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日新月異的改變中,我國的傳統林業開始向“智慧林業”邁進。

國家林業局制定的《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信息化在林業中的應用已經從零散的點的應用發展到融合的全面的創新應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逐步應用,能實現林業資源的實時、動態監測和管理,更透徹地感知摸清生態環境狀況、遏制生態危機,更深入地監測預警事件、支撐生態行動、預防生態災害。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萬物互聯,人與自然走向和諧

智能時代有哪些特點?如何理解智能時代的“智慧林業”?

“在未來,智能不僅是單一的智能服務,還是一個完整的、具有綜合功能的系統,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築以及智能城市等。”趨勢預測專家薩旺特•辛格在他的新書《大未來:移動互聯時代的十大趨勢》中這樣寫道。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智慧生活”,也被稱之為“互聯網物理化”:其第一個層面即萬物互聯,人和人相連,人和機器相連,有電的地方都有計算,有計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相連;第二個層面是用互聯網擁抱傳統產業,出現產業互聯網或者行業互聯網,商業模式、產品開發、營銷與推廣都將改變;第三個層面為智能的工作和生活。

智慧林業是指充分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業立體感知、管理協同高效、生態價值凸顯、服務內外一體的林業發展新模式。智慧林業的核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種智慧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林業高效高質發展。智慧林業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林業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統領未來林業工作、拓展林業技術應用、提升應用管理水平、增強林業發展質量、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林業的需求

林業的核心需求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森林防火、自然資源管理、動植物保護、智能可視化、生態民生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智慧林業需求分析

1.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一直是林業的第一大需求,可分為事前監測與預警、事中撲滅和應急指揮、事後追責與分析總結三大部分。

林業傳統的防火觀念是購置大量的事中撲滅設備,如消防車、滅火器等。隨著科技的發展與自然資源保護意識的提高,各個林業局認識到事前監測與預警的重要性,並以“打早、打小、打了”為森林防火的行動指南。並且,森林火災,自然因素引發的火災只佔2%,98%都是人為因素造成,於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火情早期監測,便成為了重中之重。

目前針對事前早期林火監測與預警,解決方案大致有兩大類:

第一類,是最傳統的方式,人工巡護+瞭望塔人工監測+普通視頻監控。這種方式,人力成本較高、人員工作量大,最主要的是火情發現不及時,經常產生漏報情況,嚴重受到地形限制,造成很多地方無法人工巡護,且普通視頻監控極易受天氣影響,探測不精準,也無法做到及時預警。

第二類,是在第一類基礎上增加了大面積的可見光及熱成像視頻監測。這種方式是搭建在鐵塔或山地至高點的林上解決方案,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並且對於大面積火情監測很適用,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基於溫感的解決方案,誤報率極高,盛夏的時候,根本不敢開報警器。

除此之外,還有煙感探測等,都類似第二類解決方案,並且有相同的優點及缺點。優點是適用於大面積火情監測;缺點是誤報率極高,並且一般搭建在至高點,監測的是林上的火情,而忽略了林下的重點人員密集區的早期火情監測,沒有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2.智能可視化+自然資源管理+動植物保護

林管部門希望把轄區內所有的自然資源和動植物都集中進行管理,在一個平臺上,甚至一張圖上進行可視化展示。這也是國家的要求,也是國家提倡的“一張圖工程”的拓展運用。

比如,哪類植物生長在哪些溼地,植物有多少,溼地面積有多少,同比環比往年,是否有增加減少,變化的原因是哪幾種,這類環境又適應於哪些動物……任何想知道的數據與信息能夠在一張圖上呈現出來,從而便於管理和保護。因為,任何一顆古樹木或其他自然資源被破壞或死亡,是要直接追責最高領導的。

目前,很少有林管部門能夠做到這一點。

3.生態民生

提高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讓全民參與到生態環保的行動中來,也是林管部門關心的一環。

因為技術門檻比較低,大多林管部門都搭建了市面上普遍的解決方案:APP或微信公眾號。

群眾可以報警、投訴、建議、拍照拍視頻取證、瀏覽林區自然資源等。

智慧林業核心要素

從以上需求分析及已有解決方案的分解,我們很容易得出:

1.森林防火方面

林下(樹冠以下)人員密集區為防火重點,早期火情的監測與預警是重點。

這就需要微麥科技自主研發的紅外火焰探測器。在人行道、車行道、觀光區、祭奠區等人員流動較為密集的重點區域,安裝在樹冠以下,一般離地4m左右的位置。紅外火焰探測器是通過感知物體燃燒才會出現的中紅外光譜和火焰閃爍特徵,從而發現火情,所以探測精準、發現及時。採用太陽能高能鋰電池和基於433射頻通訊及NB-IOT物聯網協議,所以不需要鋪設電線及信號傳輸線纜,野外長效使用,目前最長應用時間已達5年,是國內唯一的林下早期火情監測預警物聯網傳感設備。並且設備是通過北斗定位固定地點。一旦發生移動就會發出設備移動報警。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微麥紅外火焰探測器

2.智能可視化、自然資源管理、動植物保護方面

一張圖可視化平臺是重點。

微麥科技根據林管部門需求,基於北斗位置服務、山地地圖、大數據智能算法、3D可視化等技術開發了森林資源一張圖可視化平臺。並開發林管通APP,配合林管部門日常的巡護、考察等業務管理。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微麥智慧林業一張圖可視化平臺

3.生態民生方面

提高群眾意識、提高民生服務是重點。

全面的解決方案

微麥科技多年與林管部門交流討論,制定最為全面最適合智慧林業的解決方案:

天地人立體感知網 + 一張圖可視化平臺

天網—衛星遙感

接入森林防火衛星遙感數據,進行大型火災點的識別及定位數據,和過火面積的估算。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天網-衛星遙感

地網—物聯感知

與架設在至高點的可見光和熱成像視頻監控相互聯動,搭建紅外火焰探測傳感網和森林防火智能卡口。從林上至林下,從大面積到重點人員密集區,從事前探測到事後追責取證,全方位無死角防護。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地網-物聯感知

人網—巡護管理與全民參與

通過林管通APP和全民防火公眾號,可以實現巡護管理、監測預警、效益監測、林業智庫、林業信息公告、古樹名木保護、法律法規、林業產業服務、森林資源分佈查詢等功能。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天地人網立體聯動

一張圖可視化平臺

資源小班數據:整體展現轄區資源情況,也可以進一步查看下屬鄉鎮級別的數據,最小可以細到小班級別。

溼地資源數據:掌握溼地資源動態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強化溼地保護政策,整合國家林業局溼地資源調查。

功能區劃數據:功能區劃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要素、生態敏感性要素、生態服務功能要素、重要生態功能區要素等。

植物資源數據:提供基於轄區各類植物資源數據進行座標定位、書籤定位、小地名查詢、空間選擇查詢、屬性查詢、一鍵查詢等多種查詢方式。

動物資源數據:提供基於轄區各類動物資源數據進行座標定位、書籤定位、空間選擇查詢、屬性查詢、I鍵查詢等多種查詢方式。

退耕還林數據:掌握退耕還林動態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強化退耕還林政策,提供動態數據查詢、展示。

設備狀態數據:掌握轄區內物聯設備動態變化數據,對整個轄區物聯設備進行管理,實現一張圖整體把控。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一張圖可視化平臺

瀘州市林業局推廣欣賞: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歡迎大家前來諮詢,招募城市代理和合夥人

24小時在線電話:028-85505901

北斗+智慧林業綜合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