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眾所周知,史書在評價周朝昏君的時候,都是以“幽歷”並稱的。西周亡於幽王,在位時沉湎酒色,不理國事,使得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為政貪婪腐敗,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激起百姓怨憤,讓西周幾百年社稷毀於一旦,因此說幽王是昏君名副其實,因為他確實是一事無成,玩物喪志,最終身死國滅。但是厲王呢,拋開《史記》對他瘋狂斂財、堵塞言路等的定性外,恐怕對他的評價就要重新認識了。

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周厲王

西周傳至厲王時,王室已經極度衰微。昭王三徵南楚,最後一次全軍覆沒,使得周朝在軍事上遭受了極大削弱;穆王的幾次巡遊,大耗財力,使得西周幾代人積聚的錢財被耗費一空;懿王的草率遷都,丟掉了西周精神象徵的鎬京,使得周室威嚴掃地。再到孝王、夷王的兩次非正常王位傳遞,更是將周王朝往深淵推了幾把。

雖然周孝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西征戎狄,讓周室威嚴重振了幾把,使得國勢有了小度中興,但是奈何其在位時間太短,只有短短的六年,結果周夷王為了感激各諸侯扶持他上位,自降身份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周室的統治更是雪上加霜。到了厲王時,周王朝已經岌岌可危。

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周厲王

當時周朝衰微到了什麼程度呢?《史記·楚世家》記載: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到了厲王繼位的時候,部分諸侯甚至都不來恭賀了。面對這種尷尬局面,逼得厲王不得不改革。

應該說,厲王的改革還是很有成效的。

在政治上,厲王改變了周、召二公“世為卿士”的慣例,起用了在經濟、軍事上有專長的榮夷公和虢公長父。

在經濟上,厲王力圖振興殘破的王室經濟,他抓住了“專利”和農業這兩個主要環節。採取了打擊貴族經濟以加強王室經濟的改革措施。當時周王朝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這讓財力衰微的周室不堪重負,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加強了王室對經濟的控制。

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召公勸厲王

在軍事上,厲王力圖改變周邊少數族屢次入侵的狀況,解決積弱之弊。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使周室重新獲得了對諸侯國的威懾力。《史記·楚世家》記載:“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熊渠甚很江漢間民和,……乃立其長子康為句宣王,中子紅為鄂王,……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連一向囂張的熊渠都不敢得罪了厲王,可見其在軍事改革上的效果。

在法律上,厲王採取加強法制的措施。成立了以衛巫為首的一個執行法律的特別機構,加強對民眾的控制,以保證改革的進行。

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召公勸厲王

由上所知,周厲王是一個面對“積重難返局面”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但他的對立面是強大的舊貴族,加之他沒有經驗(因為是第一人,因此他不可能向前朝借鑑什麼),改革的牽涉到了過多人的利益,以至於貴族不滿,連“國人”也反對,發動了“國人暴動”。

而正是“國人暴動”,使得先秦以來的各位儒家大人們給了厲王“暴政”的定性,讓史上第一改革家的周厲王徹底釘在了恥辱柱上,然而經過厲王的這一系列的“暴政”,是不是真的就讓周王朝覆滅了呢,答案當然是沒有,而且給了其後的共和時期、宣王時期的王室中興積累了家底。

周厲王的強勢改革,當以半褒半貶來評價

國人暴動

所以,要說周厲王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也不盡然,他也渴望振興王朝,正如西周“簋王”的銘文關於周厲王的記載:“王曰:有(舊)餘隹(雖)小子,餘亡康晝夜, 坙(經)雝(擁)先王,用配皇天。簧(橫)黹(致)朕心,墜(施)於亖(四)方。”(譯文:我雖然是各先王的後輩小子,但我也是晝夜不敢享樂,像先王那樣辛苦地工作,這樣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而上天也光美我的心,並施及四方)。有了奮政之心,並且施以了一些列頗有成效的改革,然而由於時代的侷限性,或者是改革中操作不當,致使守舊派的反擊,最終流亡彘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