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一個人獨處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

etleon


雖然我們無法割裂社會而獨立存在,相比喜歡與別人社交的人來說,的確存在一部分人喜歡獨處。

那麼就有些人有疑問了,這麼長期一個人獨處會不會讓人悶出現什麼心理問題來?

有書君認為有心理問題獨處還是會有心理問題,而沒有心理問題的人也不會因為獨處而產生心理問題。這需要分成三類人群來分析:

1、獨處人群中的孤獨人群

這世上總是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選擇自己獨處,也許遠離他鄉獨自奮鬥,也許自卑膽小不敢與人社交,也許生活拮据只夠蝸居。

不管是何原因,都讓這群孤獨的人在無數個夜裡獨自舔傷,自我安慰。

他們的獨處是迫不得已,他們並不喜歡獨處,他們只是孤單罷了,一旦有機會他們還非常願意在人群中狂歡。

2、獨處人群中的抑鬱症患者

獨處人群中必然有一大部分是存在抑鬱症或者其他病症的患者。

最近熱議的峨眉山跳崖身亡的21歲女孩就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對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致,甚至連是生是死都無所謂。

有些抑鬱症患者也許表面看著很積極向上,但是實際上他心已死,卻強撐著自己無趣的過每一天。

獨處應該是抑鬱症患者最喜歡的一種方式,因為可以避免社交,也能避免其他人看到自己突然抑鬱暴躁的一面。

抑鬱症更需要更多社交來打開心理的心結而非獨處來緊閉心扉,至於獨處,只會加重抑鬱症患者的病情。

3、獨處人群中喜歡獨處人群

獨處人群中還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既不孤獨也不生病,甚至他們還很享受獨處帶給他們的放鬆感。

獨處於他們而言,是自己為自己規劃的一段可以思考、可以放鬆的時間。

在這個小天地裡,他們可以暫時的做自己,不管是看書、思考、運動、嘶吼、品茶、禪坐,總之一個人獨處讓他們覺得舒服極了。

甚至有些人即便工作再忙,也會特意留出時間用來獨處。

獨處讓他們可以暫時與外界隔斷聯繫,可以讓人更專注、更放鬆、更容易找到自我。

每個人選擇獨處的理由不同,因此獨處對每個人的影響也不同。

偶爾獨處可以暫時遠離世俗的喧囂,迴歸本我的片刻寧靜。

但是長期的獨處因為斷絕了跟外界的交流很容易陷入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

有書君認為,只有獨處適當才會讓獨處成為一種美而非一種累。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作為一個曾經,自卑,懦弱,敏感,情商低,沒有魅力,被欺負,還得過抑鬱症,

後來,自己學心理學,儒佛道,久病成醫,自己救救人的人。


我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長期一個人獨處,這是我以前經常乾的事情。

確確實實,我認為,長期一個人獨處是有心理問題的。


但凡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心理需求,就是和他人交流,溝通情感。

一個長期不和他人溝通交流的人。

很可能精神狀態是不佳的,而且,心情也不會太好,容易有抑鬱,情緒非常不穩定。


本質上,愛社交的人,都是情緒價值比較高的人。

因為他們能夠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獲取更多的其他的價值。


一個人獨處,很多時候,是沒有能量,還有就是,經常出去社交可能會遭到很多打擊所以也就不太願意出去了。

但是,我也不推薦什麼經常出去社交。


偶爾一週出去一次就可以了。

一週至少給自己一個交朋友的時間,這樣保持自己的心態是敞開的。

但是你說幾個月都不出去認識一個人。

無疑,這個性格肯定是有點問題的。


至少說明心理還不夠健康。

需要多去反思一下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不願意去社交。


大多數情況下,是小時候沒有給到足夠的關愛,父母沒有強大到給予足夠的溫暖和支持。

甚至,家庭本身就像個叢林法則一樣。

那麼,小時候形成的世界觀,就可能會是什麼弱肉強食,會是,覺得這個世界是危險的。

人心險惡之類的,尤其是女孩,還經常被教育說男生都是什麼好東西。


那就更完了。

就更加對人恐懼。

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多危險,只要不傷害他人利益就好。

當然, 確實需要你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行。


所以,需要不斷的突破自己舒適區,多去外面接觸人才行。


貓黍說


適當的獨處有利於自我身心的發展,這點毋庸置疑。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我們每天被迫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大量地損耗了我們的精力,造成了我們的身心負擔,久而久之這種狀況無法排解,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適當的獨處,則有利於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注力,獲得內心的平和與安穩。


