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人物|「北斗」爲青春導航

北斗人物|“北斗”為青春導航

北斗衛星發射前,試驗人員在做測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不僅為汽車、船舶、共享單車、無人機、農業生產、老人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等提供導航定位服務,也引導一對青年找到了彼此的真愛。

10年前,在慶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成立40週年的活動上,為北斗衛星研製電源系統的崔波寫了一首歌頌航天人的詩,朗誦這首詩的是為北斗衛星設計載荷的王璐。崔波發現這個姑娘正如他詩中所描寫的那樣,把全部才智和心血都傾注在衛星上,令他欽佩。隨後,兩人墜入愛河。

10年過去了,這對“80後”情侶的愛情修成正果,他們也各自成長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中堅力量。

2000年,當中國發射第一顆北斗衛星時,王璐和崔波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彼此並不認識,卻都在學校收看了衛星發射的直播。後來,兩人先後考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北斗人物|“北斗”為青春導航

崔波和王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像崔波和王璐這樣的理科高材生,本有收入更優厚的工作可選擇。“我們投身中國航天事業,是因為心中熱切的航天夢。”王璐說。夫妻倆都是中共黨員。

“當年同看北斗一號發射,後來一起研製北斗,我想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崔波回憶說。

崔波和王璐初出茅廬,就加入了一場“升級換代”的攻堅戰——北斗二號衛星的研製和密集組網發射。北斗二號的一大難點是要突破高軌道、中高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的導航衛星平臺技術。

兩人第一次聯手的任務就是傾斜地球同步軌道的首發星。這一衛星是北斗系統日後實現覆蓋全球的關鍵之一。由於北斗組網的時間表是確定的,發射密度也越來越大,整個團隊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重壓之下,兩個年輕人卻發現了對方身上更多的閃光點。

“他從事的工作不是原本學的專業,但他會努力鑽研,為一個問題琢磨好久。有時,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還會動手編個好用的小程序給大家用……認真的男人最帥氣。”王璐說道,眼神溫柔。

北斗人物|“北斗”為青春導航

7月10日4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顆北斗二號衛星。新華社

“她真的是極為聰明,數學極好。有一次,我有個幾何問題,總覺得解的繁瑣了,給她一看,她30秒就寫出一個特別簡單、巧妙的推導過程,那一刻我覺得她太帥氣了,不化妝也好看……”崔波說起愛人滔滔不絕。

儘管繁忙的工作讓他們很少有機會能“花前月下”,但兩顆為夢想而努力的心卻貼得緊緊的。

2012年末,北斗二號系統正式提供運行服務,14顆衛星為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精準的定時、授時、通信服務。正是在那時,倆人關係“升級”,成了“北斗伉儷”。

王璐說,北斗團隊除了要做好衛星的研製、發射,還要24小時不間斷地做好在軌測控,確保沒有問題後才能交給運控系統,正式提供各種服務。

北斗導航衛星對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發現異常問題,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因此我們整個團隊都是一種比較拼的狀態,一個電話過來,行,馬上就到!”她說。

為了保證進度和安全,“北斗人”大多是“多面手”,往往是發射場、廠房兩頭跑,還得操心天上的“星”。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兩個人是“聚少離多”的夫妻,更是相互理解、扶持的“戰友”,感情反而更加穩固了。

2015年9月,他們的孩子剛滿百日,崔波卻在西安執行飛控任務。王璐沒打招呼,抱著孩子就飛到西安,三人拍下了一張“百天紀念”的合影。“看到她抱著熟睡的孩子,努力拽著大大的行李包,微笑著走過來,那一幕我永遠不會忘記。”崔波說。

今年2月,中國成功發射了第28、29顆北斗導航衛星。“過年期間,崔波在西安做測控任務,等他忙完了,我這裡年後又要去做在軌測試。”王璐說,“我們之間最常見的對話是:‘你這邊忙完了?’‘好,交給我。’”

2017年以來,中國已經成功發射8顆北斗三號衛星。今年年底前還將密集發射衛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而支撐起這一科技重器的主力軍正是像崔波和王璐這樣的青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衛星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6歲。

統計顯示,北斗減災終端已超過4.5萬臺,為超過4萬入網船舶提供監控和緊急救援。北斗使得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油耗節約10%,國土測繪的作業時間從數天縮短至數秒,為路網、管網、大壩、大橋形變和位移提供監測。中國300多款、超過3億部手機支持北斗,40%款型的智能手機具備北斗兼容芯片。

目前,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了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國產北斗產品輸出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北斗將形成全球服務能力,中國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