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套路貸」系列:「套路貸」套住誰?

如果說到貸款,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貸過款,但都是正常貸款。如今有一種詐騙叫做套路貸。到底什麼叫做套路貸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90後女孩小顧曾向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借了錢,結果掉進了套路貸的陷阱!前前後後實際到手的現金才5萬元,卻差點被騙走價值超百萬的店面房!

去年12月4號,市民顧女士向鐘樓警方報案,她女兒小顧被聶某、季某等人以借款為由詐騙了50萬元。原來,在去年10月份,女兒小顧向聶某的小額貸款公司借款2萬元,可是她實際拿到手的現金只有1.4萬元,卻被要求寫下了3.3萬元的借條。他們當時和她講,她只要還2萬就行了,3萬3,只要準時還款就不要還這麼多。

可是一週以後,小貸公司的季某以小顧違反合同條款為由,逼迫小顧按照借條還款3.3萬元,同時要支付高額違約金,共計9.4萬。

顧女士說:“五月份她的閨蜜借了兩萬塊,打了三萬塊的借條,到六月份就還了九千,到七月份就還了三萬五,下來就下一家也是她閨蜜介紹,到七月份打了八萬的借條,到手三萬五,變成一萬五的利息,三萬塊的保證金。”

這時的小顧無力償還,季某便將小顧介紹給另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張某,進行平賬。到了張某的公司,小顧的實際借款變成了10.7萬,卻被迫寫下了15萬的借條。所得10.7萬元全都用於償還聶某小貸公司的債務,小顧實際上沒有得到一分錢。

第二天,張某以小顧沒有按規定,準時來安裝汽車GPS為由,再次認定小顧違約,要求她立即償還借條上的金額15萬。然而小顧哪裡還有能力償還債務呢?於是,張某又將小顧介紹到徐某的小貸公司。這次,小顧的實際借款已經達到了15萬元,卻要寫下30萬的借條。同樣,這15萬元也全部用於償還張某公司的債務,小顧一分未得。

之後,犯罪團伙如法炮製,層層壘高小顧的債務。一共到手現金5萬元左右,最終借條是50萬元,包括一套房子也必須抵押給別人。

小顧陷入了詐騙集團設下的圈套。貸款公司工作人員帶人多次上小顧家中暴力要債,小顧迫於壓力,準備將一套價值百萬的店面房過戶給小貸公司。小顧母親知道後,才向鐘樓警方報案。

警方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貸”詐騙案件,為此成立了專案組,確定嫌疑人聶某、季某、張某等人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後,向社會不特定人員發放貸款,層層收取高額利息和違約金,涉案金額達300萬元,於是刑事拘留了9名嫌疑人,搗毀了多家“套路貸”公司。這也是常州首起“套路貸”的刑事立案,預示著“套路貸”案件正式進入了常州警方的視野,為今後常州地區打擊類似案件開了好頭。

江蘇樂天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奕文說:“我的感覺這種案件是常州第一個立案,也是開了個好頭,,套路貸受害人有幾個特徵,第一年齡比較小,經濟收入不高,名下有可執行的財產,受害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特徵,提醒尤其是家長,一定關注小孩在外面交往情況,不要和社會閒雜人等交往,如果出現借款情況,要及時和公安機關反映,如果真的要去借錢,通過正常途徑,包括銀行其他合法途徑,借取相關財產,如果通過違法途徑,地下途徑,很容易從小債務滾成高利貸。”

本案中,受害人小顧實際借到手的僅為5萬元,但最終的還款金額卻是50萬元,還要用店面房做抵押。這些債務的形成僅在1個月內,相當驚人。同時,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非常嚴謹、隱蔽,且組織嚴密,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對案件的偵破造成了相當大的難度。

警方介紹,套路貸,是指一些違法犯罪團伙,鑽法律空子,通過翻倍催討債務,將原本少量的債務變成鉅額債務,其目的不是讓借款人還錢,而是要侵吞借款人的房產。

套路貸這種近幾年出現的犯罪形式,讓比當年的“印子錢”、“驢打滾”、“高利貸”更狠,社會危害性極大。,也正因為它是新出現的,大家對它的認識和應對措施還沒有跟上。一開始,很多借款人不知道自己被“套路貸”,以為自己只是借了“高利貸”,有苦說不出。其實,套路貸是有完整套路的。

那麼套路貸究竟有哪些常用套路呢?