但長時間一個人獨處,卻會對我們的生理健康產生影響。


首先,長時間獨處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長期孤獨的人普遍存在高血壓偏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的風險較高。而且,長時間一個人會很孤獨,而孤獨還會影響個體的睡眠模式、注意水平和邏輯推理等機能


其次,長時間獨處還會對精神層面產生影響。比如在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因缺乏親密的社會接觸,普遍存在嚴重的行為、情感甚至精神問題


再則,由於長時間一個人獨處,缺乏交流,人的表達能力也會下降,漸漸地會不知道如何與別人溝通。還會造成社交恐懼,害怕接觸外界。


人是群居動物,和家人朋友一起,生活才會幸福,才會充實。所以,如非必要,並不建議大家長時間的獨處。


光線醫生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一個人在長期獨處以後,心理上會產生哪些變化,長期獨處是否會導致自閉症?

拿我本人為例吧,我曾在過去的某兩年時間裡長期獨處,因為在家辦公,而辦公時間裡只有我一個人,唯一的夥伴是電腦,或者電話那頭遠方傳來的同事的聲音,或者呆板的文字郵件,除此以外,別無其他。


在這期間我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孤獨,歸宿感的缺失

當我處於一個人工作的狀態,與同事之間僅有冷冰冰的郵件和電話溝通,而不是面對面的溝通時,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是缺乏深入有效的聯結的。電話那頭的同事無法感受到我的微笑、我的熱情,無法知道我今天生病了,身體很虛弱,無法給予關心,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工作。於是,孤獨伴隨著我。

學習心理學之後,我知道了人是社會的人,群居動物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要想擺脫孤獨、要想重獲歸宿感,唯有重新走回社會群體中,與人獲得有效的深層次的聯結。於是,我加入了當地的志願者隊伍,與夥伴們一起做有益於社會的志願活動,在那裡重獲與人的心靈聯結。

煩躁,易憤怒

當我長期處於一個人工作的狀態,無人可聊天八卦,無人可分享開心或愉悅,無人可述說種種境遇或不順。覺得自己就像一臺機器在不停地工作,無法去傳達關於人的感受、情感之類的需求,無法被傾聽。而人有傾聽的需求、有訴諸情感的需求。當這種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在壓力狀態下,是容易煩躁和憤怒的。

學習了情緒管理的科學方法之後,我知道了情緒並無好壞,它只是大腦發出的一種信號,告訴自己“我的內心有某種需求”,我開始接納它,通過不斷的練習,我逐漸能夠友好地與自己的情緒相處了。

低落,看事物容易悲觀消極

由於長期一個人獨處,無人分享更開闊的視野或不同的視角,我的思維陷入了自己的黑洞,片面地誇大了某些自認為不好的方面,看來悲觀而消極。如果旁邊有個人能夠指導或說說不同的看法,就能看到不同的視角了,不至於陷入黑洞。

當我重新走回人群中,我更願意和不同的人聊天,聽取不同人的意見或建議,去看到不同的視角,以避免自己的思維侷限。

自閉症由於生理因素而形成,和遺傳因素、器質性因素、弱智等聯繫在一起,並不是因為獨處而產生。

我總結了自己的過往,長期獨處對個體心理上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需要適當地調整。在經歷後,我更願意建議親愛的朋友們請與人群保持社會聯結,與信任的人保持深度的心靈聯結。

哈佛大學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人幸福的根源在於與社會取得滿意的聯結。願我們每個人都得益於心理學,多瞭解些關於促進身心健康的知識,以促進人類的幸福!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長期獨處會帶來什麼心理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一種價值判斷——獨處是不好的。這個價值判斷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也有失偏頗。


要問獨處有什麼不好,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叫「長期獨處」。對於一個人來說,獨處多久算「長期」?


每個人對於獨處所需要的時間,都有一個最佳舒適值。


這個最佳舒適值取決於人們的人格特質中的一個維度——外向性


外向性是坊間,人們最常誤用的一個心理學詞彙之一。通常人們說一個人很外向,一個人很內向的時候,往往是從表面上一個人的行為動作、言談舉止來判斷的。


在社交場合,行為拘謹、沉默寡言的人往往被人們認定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而一個行為張揚、滔滔不絕的人會被認為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


但是內外向的真實含義並不完全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的行為和言談,它可能會最終影響到一個人在社交場合的表現,但本質上內外向的性格是指——人們對於社交(活躍)的需求量


也就是說,外向的人會更多需要在社交場合活躍起來,所以他們對於獨處所需要的時間少,最佳舒適值低。他們花大量時間和人群在一起,只有很少時間一個人


相反,內向的人更多需要獨處的時光,他們的最佳舒適值高。他們對於在社交場合活躍的需求比較低。這意味著他們在社交場合的活躍會消耗更多的精力,更需要長時間的一個人來恢復精力。


