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尋找通向內心的道路(駱有云)

散文|尋找通向內心的道路(駱有云)

●駱有云

朱宇丹是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性格沉靜內斂,為人謙虛坦誠。舉手投足間,一種知識女性的優雅溫婉便完美地展示出來。她平時埋頭於教書育人的神聖職業,在工作之餘,愛好讀書,勤於吟詩作文,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朱宇丹在大量的書稿中,經過反覆篩選和修訂,終於將部分散文作品結集出版,其書名為《書寫時光》。雁過留聲,雪泥鴻爪,其所呈現的則是歷經歲月磨練的沉穩,時光沉澱的優雅。

著名作家劉慶邦說:“我們的寫作都是從個人出發,從內心出發,傾聽的是自己的心聲,凝視的是心靈的景觀。要做到這些,有一個前提,自己的心必須靜下來。”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讀朱宇丹的作品,你會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安寧沉靜。她的許多作品,都是內心的真實流露。如在《坐看花開花落》中,作者深情地寫道:“楊絳,就像一朵小小的楊花,飄落在塵世的泥土中。雖然她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安安靜靜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是一聲嘆息,充滿了春去落紅的淡淡憂傷。”

散文|尋找通向內心的道路(駱有云)

從某種意義上講,朱宇丹的人生閱歷並不複雜糾結,命運之神的橄欖枝對她也似乎多有眷顧垂青,從學業、事業、婚姻、家庭、日常生活等等,基本上風和日麗波瀾不驚。這種平和的人生閱歷,再加上個人的寫作風格,使她的文字變得寧靜透亮,充滿了愛的陽光和溫暖,顯得天真純淨。她在作品中坦誠相告:“人生有太多的苦難需要我們承擔,但我們的精神世界可以如同蝴蝶一樣自由飛翔。”這在《懷念》《真愛是水》《生日小聚》《我和兒子看書》《下雪啦》諸多篇章中都有生動的展示。

青春是一本過於倉促的書,有些東西你無法繞開。書中有許多篇章,寫到作者成長的歷程,既有幸福往事的回望,也有成長中的困惑和迷惘,更有人性人情的思考與感悟。作者在《堅持自我》一文中袒露心跡:“我寧可過著清貧的日子,但也決不過被壓抑和束縛的日子。所以面對生活的無奈,我總是在迷惘陣痛之後,選擇走自己的路。”

親情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作者在《我與父親對飲》《母親的淚》等篇章中,抒發了真摯的感恩情懷、血緣至義,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是無限依戀。

在《鄉情》《我的東朱》《勾嵊山》等篇章中,寫出了對家鄉的熱愛。無盡的鄉愁鄉情鄉思,是生命的臍帶和胎記,總是不可救藥地魂牽夢縈,別有風懷忘不得。

在《再遇方老師》《存入心底的感動》《師生情,同窗誼》《悠悠百合》《真愛是水》等篇章中寫出了師生、同學、朋友、同事、家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傳達了一種向上向善的人文關懷,詮釋了一種大愛無疆的溫暖溫情。

散文|尋找通向內心的道路(駱有云)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作品集中有較大的篇幅記述了家鄉及外地校園的古往今來,如《蔣大宗祠學堂》《紅旗學校》《金山寺小學》《沈家門小學》《江陽一中》《夢迴白馬湖畔》《南箐中學》等。也許是職業的習慣與偏愛,作者對傳播文化知識的校園,更是高山仰止情緣未了,並善於探幽發微,鉤沉那段難忘的歷史,構架起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時空通道,將這種深厚的校園情懷發揮得淋漓盡致。

此外,還有數量眾多的遊記作品。尋尋覓覓,美麗的風景永遠在路上。作者並不滿足於浮光掠影式的淺白記敘,往往在挖掘歷史人文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獨特的思辯和感悟。這在《靜謐的西塘》《一個寶島的流浪》《徐霞客故居》《海寧硤石》《西湖之夜》《海神廟》等篇章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知識豐富,行文流暢清麗。這得益於作者大量、廣泛的閱讀及知識儲備,使各種知識融會貫通,為廣大讀者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視點。

寫作是摒棄一切雜念的修行。文學像一盞燈,或者一粒種子,並非立竿見影,但會在生命中長遠地起作用。路漫漫其修遠,上下求索永無止境。我們誠摯地期待並祝願朱宇丹在文學的漫漫長途中走得更高更遠更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