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的倡導者,他發起並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席捲整個歐洲,永久性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神權統治。他促進了基督新教的興起,因此,馬丁•路德也被稱為新教之父。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在德國人眼中,馬丁.路德這位500年前的宗教改革領袖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二戰後西德的首位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德語:Konrad Adenauer),是近代最偉大的德國人。為什麼在德國人心中,馬丁.路德的地位如此之高?而且是跨越了500年,仍然在人民心中佔據重要地位呢?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馬丁•路德於1483年出生在神聖羅馬帝國(今德國)的艾斯萊本,父母原是勤儉的務農人家,後轉為礦工。路德是九個孩子中的第八個。馬丁•路德的父親非常重視路德的教育,送他到大城市就學。從1501年到1505年,路德在圖林根的愛爾福特大學就學,他獲得哲學系的文學士。之後他在父親的支持下,路德獲得博士學位後又進入一所有名的大學開始學法學。馬丁•路德看似前途似錦:畢業後可在皇宮謀得一份差事,後半輩子就可高枕無憂了。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1505年7月2日,他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狂風暴雨。他嚇壞了,對礦工的保護聖人呼喊說:“聖安娜,不要讓我死,我願意成為一個僧侶。”出於這個發願,他不顧父親的反對,加入了修道院。他非常遵守修會的教規,1507年他被晉升為神父。雖然他每天都做懺悔,但他依然無法獲得心靈上的安慰。他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獲得上帝的憐憫?”他的懺悔神父、修道院的主持建議他學神學,並將他1508年送往維滕貝格。在這裡他成為聖經教授,他還學會了古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在對聖經的研習中,他對自稱看作神與人之間中保的教會越來越持批評態度。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有人把路德原本只是想要進行學術辯論的、用拉丁文撰寫的《95條論綱》翻譯成了德語,並印刷了成千上萬份,使得這篇文章立刻不脛而走,傳遍德意志和整個歐洲。論綱使贖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銷路大減,有些地方已無人購買。路德此舉得到各階層支持,同時也觸怒了教廷。由於路德堅持自己的觀點,教皇正式宣佈開除路德教籍的通諭。路德在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決定公開對抗,寫了《反對敵基督者的通諭》一文,並於12月10日當眾燒燬教皇通諭及一些教律。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為了在政治上與法國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對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國會議上,決定執行教皇通諭,給路德判罪。但由於與會諸侯的反對和路德本人在被審訊時的強硬態度,會議最終決定先放路德離去,然後判罪並下逮捕令。路德在歸途中,被選帝侯腓特烈以“攔劫綁架”的方式送進瓦特堡加以保護。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路德在瓦特堡隱居期間,致力於聖經的德語翻譯。這時,路德的擁護者已經行動起來,宗教改革運動如燎原之火,迅猛發展。在宗教改革的影響下,歐洲民眾開始強調個人信仰的獨立,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1521年,路德將《新約聖經》由希臘文譯成德文。在路德以前就已經14次被譯為標準德語,4次被譯為低地德語。但這些翻譯都是基於拉丁文翻譯的,路德則是從聖經原文開始翻譯。此後他又翻譯了舊約,1534年算是完成了全部的翻譯。更多的老百姓都可以讀到、聽到《聖經》中的上帝的話語,打破了原來羅馬教廷對於《聖經》的解釋壟斷權,這對整個宗教改革的發展歷程,至關重要。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及其深遠的影響,使得這位500年前的宗教改革領袖在德國人民心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1933年,德國著名高校哈勒大學為了紀念馬丁路德450週年的誕辰,將校名冠以馬丁•路德,以紀念路德在該校的維滕貝格(Wittenberg)校區作為宗教改革的發源地。

歷史上的今天——新教之父馬丁路德被羅馬教廷宣佈為異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