所以,長期獨處這個概念,在內向者和外向者身上是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看,在相同長時間的獨處下,對外向者來說,帶來的心理痛苦和情緒困擾會更強烈,而對於內向者來說,獨處原本就是其需要的,可能不會帶來心理問題。


所以,獨處並非一種絕對不好的狀態,它對於內向者來說,是恢復精力的舒適區。而對於外向者來說,長期獨處就像缺乏社交的滋養,會造成孤獨、痛苦、抑鬱等情緒。


曾旻


1.獨處讓我們想法集中

獨處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就思考而言,我們可以在獨處的時候去不斷地思考放空自己的大腦,也就是所謂的冥想。我們在獨處的時候大腦往往會跳出各種想法,我們在工作中也是本來想要做一件事情,搜索一個問題的答案,但是在搜索的過程中就會被其他的注意力去吸引,然後就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而我們在獨處時,也會經常有各種想法跳出來,我們可以在每一個想法跳到大腦裡的時候去嘗試跳出來回到空白的狀態,不斷的重複,想法跳出拉回跳出拉回,會讓我們的注意力不斷地加強,去控制自己大腦思考想法的方向。

2.獨處讓我們更加的去整理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錯綜複雜的關係,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朋友,同學,同事。當我們身處環境中時不能夠理清我們身邊的人物和事物的關係,當我們離開這個環境自己獨處時,我們可以客觀的分析自己周圍的關係和事物的邏輯性,從而能夠得到正確的處事方式和客觀的見解,想法。

3.太長時間的獨處需要去想法的交流

人們的想法只有不斷地碰撞才能夠增強,當我們太長時間不接觸外界的想法和信息,還有其他人的想法交流,我們的想法可能慢慢的會停止前進,適當的獨處可以增強,但是太長時間的獨處就不會讓我們的想法變得有進步,所以我們要會控制自己的思考時間和程度。

我們在固有的環境裡想法相對應的也固定在一個環境裡,想要把想法延展出去只有讓自己不斷的接觸新的環境新的人,去交流自己的想法,在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思考和想法。而獨處會讓我們在接觸想法之後能夠自己很好的整理總結吸收,得到交流之後的更新的想法的一個延展。

智聯校園 張紹毅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1.缺乏社會支持。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他/她將很難與外界建立聯繫,所以他們的語言功能、人際交往技巧都會退化,從而容易失去朋友、家人的支持。久而久之,周圍親密的人都會遠離他們。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則會讓一個人的心理變得更加脆弱,因為他們缺乏可以分享和幫助他們的人。

2.情緒問題。長期獨處的人,也許一開始他們沒感覺到有什麼問題,但是時間長了,由於整日不和人接觸,容易產生許多情緒問題。比如,有的人會容易抑鬱,有的人則容易暴躁。因為缺少和他人互動的參照,長期獨處的人會難以調整自己的情緒。時間久了,有些人的性格也會發生改變,變得冷漠、孤僻,更加難以和人相處。

3.引發心理疾病。鑑於前兩點情況,最終長期的獨處可能引發心理疾病。比如,有的人因為長期獨處可能會患上抑鬱症,無法與人溝通、交流,情緒低落,什麼事情也做不了,喪失了興趣愛好等等。

所以,雖然說有的人會喜歡獨處,但如果長期獨處,一定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的。這些心理問題又沒有辦法得到化解,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獨處了,很少接觸外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做的是重新嘗試回到人群中。重新嘗試和他人交流、溝通,產生社會交往。這中間可能需要學習一些技巧。建議多看一些相關的書籍,積累知識,然後去實踐,通過不斷的嘗試來達到目的。


鵜鶘心理陳小康


群居的動物,多數都是弱者。獨處的動物,往往是強者。群居,可以抱團取暖;獨處,可以獨立生存。長期獨處會不會導致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最近自殺的公職人員比較多,他們恰恰生活在聚光燈下面,還少聽說深山老林的獨居老人抑鬱而終的。所以,要分清楚這個獨處是什麼形態的?獨居還是心靈孤寂?

