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又呵呵了!首個國家定義“灣區”經濟誕生:GDP總量超西班牙

广东人又呵呵了!首个国家定义“湾区”经济诞生:GDP总量超西班牙

繼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發展灣區經濟”之後,在今年珠三角各地市召開的兩會上,融入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了佛山、肇慶、江門、東莞、珠海等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

這意味著,打造灣區經濟將成為下一階段珠三角地區的重要發展戰略。作為首個國家明確定義的“灣區”,珠三角灣區也承擔著為全國一些沿海地區發展灣區經濟探路的重任。

广东人又呵呵了!首个国家定义“湾区”经济诞生:GDP总量超西班牙

珠三角“灣區”

灣區,指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在國際上,“灣區”一詞多用於描述圍繞沿海口岸分佈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而衍生的經濟效應則稱之為“灣區經濟”。

國家發改委於上月印發的《加快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提出,2017年擬啟動珠三角灣區、海峽西岸、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跨省域城市群規劃編制。

“珠三角”或“珠三角地區”表述為“珠三角灣區”,這在國家文件首次出現。國家發改委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珠三角灣區”城市群將把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門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粵港澳地區共同編制,最後由國務院批准。

事實上,“灣區”的概念並非首次提出。我國一些港口發達的城市,如廣州、上海、深圳、珠海、東莞、台州等,早已加入發展灣區經濟的行列。

先是廣州南沙提出打造“核心明珠灣區”,2014年珠海、深圳又提出發展“灣區經濟”,深圳市還將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同年4月20日,上海的首個“灣區經濟”規劃也浮出水面。台州和東莞則在2015年分別提出順應和對接“灣區經濟”。

在省級層面上,廣東是最“積極”的。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就把“灣區發展計劃”列為空間總體佈局協調計劃的一環,並提出四項跟進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區合作、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和協調機制建設。2010年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制定《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以落實上述跨界地區合作。在廣東省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包括了“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等內容。

GDP總量超西班牙

不僅是珠三角,我國還有渤海灣、杭州灣、膠州灣、北部灣等眾多的灣區。目前發展比較好的是以北京和天津為“雙核”的環渤海灣區、以上海為核心的杭州灣灣區和珠三角灣區。

“相對來說,珠三角灣區的城市人口密度高,所含的11個城市發展均已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而且珠三角的科技發展要素更全面——既有強勁的高科技,也有傳統的製造業、服務業等。”胡剛分析。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則認為,因為港澳,珠三角灣區和國際對接更為便利,這也是其優勢。另一方面,珠三角在參與“一帶一路”中有歷史淵源,與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經濟聯繫廣泛。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首個國家層面確認的灣區,珠三角灣區更是被寄予了對標世界級灣區的厚望。

上述國家發改委有關司局負責人提到,從世界各國城市群發展的空間格局來看,沿海灣區城市群是發展條件最好、最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群,例如著名的美國舊金山灣區城市群。珠三角灣區城市群最具有這樣的國際化特徵。他認為,珠三角灣區今後會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群地區,也是創新能力最強和最開放的城市群地區。

除了經濟體量夠大,在珠三角灣區的11個城市中,香港、深圳和廣州為龍頭,三者的地區生產總值遠高於其餘8市。與之類似,世界三大灣區也存在主要城市拉動整體灣區經濟的特點,如舊金山灣區的舊金山、聖何塞和奧克蘭,紐約灣區的紐約曼哈頓,東京灣區的東京、橫濱和千葉。

應重視灣區的“宜居”

珠三角灣區對標的三大世界級灣區,均有自身的特色。舊金山灣區以環境優美、科技發達聞名,灣區內擁有硅谷和多所著名的學府,如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紐約灣區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樞,其金融業、奢品、都市文化等都具有世界性影響力;東京灣區則以產業聚集為特色,灣區彙集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並形成鮮明的產業分工體系。

相比之下,珠三角灣區的產業存在結構單一和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胡剛表示,珠三角灣區的產業結構還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型,傳統制造業佔主體,同時,在高科技產業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打造灣區經濟的過程中,一體化建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灣區”比“地區”城市間的界限更模糊,更強調融合發展,比如基礎設施互通、公共服務均等、消費水平相當。就在去年9月底,港珠澳大橋橋樑主體工程全面貫通。中山大學教授鄭天祥認為,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入,這意味著珠三角區域一體化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隨著軌道交通的進一步發展,界限會進一步打破。”胡剛也認為,交通是跨越障礙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部分。

广东人又呵呵了!首个国家定义“湾区”经济诞生:GDP总量超西班牙

彭澎也認為要把宜居之區放在重要位置。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珠三角房價高企、土地與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環境壓力很大、交通擁堵嚴重。因此珠三角灣區規劃不能只給政府帶來“高大上”,帶給民眾的卻只是一個概念或是房地產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