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丟數據事件的“中國式”結尾

“企業上雲”現在是政府倡導的熱點,也是通信運營商和各大互聯網公司競爭的熱點。最近啊,騰訊雲出了點不大不小的事。

先是一家叫“前沿數控”的公司指控騰訊雲搞丟了它的數據,質疑“騰訊雲到底安不安全”,質問騰訊雲“為什麼數據丟了不能回覆”。騰訊雲後來也承認了自己的失誤,說是運維人員違規操作了。騰訊雲又說前沿數控提出的索賠金額上千萬,甚至還想讓騰訊投資、引流,但是“前沿數控”在騰訊雲才花了幾千塊。話裡話外的意思是,這家公司在獅子大開口。

網友的評論炸鍋了。有人說數據獲取的隱形成本很高,索賠多少都不為過;有人說這家企業獅子大開口,騰訊不能當冤大頭。還有人各打五十大板,希望這件事能在法律上解決,甚至能夠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因為這種事確實很難認定。

正當人們以看連續劇的心情期待兩家公司繼續懟下去的時候,8月8日晚間,前沿數控對外宣稱,基於儘快恢復“前沿數控”平臺業務運營的共同出發點,經過充分的溝通,“前沿數控”與騰訊雲誤會已經消除,雙方已制定出雙方認可的業務解決方案。

這結尾,典型的“以和為貴”,“中國式”結尾。為什麼這麼說呢?

坦率地說,這事雙方都有責任。騰訊雲沒有管理好客戶的數據,“前沿數控”也沒有做自身數據的本地化保存。事情鬧出來以後呢,本來有其它幾個走向。

第一,騰訊雲爽快一點,賠一千萬。這也是很多網友積極建議的。這樣做的話“前沿數控”肯定會很滿意,也勢必會引發輿論強烈關注,等於是騰訊雲花一千萬打了個廣告,這樣也足以彰顯騰訊雲的誠意,以及隱含的一層意思:接下來我們肯定會大力改善相關工作,嚴防死守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賠不起啊。

類似的事情在營銷界發生過。某國外民航公司失誤,導致只有一名乘客乘機,這趟航班本可取消,即便給旅客以數倍賠償,也是划算的。但是這家航空公司執意讓航班正常飛行,事情爆出以後,大家都為這家航空公司的契約精神叫好,於是乘客數量大增。

這樣的事情在騰訊不大可能發生,騰訊是嚴謹的工程師文化,這種太過於感性的營銷手段不太會用。而且會不會引發其它的連鎖反應呢?雲端技術目前仍在進化,各家公司的雲服務都有很多問題,真要再出事端,那可真是弄巧成拙了。

第二,“前沿數控”堅決一點,索賠到底。首先要說,這家公司要求騰訊投資、引流的事很可能是真的,但這種話一出口,就顯得太天真,太小家子氣,也是沒底氣。索賠就索賠,要一千萬就要一千萬,一旦有了其它的非分之想就顯得猥瑣,有點色厲內荏。

如果“前沿數控”堅持索賠一千萬,騰訊雲肯定不答應,雙方不和解的話,很有可能鬧上法庭,判決結果還真的有可能影響相關法律。比如,數據資產到底怎麼認定?如果要賠付會不會有一個官方標準?雲行業如何自律,等等,很多問題就會變得非常清晰。

非常遺憾,兩家公司最終和解了。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想,雙方都不太想把這件事情鬧大。騰訊雲不想,因為這件事情的確很糟糕,對品牌形象的影響很大。前沿數控呢?估計也不想。試問,在中國做互聯網生意,你有可能繞的過騰訊嗎?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誰知道什麼時候又遇上了。這次啊,就算不打不相識吧。

你看,事情很可能就是這麼解決的。對這兩家公司來說,這事算是到底了。對於行業和公眾來說,不能不說還是有些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