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長江流域,為何武漢過江大橋的數量多於南京?

武漢斑馬繪

提到過江大橋就不能不談及我國曆史上“第一座”跨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這是由前蘇聯專家援助修建,於1957年建成通車,至今為止已過六十餘年。



就目前為止武漢江面上巍然聳立“十一座”過江大橋,南京僅“五座”,可以說武漢在過江大橋數量上碾壓南京。

但這並不能說明武漢經濟、城建就比南京發達。武漢地形是三鎮鼎立、長江、漢江分流而過,在百年前武漢就是武昌、漢口、漢陽合併而成。與南京不同的是:“武漢更注重的是沿江經濟發展”。

現在的武漢長江大橋,每天有300列左右火車通過大橋, 平均每5分鐘通過一列; 橋上日均來往汽車10萬多輛, 平均每分鐘有70輛汽車通過。



另外根據武漢地鐵線路規劃,可以看出長江兩岸發展都比較均勻,三鎮協同發展,每天來往車輛需求現當大。可南京就不同,南京走的並不是沿江經濟,長江基本上分隔出不一樣的南京。

所以說南京發展道路跟武漢不同,過江人數以及車輛沒有武漢密集,經濟需求也沒那麼大,修建再多過江大橋也是浪費資源。

最後,武漢、南京都是長江流域重要城市,希望在未來發展中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武漢斑馬繪

在大南京建一座長江大橋的費用和難度,可以在武漢建五座大橋,武漢江面狹窄,水域淺,所以武漢窄江面只能停靠3千噸以下小輪船,大南京港中國內河第一大港,可以航行和停泊10萬噸左右的大海輪,所以武漢建橋在多費用不大。你說誰的建橋投資大?以下圖為大南京風景圖








手機用戶50014392204

多謝提問,

從武漢的名字的由來可以略知一二,武漢是在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併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即使到今天也只有百年曆史,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動輒使用超過五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城市名字也相當的多,現在的武漢是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並且武漢三鎮分別在長江、漢江交匯處的兩側,合併後,隨著經濟發展必然出現不同地區城市職能的分工,各地間的交流就日益增加,所以橋樑建造一直在進行,武漢發展城市環路交通,過長江、漢江需要三座橋樑,現在建成與在那的橋樑有11座,2017年,武漢GDP為1.34萬億(江漢區:1150億元 江岸區:1076億元 武昌區:1060億元 洪山區:920億元 漢陽區:896億元 江夏區:756億元 東西湖區:723億元 黃陂區:685億元 新洲區:670億元 礄口區:645億元 青山區:457億元 蔡甸區:395億元)

南京,歷史上主要經濟活動在長江南岸,現在南京市南北長,東西相對窄,這樣過江大橋就相對比較少了,2017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15.10億元,下面是各區的GDP數量


江楓漁燚

南京和武漢都是跨江發展城市,都是省會城市,長江從城市穿行而過。但是,長久以來武漢人過江很方便,南京人過江則一直是大難題,直到兩三年前才有所緩解。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與兩個城市不同的發展理念有關。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武漢很多年前就開始跨江發展,是個真正的跨江城市。南京呢,發展重心一直在江南,江北地區被拋棄了很多年,充其量南京就算是個濱江城市。幾十年來,只有一座1960年建成的長江大橋作為城市通道。號稱全國第一堵。



雖然後來南京又建了二橋三橋以及再後來的四橋五橋,但不是過江要收費,就是遠離市區發揮不了城市交通的作用。南京人過江依然靠大橋。很多年前南京就流傳一些過江難的段子,說下午下班開車回江北,堵在大橋上一夜,第二天早上到家洗把臉藉著開車再回江南去上班。


