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內容,流水線的“名師”

有人這樣形容:K12平臺上兼職的大學生們,就像是馬路邊上遍地的共享單車,大量且瘋狂地製造,卻沒人在乎成本,壓榨到底。”

在線教育一對一模式,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平臺們的願景也千篇一律——滿足時代對於個性化的需求,解決教育資源不平均的問題,“為偏遠地區的學生輸送了優質的師資。”

一對一行業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對象,更是知名機構眼中的優質賽道和投資標的。

鐵打的內容,流水線的“名師”

資本推動的背後,是無數流水線生產製造的“名師”和全網可隨意獲取的素材製成的“講課ppt”和“題庫”。

有責任心的教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瞭解學生情況、教學範圍、準備課件、上課、課後總結、填寫幾百字的課後反饋、與家長聯繫互動。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幹銷售的活,最後絕大部分收入還需要被平臺抽取。

還有太多業餘的大學生兼職,在各在線教育平臺包裝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名師”。

講著鐵打的內容,背後是流水線上的名師。對學生無太大意義,對老師極力壓榨,平臺也是一肚子苦水。

鐵打的內容,流水線的“名師”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渠道,對於平臺,營銷成本、獲客成本不斷攀升已經成為常態。這樣的焦慮感,促使從業者們時刻緊盯市場佔有率,持續大面積鋪渠道做推廣。在全行業盈利都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預想,現狀還會惡性循環下去。

鐵打的內容,流水線的“名師”

一位已經從某上市培訓機構離職的黃先生告訴撥雲網,此前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他,期待的首次崗前培訓“倍感意外”。培訓的大部分內容,不是教他們如何上好課,而是一些應對家長的“話術”。公司還多次明確提醒他們,不要向學生和家長透露自己不是正規教師、也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事實。

學生苦,老師苦,平臺還艱辛,投資者們上點心,不要讓這樣惡性循環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