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數據統計是這樣的

三天,曝光量613萬次,銷售總額114.37萬元;

一個半月,新客數量突破300萬,轉化率是APP的2倍;

五個月,用戶暴增1000萬+

......

這是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牛刀小試”統計出來的數據。電商發展到今天,以京東、天貓、淘寶為首的稱雄格局似乎難以撬動,電商再創業似乎成為一種不可能的神話。然而,拼多多閃電般崛起劈開了這個“僵”局。


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數據統計是這樣的


有人曾說“沒有微信生態,蘑菇街就會像它併購的美麗說一樣成為過去式。”確實蘑菇街並未消失,而且又以另外一種形式閃亮登場。從小程序推出以來,很多傳統電商從網頁、APP逐漸轉戰小程序的戰場,各類電商都以小程序的形式進行競爭,勢必要在小程序領域較量一番。

回顧中國電商發展經歷的階段,在PC時代1998年-2004年,是阿里、敦煌、易趣等B2B電商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從2004年開始的B2C電商時代,京東、噹噹、凡客、天貓等風頭是一時無兩啊。從2008年到2011年是垂直電商的爆發年,聚美優品、唯品會、洋碼頭、蘇寧等在這個階段興起,繼而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拼多多、微店、蘑菇街等社交電商的瞬間崛起。


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數據統計是這樣的



也正是因為電商行業的衝擊,加上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實體商家的原有的營銷策略單純依靠產品和服務來吸引消費者的效果已經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於是低價競爭策略曾經風靡一時。商家以圖通過低價打壓競爭對手,來獲取市場份額。而且不僅是傳統商家,電商行業也普遍採取低價銷售這種以本傷人的策略。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種低價競爭的盛行或許能解眼前之急,但從長遠來看,實際上是損害了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最終會形成惡性循環,既害了同行更害了自己。直到小程序的出現,它互動營銷的獲客模式被各個商家玩的淋漓盡致。

從線上營銷來說,小程序可以進行拼團、砍價、限時秒殺等互動營銷,沒錯,就是互動營銷。商家通過將優惠活動通過微信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顧客等幫忙傳播。互動營銷的開展,商家可以提升知名度和銷售額的同時還獲取到用戶數據,瞭解用戶習慣,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幫助商家在後續的供應鏈上及時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可以幫助商家開發出更貼近用戶的新產品,更快搶佔市場。所以微信小程序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商家來說意義非凡。


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數據統計是這樣的



商家有了人氣和銷量後,就自然會捨棄低價競爭這些順人不利己的競爭策略。小程序是實體商家轉型換聯網+的橋樑,通過小程序可以改變他們客流的難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商家與互聯網融合得愈加密切愈能適應這千變萬化的市場和保存自身的競爭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018年是小程序的一年,把握住了機遇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大家有什麼需要可以下方留言,也可以私信,我儘可能幫助大家,喜歡小北的可以添加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