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後世的諸葛亮,曾自比管樂。這個“管”指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管種,他幫助齊桓公成就鞋業;這個“樂”指的是戰國時期為燕昭王服務過的上將軍樂毅,他率兵攻打齊國,使強大的齊國只剩下兩種城池。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今天我們就要講一講樂毅這個人,他到底有什麼本事值得諸葛亮都十分崇拜?

樂毅的先祖是樂羊。樂羊在魏文侯帳下為將,為其征戰三年,攻克了中山國,然後就鎮守在該地。後來,魏國國力削弱,中山國得以復國,樂氏一族就成了中山國人。再後來,趙國出了一個武靈王,他改革趙國的軍事制度,採取胡人的軍事手段,從而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與此同時,中山國人漸漸失去了胡狄人的兇狠勁,崇文抑武,君臣嬉戲。趙國就一舉把中山國收入囊中,而樂氏族人又成為了趙國人。這一時期正是樂毅生活的年代。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樂毅擅長兵法,被國人舉薦,到趙國朝廷裡去當了官。然而幾年之後,趙國發生了沙丘之亂,武靈王被害。樂毅就離開了趙國,來到了魏國。在魏國他並沒有受到重用,僅是作為一名使者來到燕國訪問。燕國正在被齊國侵略的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燕昭王異常渴望強國得仇。他得知樂毅是個知兵之人,所以竭力勸其留在燕國。樂毅漂泊多個諸侯,還是第一次遇到有國君這麼器重自己,於是就留在了燕國。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樂毅的這一段經歷中,史書上沒有描寫他的內心活動。但可以想見,樂毅一直在尋找良好的發展平臺。因為在趙國,正好趕上新舊國君的權力切換,他這一個來自被征服國的人很難得到重用;在魏國,雖然祖先為該國立下大功,但當時的魏國已在秦國的壓迫下,步步後退,已沒有多少用武之地了。更為重要的是,像趙國、魏國這樣的國家,強盛已久,各方政治勢力已盤踞多年,已沒有新人的插足之地。反而在燕國,剛經歷了破國之痛,燕王又廣收人才,這是一個發揮才能很好的平臺。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樂毅為燕王服務後,展示出了他不同尋常的戰略眼光。他向燕王提出了聯合諸侯國一起攻打齊國的設想。而此時的齊王正好是個貪利自大的人,他侵佔了豐饒的宋國,讓各個諸侯國十分害怕。於是各國組成聯軍,一起攻打齊國。齊國雖然處於國力的巔峰,卻也經不過群狼的圍攻,在邊境線上吃了大敗仗。勝利後,聯軍中的大部分國家忙於分配齊國邊境城市,不願意深入了。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此時,樂毅又展示了強大的洞察力。他認為齊國後防空虛,且齊人安樂日久,可以直搗都城臨淄。他的觀點自然引來了保守派的反對,他們都認為只要能割下幾座齊國的城池就相當不錯了。但燕昭王勵精圖治多年,要的不僅是幾座城池而已,他支持了樂毅的觀點。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後來的戰事果然與樂毅所料。在燕軍的兵鋒下,齊人再也沒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守,包括臨淄城在內的70幾座城池都被樂毅佔領,齊國上下只剩下兩座城市沒有攻下。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在佔領地的治理上,又體現出了樂毅出色的政治才能。他採取的並不是生硬的軍事攻擊手法,而是採取撫慰懷柔的手段,保證各處地方勢力充分的權力和利益,使他們樂於接受燕國的統治。齊國這些年來,一直對外用兵,對外徵兵徵稅嚴重,百姓早有不滿,如今燕國能減輕負擔,與民休息,自然受到百姓歡迎。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這一時期是樂毅一生的巔峰。我們看到,樂毅取得這一成就,卻並沒有歷經生死血戰。他攻破齊國防線是藉助了諸侯聯軍的力量;深入齊國腹地,是因為他看出了齊國後防空虛,而其他國家懾於齊國往日威嚴不敢進擊;治理佔領地,他也是因勢利導,順應齊人的要求,才得以兵不血刃。

戰國七雄之樂毅善戰:沒打大仗惡仗,就把強大的齊國幾乎消滅了

《孫子兵法》認為最上等的將軍善於打沒什麼名氣、不需要什麼勇氣的仗,打的對手都是十分虛弱的對象。樂毅正是做到了這一點。這恐怕就是後世的諸葛亮十分佩服他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