你呢?

恰巧,我媽打電話來問我的情況,老公簡單跟解釋了幾句。

回到病房後,老公幫我壓了一個小時的傷口。然後我倆點的外賣,吃完飯後,又觀察了一會兒,大約2點左右,我倆離開醫院回家。

2019年12月20日,週五,也就是今天,我跟老公去醫院,看病理結果,換藥。

病理結果顯示是良性。

虛驚一場。很開心。

因為我的結節長得很貼近皮膚,都沒到乳腺,醫生建議我可以追奶。

回家以後,我抱著小女兒給她餵奶,可斷奶時間久,她已經忘了如何吸奶,一直不停地用她那幾顆小牙咬我。

有些懊惱,覺得虧了小女兒,況且她不愛喝奶粉。

可轉念一想,幸虧是良性的,不幸中的萬幸。小女兒母乳餵養到1歲,也算可以。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5

雖然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常態,但我還是忍不住想,為什麼我會突然在胸部長一個結節?

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露易絲.海在她的《生命的重建》一書中指出:

乳房代表母性準則。

當乳房出現問題時,通常意味著我們“過於母性”。母親的責任之一就是允許孩子“成長”。我們需要知道何時放手,何時鬆開保護的臂膀讓他們自己行走。

過度保護會使別人無法處理他們自己的事情。有時我們專橫的態度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我問自己:我有過度保護兩個女兒嗎?

雖然大女兒性格有些敏感,但自理能力強,在幼兒園一直挺開心。我充分相信大女兒能在她自己的世界裡生存得很好。

小女兒跟大女兒性格完全不同, 膽子大一些,也對事情更不在乎一些。我照顧小女兒,好像一直處在正常的範圍內,反而我會不時提醒婆婆不要太小心翼翼,限制了小女兒探索世界。

可是,我在面對老公時,好像不僅把他當成了可以依靠的老公,還把他當成了需要我照顧的兒子。

老公是個苦孩子,從7歲開始,父母不在身邊,跟奶奶相依為命。日子窮,冬天穿不暖,一年四季吃不飽。關鍵是,心裡也自卑,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

因為從小的生長經歷,長大後,老公跟公婆的關係很疏遠。雖然現在婆婆跟我們住在一起,常年幫我們照看兩個孩子,但是老公跟婆婆經常幾天說不了幾句話,很多事情,我需要在他們兩個之間當傳話筒。

我總感覺老公的世界裡,特別缺少關愛。所以,總想著多照顧他一些,多愛護他一些,不知不覺中,我對他的感情超出了妻子對丈夫的感情的範圍,當然,也會做出一些過度保護他的事情。

比如,老公覺得公司難停車,不願意開車上班,想騎自行車。但我覺得每天起早貪黑的,騎著自行車在大馬路上比較危險,從小女兒出生不到2個月,我就不顧老公的拒絕,每天開車接送老公上下班,直到他們公司開通直達我們小區的班車。

類似的事情,在我跟老公的生活中有很多。表面上,看似是我想好好照顧老公,但本質上,是我不相信老公作為一個正常成年男人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總把他想象成是需要我保護的人。

如果《生命的重建》這本書對乳房疾病的產生原因解釋恰當的話,那麼我想,對老公的過度保護就是我長乳房結節的心理原因。

驚心動魄50天:一場與乳腺癌有關的經歷

06

凡事有利有弊。

通過這次健康危機,我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從原來的盲目樂天派,逐漸轉變為理性積極派。

  • 1,相信科學技術、相信現代醫學。該做體檢要及時做,該打的疫苗要及時打。接下來,我要去接種HPV疫苗,並做一個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沒毛病最好,有毛病及時治療。
  • 2,合理飲食,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爭取長壽。
  • 3,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有時候,很多選擇我們會後悔,其實並不是後悔這個選擇本身,而是後悔在做選擇時,沒有屏蔽一切外在聲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走最渴望的路。以後,我的任何重大決定,我希望都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自己選擇,而不是受老公、父母、朋友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等人的影響。
  • 4,給予別人充分的信任,不過度干預別人的選擇,不過度保護別人。既然自己想主宰自己的人生,也要理解其他人想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
  • 5,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健康、平安、開心。雖然不能事事隨心所欲,但任何時候,也要儘量讓自己快樂。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希望自己越走,能越豁達!

作者簡介:澄靜,感性的理工科碩士,情感心理學研究者,願用文字與你相遇在紛繁的情感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