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馬道帶仙弟子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工作,修行?

今天繼續分享帶仙弟子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工作,生活,修行?

近來總有緣主問,先生為什麼我出了堂口卻不會看事?我什麼時候可以給人看事呢?前幾天文章裡一位朋友問了一個問題問的很好,他說為什麼現在出馬仙也好出道仙也好,修出來的太少?這是現在普遍面臨的問題,如今出馬出道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日趨年輕化。以前大多數的出馬道弟子,都為年長之人,因此共同修行的時間較短。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以前老輩的出馬都是以捆全竅為主,捆全竅簡單點說就是看事的時候仙家直接上身說話,但是弟子什麼也不懂,沒有自己的意識,過後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對弟子修行的要求很低。
出馬道帶仙弟子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工作,修行?​現在不同了,多數出馬弟子都是捆半竅,有自己的意識。出道堂的仙家一般都是不捆身的,這就要靠意念來溝通,也就是說仙家來的時候弟子知道有感覺,思維很清晰。這樣就出現了困惑,分不清楚哪個是仙家給的信息,哪個是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出現問題了,這個時候出馬弟子沒有經過修行,學習,又如何能看事情呢?有的人說需要養堂,以後就能好了。養堂只是個籠統的概念,不經過修心,溝通,養到什麼時候你也是不懂,無法和仙家配合。

而出道仙的弟子宿世是修行人,有自己的任務,一般是通過天眼看事情,看緣主身邊有沒有無形干擾,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因果等等,而通過天眼看事最重要的是心靜如水,心無雜念。任萬物流轉,而吾心不動。

現在很多人和我說先生我信佛,但要明白仙家讓你信佛的真意,信佛只是相信因果只是基礎,要深入學佛,修佛。要明白帶仙弟子要通過學佛來修行戒定慧的,主要是修心,修定力。唯有勤修戒定慧,放下貪嗔痴,按聞思修次第而修行……我當初打坐一年,只為心靜,守戒一年,食全素,且過午不食。至今為止從未間斷……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去修?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修行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比如放生、做功德,這樣非常好,這是積累福報。但修行人要福慧雙修啊,修自己的心,就和金錢沒有任何關係了……天天在說聞思修,聞思修,很多人別談修了,聞思都沒有啊,認為拜拜佛,求求佛,放放生就是修行了(而且拜佛,放生的時候心裡還想的是佛祖保佑)。
出馬道帶仙弟子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工作,修行?​如果沒有修行,生活中的很多煩惱根本解決不了。當你自己煩惱一大堆的時候,又有何心境去看別人的事情,幫別人排憂解難呢?那麼修是什麼呢?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把聞思的法理應用到生活工作當中,修才是證悟的階段。

比如說生活艱苦不是痛苦的根源,因為很多生活艱苦的人,可能比有錢人過得還幸福。其實痛苦的真正根源,是執著與對金錢、對人、對物的執著。執著有很多種,對自己的執著,對身外之物,比如金錢、名利、慾望,飲食等等執著。如果沒有執著,就可以放下,看開,心境自然變得平穩,以至心靜如水。很多人修行都是一點點破執,比如今天減少對於金錢的慾望,明天減少對飲食的慾望等等,雖然這樣不究竟,但是剛開始也只能如此一點點來。

很多帶仙弟子因為心境不靜,因為看不太透七情六慾,因為貪得,慾望。所以導致自己渾渾噩噩停滯不前,其實所謂修行修的是心法,修的是我們凡人肉體的貪,嗔,痴,如果能將這一切參透,放下,那麼一切對於我們來說就不會有那麼多阻礙(說的放下並不是說什麼都不要了,而且不被這些慾望所縛,這樣你的心性才是平靜的,靈魂才是自由的)。要以出離心和菩提心為根基。一旦方向錯了,只能離修行越來越遠;假如方向正確,那就是走一步,離正法也就越近一步。

雖然有點扯遠了,深入了,但這是一個修行的大方向,要知道該往哪裡走方有出路。在說說當下的問題,出了堂口的弟子你該工作繼續工作,不要認為出了堂口就要妄求有什麼神通去給人看事,很多人說想幫助人。別鬧了,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以前都是空話罷了。不要看到別人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就著急,認為別人能看事我為什麼不能,是不是我堂口有問題啊,到處弄堂口,結果越來越亂,只是因為你的貪慾引起的。該怎樣生活繼續生活,做生意的繼續做生意,該工作的繼續工作。平時多用功學習,學佛的讀讀經,修道的學學道家經典,打打坐靜靜心,自己靜坐嘗試著和仙家溝通。修行沒有捷徑,有宿世的修行之功,有當下的努力,唯有自渡方可有所成就!

用世間法的角度說:修行要有一個目標。比如起碼不墮惡趣(畜牲、惡鬼、地獄)比如修至天道,成仙成佛。如果沒有這個目標你不會精進,沉淪物慾無法自拔,沒有更高的追求就會以金錢為目的,就會不擇手段,最後毀了自己的修業。不用羨慕那些騙人的人,必不長久,最後有道行的仙家都會離開,果報是自己承受的!正所謂:“人心動一念,天地盡相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出馬道帶仙弟子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生活,工作,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