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知名醫院取消現場掛號,老人:“不能把我們拒之門外啊”

近日,在華西口腔醫院,一老人無法現場掛號,大喊"不能把我們拒之門外啊",引發諸多關注。據悉,目前該醫院根據防疫規定,已經取消了現場掛號服務,就醫需要提前“手機預約”,疫情後也有可能不恢復。(10月22日 四川日報)

此事一經爆出,立即引起網友熱議。不難想象,多數網友對此持否定態度,認為“太不人性化了”“對老年人不友好”。客觀上來說,醫院改進預約方式,減少病人排隊時間,本是為病人服務的好事,無可厚非。但是,這種“一刀切”式的掛號規定,對於一些沒有智能手機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網上預約不僅沒有便利,反倒成為就醫的絆腳石了。

由於身體機能的發展規律,老年人一直是就醫群體中的重要部分。2017年中國醫保研究會抽樣數據顯示,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支出中,60-69歲段人口與70歲及以上人口段的費用佔比分別高達23.7%和29.6%。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人的就醫問題更是成為社會和國家關注的焦點。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許多醫院都已開通了互聯網掛號渠道,然而,“掃碼難”“掛號難”“預約專家難”等也成為老年人看病的最大煩心事。

一方面,老年人的記憶程度與學習能力有所下降,於他們而言,學習網上掛號預約是一項複雜的工程。然而生病一般都是突發事件,老年人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操作具體方法,若是子女不在身邊,就會造成有病難以及時就醫。若是需要搶的專家號,不會網上預約更是難上加難。華西口腔醫院這一全預約規定,便利了他人,卻“拋棄”了老人。另一方面,老年人與時代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鴻溝”,一時之間很難填平。若是將這些新技術新方式強加於他們,不僅會造成其就醫需求難以滿足,還會加深他們對新事物的牴觸心理和被時代拋棄的無奈。

其實,這類難題並非無藥可解。2019年3月21日,國家衛健委就信息化質控與智慧醫院建設工作有關情況曾舉行發佈會,針對一些老年人對移動支付等不太方便的情況,以及解決老年人就醫問題進行了回應。為老年人保留了傳統就醫的通道,建立醫務社工和志願者的制度,專門給活動不便患者、老年患者提供幫助等,都能有效緩解這一現象。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雲南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規定,為老人保持傳統的現場預約渠道,建立服務聯繫點,開通綠色通道解決老年人看病難問題。反觀華西口腔醫院,完全線上預約,忽視老人群體,難免有些不近人情。

智慧醫療勢在必行,忽略老人不太能行。妥善考慮老人需求,開設綠色通道,才能讓醫院服務更有溫度。(李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