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現在教育界有一種現象:名校門庭若市、差校門可羅雀。每年招生的時候,名校那叫個火爆,家長們想盡辦法、不惜重金,要送孩子進名校。而很多差校,只有幾十個學生在那裡“成長”。名校財源滾滾,校長們樂開了花。由於好學生被名校掐尖而去,名校越來越名,差校越來越差。於是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爭論:名校之好,到底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很難爭論出個什麼結果來。只有目睹了名校的興衰之後,才能知道名校到底名在哪裡。

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筆者就讀於當地的一所名校,這是一所重點高中,在全市數一數二。各個區縣的學生慕名而來,學校人數爆滿。原來的平房,很快就換成了樓房,部分老師從名師變成領導,很多中層,去其它學校當了校長。然而好景不長,十幾年後,此名校衰落了。談起衰落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第一、領導們高枕無憂,忙於爭名奪利。誰都以為這所近百年的老校,根基深厚,不可動搖。再加上好學生全到了這裡,名師也是一大堆,怎麼可能考不好呢?於是拉幫結派、明爭暗鬥。分成了好幾個派系,非我族類者一概打擊迫害。甚至喊出了,“學校離開哪位名師都不怕”的口號。這幾個好班是某某校長的領地,那幾個好班是另一個校長的領地。由於分了派別,於是互相拆臺,如何拆臺呢?互相宣傳對方教的不好。而那些遊離於派系之爭之外的名師們,由於不送不看領導,被下放到了二線、三線,帶成了副科。教體育的、教音樂的、教計算機的、教美術的,“積極上進”,看了領導、站好了隊,帶成了語文、數學,帶了好班,成了名師。然而,名師終究是要靠水平的,在這些偽名師的教學帶領之下,尖子生成不了尖子生,清華、北大考的越來越少,後來幾年乾脆就沒有了。第二、學生流失。招生與分班的混亂是學生流失的主因。招生的時候,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沒有分數線。考600多分與考300多分交的擇校費一樣多,當然擇校費是明的,暗的就不知道了。文理分班的時候,普通班往重點班轉,重點班往火箭班轉,也有普通班直轉火箭班的。轉班的學生佔到了一半以上,轉班又不以成績,甚至為了“公平”,可以人為的“考”上高分。有中考二三百分進火箭班者,也有中考六百多分在普通班者——由於家裡沒有辦法。於是很多學生,出於無奈,不再選擇這個學校。第三、教師忙於爭利。成績和水平在這裡已經不是第一位的了,而是看你會不會幹。只要你會幹,你就是火箭班的名師。這些名師們每天也不忙於教學,而是忙著看領導、“管理”學生。還喊出了“管理管理,不管不理”的名言,”管理“的目的當然大家都明白是什麼了。其聲譽在社會上一片狼籍。

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如此名校,十幾年後也就衰落了。清華北大一個也考不上,“名師”們每天還在互掐。學生不再向往,真的名師開始走向真正的名校。就在此名校衰落的同時,另一所名校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全省前十名佔了三個,理科狀元花落其家。當衰落者亂分班的同時,此名校實行的是公平分班,按成績平均分班,老師抓鬮帶班。由於分班時學生成績是一樣的,就可以實行優勝劣汰。帶的成績好者帶重點班,幾次成績在最後者,不讓帶課。學生也是成績好者進重點班,成績不好者出重點班。家長們不會因為座位和分班而苦惱。

從這兩所名校的一起一落,我們可以看出,名校之好,不只是學生好,更得管理好,還得老師好。把真正的有才者打壓下來,用了一批教美術體育者、或是送禮者,好學生也是出不了好成績的。

名校、名師,是老師好,還是學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