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如何避免骨轉移?

lingzisea


不要驚慌,首先我們要知道:骨轉移可以預防,而且可以治療!

骨組織是腫瘤遠處轉移的第三好發器官,僅次於肺和肝[1]。發生骨轉移後,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或形成病理性壓縮性骨折,讓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轉移也會導致治療的難度增加。如何才能讓腫瘤患者最大程度免受骨轉移的“折磨”,早認知、早發現、積極治療才是“王道”。

骨轉移是指一些原發部位在骨組織以外的惡性腫瘤,通過血行轉移或者局部侵犯的方式,轉移到骨組織。

那麼,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提示骨轉移呢?疼痛是骨轉移的一個主要症狀,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等一系列骨骼併發症。但不是所有的骨轉移患者都有明顯的疼痛感,這和骨轉移的大小、位置、嚴重程度等有關係,有一些骨轉移的患者在初期沒有不適症狀,甚至是發生了病理性骨折之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了骨轉移。

哪些惡性腫瘤骨轉移發生率高?

大多數的惡性腫瘤晚期患者都會出現骨轉移,主要以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為主。超過70%的晚期前列腺癌,超過55%的晚期乳腺癌、肺癌都會發生骨轉移,其他常見的還有大腸癌、腎癌、胃癌、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等

腫瘤細胞最易轉移到哪些部位的骨組織?

發生於脊柱的骨轉移最多,其次為骨盆和下肢長骨,膝、肘關節等較為少見。

骨痛是骨轉移患者面臨的最大難題。50%~90%的骨轉移患者會發生疼痛。對於出現骨轉移的患者來說,控制骨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向。

對於任何疾病來說,預防永遠是最重要的一環。

藥物的使用 研究表明,雙膦酸鹽可以有效降低骨轉移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比如,對於骨轉移發生率較高的乳腺癌,“多個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對於絕經後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雙膦酸鹽能夠降低乳腺癌骨轉移的發生率,還有助於降低患者的死亡率[5]”NCCN最新發布的《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2017)》裡也提出,對於早期乳腺癌病人,建議運用雙膦酸鹽進行早期干預。

定期複查,也是一個好方法。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及骨轉移高風險的癌症患者,應堅持每年做1次骨掃描。除此之外,因為輕微骨轉移或者單個骨轉移病灶比較隱蔽,還可以通過監測體內鹼性磷酸酶是否異常升高,或者通過全身骨ECT掃描來儘早發現可能存在病變。

此外,在醫生或者康復師的指導下合理進行運動,規律的進行抗阻力運動,飲食上增加鈣的攝入及維生素的攝入,多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比如排骨、牛奶、黃豆、木耳、蘑菇等,也可適量運動,增加日曬。

骨轉移≠末期,恰當的治療在減輕疼痛、提高生存質量,甚至在延長生存期等方面有確切的療效,骨轉移腫瘤的治療應採用綜合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放療、骨痛治療、中醫治療方式等。

總之,骨轉移可以預防,而且可以治療,正確看待,堅定信心!




美中嘉和腫瘤防治科普


發現肺癌後,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性治療,早期患者需要判斷能否進行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以控制病情。

後期一定要定期複查,最好一年做一次全身骨掃描,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引起骨轉移。


成成


中醫保守吧,活的更久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