題主說的一個人長期獨處,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社會如何實現?一個人完全把自己物理性封閉起來,在這個社會里,還真的很難做到。題主說的,可能是這樣的一種情況,白天上班幹事、掙錢吃飯,晚上和休息日,一個人宅在家裡,不與外人交往。這樣情況,長期以往,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個人心理更加強大,二是心理長期受到壓抑,可能會出現社交恐懼、交流障礙和心理問題。

比如,有一些孤僻的作家(藝術家),就是長期一個獨居寫作,大多數情況,他們沒有心理問題,甚至會寫出驚世之作。但也有個別名人出現了抑鬱和自殺等極端現象。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往往在繁華之中,總有一些人在眾人面前神采奕奕,但關上房門則鬱鬱寡歡。這其中也不乏明星、企業家、藝術家。

長期獨處與觸發心理問題,一定要有一個觸發條件,比如,重大事件的刺激,微妙關係的折磨,外界環境的突變,穩定關係的變故,等等,這些觸發條件產生,不論你是長期獨處,還是繁華世界裡,都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根子在這裡呢!

現在的社會,服務業高度發達,宅在家裡,足不出戶,也不會寂寞,吃喝用度都可以快遞上門,遠在千里也可以視頻聊天。是不是獨處,已經不取決外在的條件和環境,而是取決於人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句話,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道理,一個人內心關閉了,外面是安靜還是喧鬧,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是職場火鍋,資深職場專家。作家,全國語文課文的作者。回答近千個原創獨家的悟空問答。關注職場火鍋,私信後有作者的書贈送,期待與你互動和交流。

職場火鍋


在回答長期一個人獨處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之前,先要和大家澄清:長期獨處“會不會出現問題”。

答案並不是唯一的。

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並且自得其樂,獨處是他自主自願的選擇,他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那麼這種獨處,被認為是一種“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的狀態。

但如果一個人長期獨處,但同時內心是渴望與他人有往來的,獨處有時候是他的偽裝——明明內心渴望交朋友,但出於種種原因,只能一個人待著,那麼這樣的長期獨處,就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最主要的是,後一類人可能會陷入一種“孤獨”的惡性循環——渴望與他人往來,但又沒有朋友或者交不到朋友,於是選擇拒絕再與任何人交往,選擇自我孤立、獨來獨往。

那麼,他們的自我孤立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 加重抑鬱情緒和焦慮感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自我孤立與人的抑鬱情緒,以及社交方面的焦慮感,有著較強的聯繫。一方面,一個本身對社交感到焦慮的人,或者被抑鬱情緒折磨的人,本來就有更大的概率選擇自我孤立,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能量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但另一方面,長時間地將自己與外界進行隔離的狀態,也會加重人的抑鬱情緒,以及對社交方面的焦慮感。

此外,雖然表面上,一個人呆在家裡獨處有更多時間睡覺、休息,但實際上,

自我孤立者的睡眠質量反而會更差。研究者指出,這是因為他們的作息往往是紊亂的——運動不足導致的精力無處消耗,夜晚難以入睡,白天睡到下午的情況比比皆是。

2. 影響我們對自我完整的認知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對自我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與他人相處時的自己,以及在社會交往中他人給我們的反饋。就像山本耀司的一句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

而一個長期獨處、自我孤立的人,就會缺少這部分來自外界對自我認識的補充,所以,他們會漸漸難以對自己形成一種完整且相對客觀的認識。

3. 逐漸削弱我們與他人的情感聯結

有時候,你的朋友約了你一次又一次,你每次都拒絕對方,說”下次吧“,漸漸的,你的朋友就會停止發出要約,選擇不再主動靠近。

自我孤立的人在給自己關上門的同時,也給想接近自己、和自己建立聯結的他人關上了門。即使是和家人,和最親密的朋友之間的情感聯結,也都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維繫的,更不用提普通的朋友、同學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了。長期自我孤立會逐漸削弱我們與其他人的情感聯結。

其實,短暫、適當的獨處本身是有益的,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冷靜地思考問題和反思自己。但是,長期的自我孤立,它是一種消極的、對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抗拒,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希望正在經歷自我孤立的每個人,最終都可以漸漸走出這座“孤島”。看完這篇回答,你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知我心理學》的關注,這次我們決定給所有關注我們的粉絲獻上知識大禮包『免費心理學習精選資料包』,想領取的小夥伴們,歡迎移步查看評論區,或直接私信我們領取。

知我心理學


群居有群居的好處,獨處有獨處活法,正如蟻群和狼族是兩種根本不同的類別。而能夠獨處的生物一般比群居生物具備更強大的能力。首先一個人獨處容易得抑鬱症。但是其實抑鬱症和獨處是沒有因果關係的。抑鬱的根源是因為人的空虛寂寞冷。那麼試圖使自己充實就是避免方法了。充實有很多種方式。我這裡談我認為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