直到大約10多年前,江南可開發空間不多了,政府才將目光開始投向江北,一下子規劃了17條過江通道,包括橋樑、隧道、地鐵等。

還不錯,這些年南京過江通道建設很快,兩條過江隧道通車了,兩條過江地鐵也通車了,現在開車過江坐車過江都方便了。等大橋維修結束,相信會更方便。


凡塵往事

武漢和南京都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發展的城市,然而過江大橋的數量多於南京的原因很好理解,下面列序號解答:

1、武漢三鎮兩岸都是主城區,需要更多的橋樑來連接兩岸群眾的往來。南京長江兩岸,江南為中心城區;江北的六合區以前是縣,浦口區是開發區;跟中心城區相比,江北人口少於江南,因此在橋樑數量上不如武漢。主要是定位不同。

2、武漢長江大橋是全國第一座長江大橋,在祖國腹地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武漢的天元地理位置的優勢區位,使得高層更為重視。處於南北之間,一條長江阻隔了武漢兩岸,建起了更多的大橋更是為了南北交通的通暢而修建。

並非狹義的給予武漢人專享,反觀長江流域有的城市都只有一座長江大橋,這與地理位置和產業佈局有著密切的關係。

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在往後的時間裡,都將確定更好的成績。隨著南京大力支持江北發展,未來有可能大幅增加過江通道。




民間查訪專員

南京過江通道也不少了。從東到西。龍潭過江通道(規劃),長江四橋(長深高速),仙新路過江通道(快速路,規劃),長江二橋(寧洛高速),和燕路隧道(快速路,在建),上元門鐵路隧道(規劃),地鐵三號線過江隧道,長江大橋(公鐵兩用),建寧西路過江隧道(規劃),漢中西路過江隧道(規劃),南京揚子江隧道(快速路),地鐵四號線過江隧道(規劃),南京長江隧道,地鐵十號線過江隧道,長江五橋,長江三橋,大勝關大橋(京滬高鐵,滬漢蓉高鐵,地鐵寧和線),七鄉河隧道(規劃)


冬天的雨165655144

這個問題很簡單。第一點因為南京的發展重心在江南地區,可以說超過90%的重心都在長江以南,老南京人都不喜歡過江,江北也沒有什麼值得去的。還有,很多人都是住在江北,在江南上班。

而武漢則大大相反,武漢以前是三鎮並立,漢口,武昌,漢陽,發展較為均衡,長江南北互通有無,所以長江大橋比南京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點則是武漢的城市面積要比南京大,所以多幾條大橋也是正常的;正所謂“大江大湖大武漢”。

不過南京現在也在發展江北的經濟,目前來看還要尚需時日,如果要發展成武漢那種均衡格局,沒有二三十年以上根本完不成。


老馬談社會

武漢是騎在江上的城市,南京是掛在江邊的城市,城市重心在長江東南方向一邊,現在正在開發江北新區,平衡市區。 上海也是掛在江邊的城市,重點在黃浦江的浦東新區,重慶屬於山城,城市重心也不是很平衡。


銳不可當銳

武漢長江大橋有毛用 你可知道南京長江大橋的作用 一座南京大橋可不是一般的意義 知道為什麼南京以東這麼富 以西卻很窮嗎 這座大橋其實阻礙的東西的大橋 過了南京長江大橋海船就過不去 也就是說南京以西的貿易 沒法做大 因為大船過不去 如果南京以東在多 南京是江蘇的省會 一直到長江口南京都不會允許下面地級市修建想南京長江大橋這種橋 一旦修建財富就會阻斷


100861000010010

南京是下游 武漢是中游 建橋的難度是有區別的 下游水面很寬 而且要通航 橋要建很高 南京一座橋成本肯定高於武漢 這是第一點

武昌 漢口 漢陽已經連成一體 長江南北兩岸都是城市市區 所以需要更多的橋樑滿足同行需求 而南京主城區都在長江南 北邊六合區明顯不如漢口漢陽城區人口面積大 所以過河的需求並沒有武漢那麼強烈 這是第二點

其他的暫時沒想到 不過老南京長江大橋老是堵車 因為是中心區域 這個應該拆了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