套路一:陰陽合同

套路二:虛高借款合同羅列各種費用如:中介費、手續費、違約金、保證金等等

套路三:製造銀行流水痕跡,刻意造成被害人已經取得合同所借全部款項的假象

套路四:惡意促使被害人違約或者肆意認定違約,並要求立即償還虛高借款

套路五:其他假冒的“小額貸款公司”或個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與被害人簽訂新的“虛高借款合同”予以“平帳”,進一步壘高借款金額

套路六:軟硬兼施“索債”,或者提起虛假訴訟,通過勝訴判決實現侵佔被害人或其近親屬財產的目的。

鐘樓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楊寅表示:“一個簽署陰陽合同,就是借款合同上金額遠遠高於實際上借到的錢,第二個要辦理好多的其他手續,租房合同,簽署不外借協議,第三,你在還款中,你會很容易造成違約,或者借款方嫌疑人這方肆意說你違約。”

嫌疑人在實施“套路貸”犯罪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尋找各種理由,製造出借款人違約。

民警告訴記者:“只要你提到借錢這事,不管你有沒有借到錢,都認定你違約,包括你車上安裝GPS,你沒有在那個時間點把車開過來,也認為你違約,甚至你提前還款,他也可以認定你違約。”

嫌疑人在他們微信群裡,還經常傳授所謂的“經驗”,比如即使借款人已經通過微信還款了,但是嫌疑人並不立即在微信上點擊收款,故意造成借款人逾期還款而違約。嫌疑人一般還會在合同中規定,借款人不得自主向其他公司借錢,如有違反,甚至僅僅有這個想法就算是違約。前面那個受害人小顧,第一次借款後,就是被嫌疑人以此理由認定違約,從而增加債務。

債務突然增加,借款人一時之間還不起,於是嫌疑人就會用“平賬”的方式解決。所謂“平賬”,即由另一家小貸公司償還前面一家公司的錢,借款人再簽下更高額的欠款合同。

總之,嫌疑人就是要把借款人逼進“還不出”“還不清”的絕路。一旦借款人掉入“套路貸”的陷阱,小貸公司上門討債的手段多種多樣,讓借款人備受折磨。

在嫌疑人的手機裡,警方還發現他們錄製的暴力催討債務的視頻。很多受害人只是偶然間向嫌疑人借了筆小額資金,之後陷入套路貸陷阱,不得不通過變賣房產、車輛等資產來償還債務,最終傾家蕩產。

這兩年,這類“套路貸”案件已屢見不鮮,不僅直接侵害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權益,其中摻雜的暴力、威脅、虛假訴訟等催債手段,還容易誘發其他犯罪,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去年11月11號晚上,鐘樓區新閘派出所接到報案,新慶路上有人打架。民警趕到現場後發現,一名受傷男子倒在地上,後經120急救醫生現場檢查已經身亡。當晚,男子金某向警方投案。經過警方調查,這是一起由於“套路貸”引發暴力催債導致的命案!

40歲的死者何某來自淮安,是小額貸款公司討債人員。而47歲的嫌疑人金某經營一家小公司。案發前,金某向小貸公司借款遭遇“套路貸”,因逾期未還款,被小貸公司討債人員何某等人暴力催討。

民警告訴記者:“當時催收上門,要求他把五家零用貸的借款金額一起全部還掉,按照借條上金額要還12萬多,當時嫌疑人沒有這個能力來償還這個債務。”

於是,討債人員何某等人毆打金某,並強迫他簽署了一個出售房屋的協議。第二天,當何某等人再次上門討要債務時,金某用事先準備的刀將何某捅死,並將另外一名討債人員吳某捅傷。案發後,警方奔赴多地,抓獲多名小貸公司討債人員。

民警表示:“套路貸,第一危害了金融市場秩序,第二一旦有這種小額借款發生,很容易引起後面的非法拘禁,故意傷害,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違法問題,對於套路貸等違法行為,我們公安機關堅決予以打擊。”

今年3月,新華社發文,痛斥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打著短期借貸幌子、以謀取借款人資產為目的的“套路貸”組織,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傾家蕩產,這樣的“套路貸”在常州也是警方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警方也提醒廣大市民,以後遇到這類借款,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自己陷入借款“套路”,發現這類行為一定要及時報警,因為,套路貸不是借款,而是詐騙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