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駿在音樂造詣上能否達到羅大佑的高度?

西門小官人

這個感覺是一個答案很明顯的問題。

雖然音樂是不能比的,但音樂高下這東西,理論上還是存在的,只要你說的有理,音樂在你眼裡就是有高下之分的。

黃舒駿和羅大佑相比,在音樂造詣上差的就是音樂造詣。

羅大佑是學習古典音樂出身,所以在樂理上相當紮實。而黃舒駿和很多華語音樂人一樣,是半路出家,也是典型的以詞帶曲的音樂作者,即根據歌詞來填寫旋律,主要靠的是直覺和靈感,和羅大佑這種建立在音樂和聲體系上的創作不一樣。

另外一個,羅大佑在音樂層面,有很多開創型的東西。而黃舒駿在音樂技術層面,就不如羅大佑那樣有控制力。

而且羅大佑最狠的一點,就是他既能搖滾,也能情歌,既能把歌曲寫的很大很大,也能把歌曲寫的很小很小,大如《鹿港小鎮》、《皇后大道東》、《未來的主人翁》、《現象七十二變》,小如《是否》、《愛的箴言》,這樣的跨度,在華語樂壇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而黃舒駿主要還是一些批判寫實及人文情懷的作品更聞名,比如《雁渡寒潭》、《馬不停蹄的憂傷》和《戀愛症候群》等等,好像能夠達到《愛的箴言》這個級別的情歌,也確實沒有。


愛地人

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是臺灣省苗栗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區梅縣區,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

黃舒駿 ,1966年1月11日出生於臺灣,著名歌手、詞曲作家、製作人、演員、導演以及評委,現任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音樂總監。

再看下成就。

羅大佑 1972年參加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 。1974年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 ,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 。
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 。198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打破當時流行的民歌曲風,帶領檯灣流行音樂走向毫無前例的批判與省思風潮 ,隨後推出《未來的主人翁》專輯,針對民族、時局、傳統、社會,進行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臺灣掀起了熱烈的討論,並有”憤怒的抗議歌手”之稱 。1985年創作《明天會更好》後離臺赴港發展[6] 。1988年出版第一部文學作品《昨日遺書》 。
1990年創設“音樂工廠”,陸續發表《明天會更好》、《東方之珠》及《皇后大道東》等廣受歡迎的國粵語歌曲 併為多部電影配樂獲多次獎項。1991年《皇后大道東》在香港發行,囊括香港三大排行榜冠軍,四首歌曲進榜,震撼香港樂壇 。1990年代初期,大陸歌迷對羅大佑的喜愛到達高點。

黃舒駿 1988年出道,以《馬不停蹄的憂傷》樹立歌壇音樂才子的獨特形象,後來更是為多位歌手如張國榮、王菲、那英、周慧敏、黎明、張惠妹、伊能靜、黃鶯鶯、陶晶瑩、黃磊、辛曉琪、Beyond等譜寫歌曲。

我簡單說下我個人的看法。

羅大佑大叔的人生經歷比較豐富多彩,他所創造的歌曲都是隨著他的人生各個階段的感悟而來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臺灣文化運動時期,他創作了《之乎者也》《將進酒》,為文化運動推波助瀾。再像《戀曲1990》《一樣的月光》《酒幹倘賣無》等飽含情感的歌曲,還有《亞細亞的孤兒》這樣懷念家鄉的思愁。可以說羅大佑大叔創作的源頭是來自於生活和人生感悟,他明白音樂不是作秀,不是賺錢的媒介,而是一件富有情感和人生的偉大創造。只有你把自己內心最真摯的情感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黃舒駿大叔呢,人生也是好事多磨,初期因為音樂導師楊明煌的去世,後又遇張惠妹的橫空出世,突發感慨,便寫出了《改變1995》這首歌。黃舒駿大叔的歌從年少時就比較滄桑,歌曲裡飽含著各種情感,批判、憤怒、喜悅等。他創作一直不拘一格,想到什麼就創作什麼,而且頗具文采。

要說他們兩位大叔能不能相提並論的話,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不具備權威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量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我想音樂並不是非要以成就高低和傳唱度來衡量的,而是它本身想要表達的韻意和作者內心的情感,而聽者則是從音樂中找到情感的共鳴點。這才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吧


阿猛


老百姓cj

弱弱的問一句,黃舒駿是誰?他是男是女?是我們中國的嗎?他寫過那首比較經典的歌曲?怎麼拿他來跟羅大佑比了,在中國音樂人造詣最高的就算羅大佑,李宗盛,小蟲,不過小蟲比他們兩都要弱一些,黃舒駿,你去問一下有幾個人懂他,他寫了那些歌是畢竟經典的,不過就是個二流的音樂人罷了,也就只能在音樂節目裡,評評這評評那了



南海橋公子

的確,除了上世紀80和90年代玩過音樂的人之外,中國大陸許多人並不知道黃舒駿這個人,也很少有人聽過《馬不停蹄的憂傷》這個專輯。事實上黃舒駿當年在臺灣名氣很大,但他主要是以寫歌為主,就像香港的劉以達、周啟生一樣。

同樣,現在的年輕人怕是很少有人知道劉以達、周啟生這些人了。但是許多70後、80後提到“達明一派”的歌和周啟生的《天長地久》、《ANNA》和《淺草妖姬》,或許還會有印象。

黃舒駿寫過不少歌,其中他自己唱的卻不多,除了《馬不停蹄的憂傷》,還有《浮木》、《戀愛症候群》、《宿命地守著約》等等。當年我也是個玩音樂的,所以對此有所瞭解。

很難說黃舒駿和羅大佑的歌誰比誰強,只能講風格不同,各有各的精彩。但羅大佑出道較早,在中國最早的流行樂壇,羅大佑勘稱是一面旗幟,這一點毫無疑問。


江湖夜雨思歸人

大陸的音樂水平真的太低了,就連港臺的三流歌手都可以當導師,黃舒駿你來大陸來對了,要不真沒幾個人認識你,但你卻把我坑了,因為當年進了你的磁帶📼專輯,也賣不動呀,乾脆沒人買,最後只能賠錢處理,但羅大佑就不同了,讓我掙著錢了,誰厲害我也不知道,大家說了算。


音樂百事通

羅大佑音樂上的包容,憤怒,技巧開創姓,社會關注度非黃舒駿能達到,喜歡黃舒駿早期的《馬不停蹄的憂傷》,《雁渡寒潭》立意深遠,充滿飽經滄桑的味道,曲高而和寡,後期亦參與王菲,張國榮等歌手的專輯製作。


一路非與

什麼?達到羅大佑的高度?提這個問題的真的是太搞笑了,懂的人都知道,他已經超越羅大佑了,而且早就超越了,按照國際標準來說,整整超越了99條街+18米,馬上準備超越100條街了,已經世界排名第一位了,不信你問問他自己


欠我一個吻34621688

其實很多東西不一定非得分出個名次。黃舒駿有他的特點和長處,那麼羅大佑自然也有他的長處,沒必要啥都分的那麼清楚,誰愛好聽誰的歌曲,只是個人品味,但不能因此說別人的歌曲就不好聽,受眾不同而已。


阿鹿姐姐

無法比較,大佑老師在華語樂壇是大師級的人物,在大師輩出八十年代也是標誌性的人物,鹿港小鎮、童年、亞細亞的孤兒、滾滾紅塵等等,無人能出其右,大佑老師所抒發的情感都直擊那個年代人們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