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全世界十餘年 幹細胞「學術大牛」走下神壇

“我們最近用一種新技術來回答成體心臟中是否存在幹細胞,實驗結果表明,在處於體內穩態和遭受損傷後,成體小鼠中的非心肌細胞不會形成心肌細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斌在談到有關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皮艾羅·安維薩的撤稿事件時表示。

據美國《撤稿觀察》等網站近日報道,哈佛醫學院及其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建議,從多個醫學期刊上撤回安維薩的論文。撤稿數量達31篇,這些論文均涉嫌偽造和篡改實驗數據。

現年78歲的安維薩於2001年和2003年分別發表兩篇論文,因“發現”心臟含有幹細胞(c-kit)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基於“心臟中含有可再生心肌的幹細胞”這一觀點。這些c-kit細胞,據稱可以再生心肌,從而可以用於治療心臟病。安維薩一度被認為開創了心臟幹細胞療法,並主持各種項目110個。

然而,國際上很多實驗室試圖重複這一結果卻沒能成功。但這並不妨礙安維薩實驗室繼續發表論文和申請基金。

“不能重複也不能說明他的結論是錯的,科學講究證據。”周斌說,直到2014年,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心血管生物學家傑弗裡·摩爾肯丁課題組首次用遺傳實驗證明,小鼠心臟中的c-kit細胞幾乎從未產生新的心肌細胞。

“除了c-kit細胞,成體心臟中是否存在其他類型幹細胞也不清楚,我們最新的實驗是想回答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成體心臟中是否存在著幹細胞。目前來看,我們研究組的實驗數據並不支持這個觀點。”周斌說。

為何一個錯誤的研究和結果近20年還不斷有人跟隨,直至現在才被徹底揭穿?“其實質疑一直就有,但之前是由於很多實驗室拿不出遺傳實驗的證據,所以也不好直接給出結論。”周斌說。

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左為則認為這是圈內公認的“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說出來的少”。

“安維薩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心臟幹細胞領域的權威,普通研究人員發表的不同觀點極大可能被忽略,摩爾肯丁的實驗結果才讓各方真正重視這件事。”左為說。摩爾肯丁在業內也是一位重量級人物,被譽為心血管科學的新領軍人。

據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安維薩實驗室前成員的觀點也佐證了左為的分析。該人士說,在任何會議上,只要有人質疑他的假說,都會被安維薩稱為“蠢貨”,在其實驗室內部,對他提出的假說提出質疑的人會立即被解僱。

此外,這一結果與論文的審稿流程也脫不開干係——論文發表時都會經過同行專家的評審,但多數的專家都會忌憚安維薩的名字,很多實驗不足的地方,都默認為已驗證,或無需驗證。反之,那些對他的假說提出質疑的論文,一旦被送到安維薩手裡,毫無疑問將遭到無情的批判和打壓,得不到發表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