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發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高新區的使命,圍繞這一使命,“創新”也因此寫入高新區的先天基因。近年來,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產業發展,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和創新創業生態,以特色園區、服務體系、成果轉化建設為核心,為加快實現園區經濟總量大、發展水平高、產業體系優、創新能力強、開放程度深、生活環境佳注入“科技”活力,成為成徳綿經濟帶上一座熠熠生輝的“創新”新城。

A

厚植創新沃土 構建全鏈條孵化體系

“照目前的業務量來看,今年的產值會超過800萬元,明年達到100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在綿陽高新區融鑫孵化器裡,四川訊視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陳俊江談起公司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我們研發的主要產品是VR和大數據物聯網,客戶以高鐵為主,我們的產品把高鐵軌道現場通過攝像頭、傳感器和電腦一聯,高鐵上的電路、鐵軌、路基甚至每一顆道釘的狀態都一清二楚。”

陳俊江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光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SYE的介紹入駐高新區融鑫孵化器。對於為何選擇融鑫,陳俊江表示,“融鑫孵化器的創業導師根據我們團隊的技術實力,對公司的業務方向重新進行設計,並幫助我們開拓業務。”僅用一年時間,公司的業務已經發展到成都、廣安和貴陽等地。

入駐前幫創業者判斷項目價值,開始孵化後為企業輸入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為企業提供生產技術、產品升級支持,實施“一企一專員”服務機制,為不同企業制定個性化服務體系,融鑫孵化器這種“全鏈條”服務,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和項目不斷入駐。

近年來,高新區大力建設多種類型的“雙創”載體,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孵化載體建設,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高新孵化路子,市場化運營模式佔比62.5%,建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

在政策制定上,從單純獎勵引進企業數量轉型為側重考核孵化企業財政貢獻、企業規模提升、資質認證、技術創新水平等指標,用政策激勵民營孵化器重視企業發展質量;從單純提供物理空間做“二房東”轉變為提供增值服務的“企業服務員”。在一系列優惠政策下,民營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大幅提升,先後培育出四川安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四川東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規上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通過對民營孵化器的扶持和企業孵化的產業化運營,綿陽高新區的“雙創”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業破土而出,並在孵化器的幫助下茁壯成長。全區現有“雙創”載體16家,綿陽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綿陽高新區生物醫藥孵化器、首戰大學生創客空間等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6個,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5個,場地面積27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327家。

B

集聚資源要素 引領產業提質增效

近年來,高新區不斷優化科技服務資源配置,加大與各類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在科研設備、信息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充實孵化項目資源庫,極大地拓展了孵化器平臺功能,高新區著力打造“政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以項目為抓手,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高新區先後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4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協議,在吸納項目、人才引進、團隊培育、成果轉化、技術攻關等方面開展合作,目前,園區內已有500餘家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

在充分釋放高校、科研院所技術人才優勢的基礎上,高新區還鼓勵優秀人才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積極探索“政產學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綿陽同成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鉅子粉體設備有限公司、四川久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福德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經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態勢良好,“高精尖”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

近年來,高新區以軍民融合產業為核心,以國防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重點,以龍頭、骨幹企業為主體,以產業集群為目標,圍繞軍民科研資源整合和關鍵技術攻關,全力推進光電產業園、九洲軍民融合產業園、磁性材料產業園建設,致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

C

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多項政策持續加碼

高新區堅持高速發展龍頭企業引領、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培育、高質量產業集群發展的佈局,持續“打出優勢牌”,創新驅動發展的氣場越來越強大。

改變傳統作業方式,引入高科技讓縫紉機變得智能化,9月20日,中國西部博覽會“一帶一路”合作館裡,上演了一場科技與縫製設備變革的大戲,“綿陽高新造”的智能高效全自動縫紉機賺足了眼球,12臺新型全自動“傻瓜”縫紉機引起了國內外客商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使用最先進的大屏彩色液晶觸摸顯示屏,操作界面簡潔,還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進行輸入、編程,支持U盤藉口。”中縫重工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章生介紹,這款GC913最高縫紉速度10米/分鐘,最高空移速度80米/分鐘。

據介紹,中縫重工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2011年作為地震後援川項目落戶綿陽高新區,由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是一個公司的靈魂,目前,我們正在研發的EX-4.0series智能裁剪機,可自動拉料、裁料、疊料,與模板縫紉機搭配使用,可達到從布料到成衣的全過程智能化。”對新產品張章生信心滿滿:“上市後,必將進入中高端市場,改寫日本、美國佔領全球縫紉高端市場的歷史。”

對“高”與“新”的研發熱情,不只是企業層面,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52億元,佔據了全區產值的半壁江山。

近年來,高新區將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當作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培育機制,先後出臺了《綿陽高新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施意見》《綿陽高新區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若干政策》《關於鼓勵和支持“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平臺建設-“稅鑫融”項目財政補貼方案》《綿陽高新區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政策實施辦法》等一系列促進創新創業的政策。

此外,高新區還大力實施軍民融合創業團隊“聚變計劃”、科技領軍創業團隊“湧泉計劃”、產業尖端創新團隊“卓越計劃”三大計劃,以及海外引才“博攬工程”、科技人才“破繭工程”、英才服務“暖心工程”三大工程,為創新驅動提供人才保障。

D

“融創綿陽” 打造雙創升級樣板區

據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夏明介紹,該區正致力於“雙創”升級發展工作,堅持“創新驅動、軍民融合、資源融通、示範引領”原則,以科技資源支撐型特色載體建設為抓手,融匯、融合和融通區內外科技資源,著力打造多元開放融合的“融創綿陽”這一“超級平臺”。開展六大升級行動,實施十大建設任務,形成創新企業多、創新生態好、創新活力強、創新產業繁榮的發展格局。

在現有“雙創”載體與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高新區將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融合優化“雙創”服務功能,建設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服務平臺,提升高新區科技資源支撐、成果轉移轉化和“雙創”服務能力。

“融創綿陽”圍繞“軍民融合、創新驅動”工作主線,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科技與生態融合、科技與金融融合,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創新,把軍民融合與創新驅動落實到“雙創”升級工作的方方面面,提升“融創綿陽”區域品牌輻射力和影響力。

同時,充分發揮綿陽科技城在國防科研院所、軍工企業方面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創新軍民融合模式和體制,促進軍地、院地對接合作,加速推進軍民兩用技術轉化和產業化。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涵蓋載體、平臺、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科技服務體系。

建設高新區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打造“公共服務區+新金融業態集聚區+商務服務區”的綜合科技金融創新服務區,通過金融業態的物理積聚,形成金融資源、資本資源、服務資源的合力,實現科技金融業的集聚集群發展,提升園區“雙創”保障能力和區域競爭優勢。

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董泓介紹,打造“融創綿陽”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創新健全體制機制,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大企業,打造一批“隱形冠軍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優勢,以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配套大企業的協同發展格局,實現產業集聚態勢進一步增強,經濟超常發展。(郭文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