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BITMAIN

隨著比特大陸香港IPO遞交首批材料的時間越來越近,市場爆出關於比特大陸的信息越來越多,今日微光財經看到網上出現部分資料,居然直接曝光了比特大陸審計底稿中的融資和股東結構的部分,鑑於微光君非常尊重聯交所的緘默期制度,微光君就不公佈全部表格了,但是部分不涉及商業機密的信息,微光君今天帶讀者扒一扒比特大陸的前世今生。

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圖為比特大陸生產的比特幣礦機

比特大陸成立於2013年初,因生產比特幣礦機聞名,據稱壟斷了比特幣挖礦市場"超過70%的硬件和約50%的算力"。去年以來,隨著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行業的迅猛發展,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三大礦機廠商的業績扶搖直上。據市場報道,中國礦機巨頭比特大陸2017年營業收入約25億美元,淨利潤超過12億美元。2016 年、2017 年,比特大陸淨利潤分別為1.8億和12.49 億美元,淨利率分別為42.80%和49.40%。在比特幣行情大跌的環境下,2018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約為18億美元,淨利潤達到了11億美元,淨利潤率高達60%。

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企業公開資料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比特大陸的股東結構已在2016年發生變更,之前詹克團為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全部變更為由香港Bitman Technologies Limited持有100%股份,按照對VIE架構的充分理解,WOFE背後依舊是原有的持股比例。

而這次8月份爆出的材料首先說明Bitmain已經進入了投行撰寫招股說明書的階段,這次的底稿屬於盡職調查過程當中對公司股權變化和融資過往的歷史沿革審慎性調查工作底稿,通過材料我們看到,詹克團依舊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坊間傳聞,當時吳忌寒和詹克團達成了的協議是:詹克團不領工資,而吳忌寒出資,如果實現了芯片的兩個關鍵性技術指標,整個技術團隊會因此拿到60%的股份。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比特大陸過去幾年的工商資料裡,詹克團一直都是最大股東。2016年底,比特大陸股東變更為單一境外公司之前,吳忌寒持股20.61%,詹克團持股54.9%。一直以來,不少外界的聲音認為:詹克團才是比特大陸真正的大BOSS,以及比特幣領域真正的首富。

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股權結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聲明,由於區塊鏈的特殊性導致區塊鏈企業(包括礦及企業)的核心資產界定很難和股權掛鉤,按理說礦機和其所生產的虛擬貨幣應屬於公司資產科目,但實際上就連會計準則也無法確定如何計算數字貨幣對三張表的影響,這也讓公司產生利潤的產品脫離了股權,從而我們認為儘管詹克團佔據比特大陸大股東的身份,但實際控制權和財富持有數字並無法真實掌握,即便是盡職調查,也會存在這類問題。

此外,根據目前我們掌握的材料顯示,吳忌寒和詹克團兩外創始人所持有的股份類別於所有投資人均不同,按照股權收益權、所有權、投票權分離的屬性,很有可能B類股權種所約定的內容於機構投資人不同,應該對公司的控制權擁有一定保障。

目前除了本次Pre-IPO之外,比特大陸共經歷過兩次公開的私募融資,其中第一輪的投後估值為10.5億美元,而第二輪的投後估值直接在末尾加了個0,達到120億美金,按照正常邏輯,本輪Pre-IPO估值應該達到300-500億美元左右,但目前能查閱到的融資相關材料大多顯示140億美元的估值,具體數量還要等比特大陸遞交本次IPO材料才會知道。

比特大陸審計底稿曝光,紅杉IDG新天域悉數登場

左圖:2016-2018Q1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右圖:2016-2018Q1母公司淨利潤及淨利潤率

至於比特大陸的利潤水平,在今年年初盛傳的2017年銷售額達到143億元人民幣,隨後被比特大陸的媒體發言人闢謠,並表示2017年營業收入為25億美元左右(約159億元)。要知道這是一家在中國成立不足6年的公司,而被公認為互聯網金融獨角獸的螞蟻金服2017年稅前利潤為131.89億元,螞蟻金服的估值為750億美元,是比特大陸估值的75倍。

不過細心比較前後幾次數據的朋友可以發現,比特大陸的實際盈利情況至今依舊是個謎,目前市場上發佈的數據均不是準確信息。

此外,在這份名單中,新天域這家老牌投資機構再次出現在微光君的視野裡,這家充滿傳奇色彩的金融機構A輪便拿到了比特大陸的投資份額,與紅杉和IDG等機構共同出資,成為了比特大陸的參股股東。此外,原全體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已變更為香港公司Bitmain Technologies Limited持有100%比特大陸股份。

至於比特大陸是否會在9月份如期向聯交所申報IPO,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