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每到孩子快放假的這段時間,家長問我最多的話題就是“興趣班”。前段時間,學校剛放假時,有朋友跟我講了一個段子,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玩笑歸玩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孩子報了興趣班,卻提不起興趣,該怎麼辦?你肯定有過類似的困惑,今天我就重點講清楚“興趣班”這件事。

1. 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興趣班只是輔助學習的工具,也就是說,重點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人。

如果你有足夠時間,知道怎麼陪孩子玩,那麼你就是最好的興趣班。

如果時間少,平時和孩子玩法不多,你可以選擇興趣班。不過要注意,六歲以下選擇興趣班要以激發興趣為主題,而不是那種強化訓練班。

2.激發孩子的興趣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如何激發他的興趣?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你,依賴你給他的環境、你跟他的互動。你“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讓孩子對某些東西非常著迷。

總之,在潛移默化間鼓勵孩子,可能你就在他心中種下了興趣的種子。

3.引導孩子的興趣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你也許想問,我特別想讓孩子玩什麼學什麼,但孩子就是不喜歡,那能不能“引導”孩子的興趣?能啊,關鍵是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舉一個例子,我大女兒小時候不喜歡搭積木,我就耐心地陪她玩。我先搭起來,她一把推倒,這樣也行。

我們還玩扔積木,我倆比誰能準確地扔到一個桶子裡面。後來我搭了比較穩固的積木城堡,要求她用積木來砸,比如只能用3塊積木來砸,要全砸倒才算勝利。她砸完我的,我就要她搭一個,我來砸她的,相互比賽。

再到後來,她就會自己搭漂亮的積木城堡,而不要求我去砸了。

你看,我非常有耐心地把一個不愛搭積木的寶寶,變成了每晚都拉著我搭積木的寶寶,變成了一個對積木很感興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真正覺得好玩,她自己主動願意玩,在玩的過程中她跟我的關係更加親密,獲得的是積極體驗,越來越喜歡。

4.幫助孩子堅持一項興趣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還有很多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對新鮮事物有探索的慾望,他們的問題是往往“興趣”太多,變化又太快。今天喜歡積木,明天喜歡跳舞,後天喜歡畫畫,看見別人玩什麼都喜歡,但並不長久,很快又不喜歡。怎樣幫助孩子堅持一項興趣?

好奇心是人們求新知的動力,我認為應該給孩子多體驗、多嘗試的機會,看看他對什麼新奇的學習感興趣。不過,只對新奇的東西敏感,產生想學習的想法,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付出行動,不明白就不放棄。這需要一定的毅力,孩子需要你的支持。

當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想再去那個興趣班了”,你不要著急,也不用強迫,首先幫助孩子找到癥結在哪裡,幫他整理頭緒——這樣做,也是教他一種思維方法,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處理。

你先問問孩子,“為什麼呢,是什麼讓你覺得不舒服?”有時候孩子回答不上來,你就要調用平時觀察到的細節,是哪一次上課回來就消沉了,是哪一項作業總是完不成,還是上哪個老師的課總是不樂意,再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問題。

孩子有可能因為不適應某個老師的上課風格,或是在班裡跟小朋友發生衝突,或是覺得任務太難受到挫折,都有可能產生迴避的想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支持孩子堅持下去,是孩子學習的外部動機,你還要促進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因為如果孩子學習有內在動機,他是出於內心的需要而做這件事,他對學習的熱愛就不會消失。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內在動機是怎麼來的?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論就是答案。他們認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如果這三樣得到滿足,內在動機就提高了。

歸屬感,也叫關係需求,指人感覺到自己與別人有關聯,在意別人,也希望受到別人在意,體驗到來自其他人的關愛、理解和支持。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無論結果如何,都能感受到你的愛、尊重和接納。要是孩子學一樣東西,學得好,你就又誇又獎勵,學得不好,你就嫌棄責罵,那麼他對這種興趣班肯定提不起興趣。

所以我建議,不要輕易地放棄。痛苦的堅持期,是常有的事情,幾乎所有的技能學習都不可避免地碰到。有時候你“強硬”一點,推孩子往前走一段,孩子反而會比以前更加喜歡這項學習。

當然了,如果堅持到孩子和你都非常痛苦,孩子一直提不起興趣,我覺得放棄也沒關係。畢竟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有那麼多領域可以開拓探索。你也不用擔心前面的學費白花、精力白費。

家長不用再困惑了,關於“興趣班”的事,今天給你講清楚了

不是所有的戀愛最後都以婚姻收場,跟不合適的對象早點分手,總比將來離婚好。同樣,孩子早點放棄不是自己真愛的活動,總比將來大學都上完了,工作都幹了好幾年,才發現自己不喜歡,然後痛苦地轉行好。

我們養孩子,要面向未來,看得遠一點。要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未來世界的人,知識技能興趣班只是成長大樹上的一個枝椏,好奇、毅力、共情、自主、創造等等品格和能力,才是大樹的根。

2、想想你家孩子有什麼興趣嗎?你給他報興趣班了嗎?為什麼?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