觀察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個世界大到你不可想象,豐富到你覺得一生根本不夠體驗。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每一個生活的細節放大都是一門學問。如果你獨處,你比別人有更多的時間資源去觀察他們,學習,思考,感受,體驗,創作。因為人類雖然是群居動物,其實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人,大部分事情還是你一個人的事,只有獨立才能學會成長。看書看報看新聞,音樂繪本電影,運動健身養生,泡論壇上知乎混豆瓣,上課考證刷題,學語言學技能學知識,做飯洗衣服買菜逛超市旅遊拍照寫日記做義工做支教,把自己生活的點滴掛出來分享,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一個人的事情。你所謂的一群人的事情往往只佔很小的一部分。我現在就是一個人生活,就這樣全部時間都是我的了天天還忙得沒有時間看我沒來得及看的一大堆片兒,我是多麼希望能有足夠時間來逛知乎啊。一個人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這還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你如果要做一個牛逼的人,你更要一個人了,你得花大量的時間積累知識儲備,闊寬眼界闊大視野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那個時候別人來和你群居你都感到不適,你看珠穆朗瑪峰有同伴嗎,鯊魚也不會聚餐吧,連別墅也是獨棟的呀。你會發現就算是太陽系的行星雖然都在一個系統裡,各自也是按照自己的軌道在運行,沒有粘在一起離不開的情況啊。那是橡皮泥,軟軟的那種。所以努力使自己強大起來吧。當你強大了你根本不會再有恐懼。那個時候你再跟別人交往,也會更有底氣,更容易有主動權。當然朋友也很重要,但這個不著急,朋友遲早會有的,也許不適合現在的你,因為你現在可能認為朋友就是依賴。其實朋友還有很多種功能,這個不必我多講,哲學書心靈雞湯裡都頻頻介紹。我講下我覺得他最大的作用吧,那就是一面

鏡子。照出你與其他人的共性與差異,反饋你發出的信息,然後讓你更理性客觀的思考。朋友不一定要在身邊,朋友不一定是別人。名人大師也是你的朋友,他們的話能幫助你一聲,陌生的人也是你的朋友,他們的言行給你提供判斷的參考,你自己也是你的朋友,善待自己然後發現你自己的不足,慢慢把它改掉。和過去的錯誤做朋友,和真理做朋友,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做朋友,和遠方的“它”做朋友,和時間做朋友,和未來做朋友,和孤獨做朋友。我提供幾個具體的路子供你參考吧。

找到你最感興趣的事情,不要顧慮那麼多,做。比如你喜歡音樂,那你玩啊,你搞個樂器來學,弄個電子音樂生成器來編曲,音樂交友網站上去混。你喜歡美食,那你做啊,你下一堆食譜每個菜做到完美請別人吃,你找個師傅教你找個平臺放你的攻略心得。你喜歡旅遊,那你去啊,你遊遍大江南北看遍世間風雲,你拍了一堆照片最後做成了冊子寫了一堆回憶髮網上變成你的主頁最後成了故事。你把一件事情做的無限牛逼,你的自信心自然就洩露出來了。

找到你最感興趣的作品,不要顧慮那麼多,看。

你喜歡某部電影你看個100遍直到看吐,你喜歡幾本書你輪流著翻換著順序讀,你喜歡一堆漫畫你網上追著看書店站著看床上躺著看,做這些事情並不是無意義,你喜歡它證明它是你的夢想,你把你夢想深深埋進腦海裡你肌肉記憶平時做事都會有個目標有個追求。自然不再迷茫。

找到你最感興趣的偶像,不要顧慮那麼多,想。你天天想他的臉想他的行為想他的話,他是你偶像證明他比你優秀,把比你優秀的人記在腦子裡。放心大膽的在網上尾行他,尋找他的蛛絲馬跡,挑他各種小毛病,看他各種八卦。至少你的心中大概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你不喜歡的是什麼你能對你自己的言行有一個判斷。你還能從他那裡獲得正能量,這玩意兒比心靈雞湯實際多了。

找到你最感興趣的技術,不要顧慮那麼多,練。你喜歡畫畫你每天畫換著花樣畫水彩水粉油畫工筆素描速寫你紙上畫膩電腦上畫,板子不喜歡拿鼠標畫,電腦畫膩牆上畫書上畫衛生紙上畫。你畫了插畫畫塗鴉,畫了塗鴉畫繪本,畫了繪本畫遊戲,畫了遊戲畫簡筆畫。

如果你找到了真愛一樣的某種事物並且一心堅持,幾年之後你再也不會問這種問題了。



林溪:知名心理學專家,明星私人心理醫生,企業EAP顧問,用心理看世界,歸納發展出獨特個人風格的“讀心術”、“識人術”體系,累積了眾多經驗和案例,被譽為“最美讀心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