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歷史上未曾有,但必須有這樣的世界秩序

中國網訊(實習記者楊堯)10月31日,美國前國務卿、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基辛格博士出席“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2015京城國際論壇”並發表講話。

基辛格上臺演講風度翩翩而充滿溫度,他首先表示,25年以前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對周恩來總理說到中國是一個神秘的國度,所以每一次到中國來他都要充分了解一些有關中國的新知識。基辛格說就他的經驗總結來說,中國的最偉大之處在於把那些非常客觀的東西變成了一種人類的體驗。

基辛格:歷史上未曾有,但必須有這樣的世界秩序

中國無法確定自己的角色,中國必須確定自己的角色

基辛格提到,他八二年到中國,那時候中信集團剛剛誕生。更早的時候街上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汽車,更沒有交通擁堵。但是,中國在採取每一步的時候都確定了雄偉的目標,都展現出了勇氣。正是這樣,中國實現了不少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基辛格七一年第一次來中國,有人對他說:中國二十五年之後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當時基辛格認為並不可能。但事實證明中國做到了,中國對自己有信心、中國領導人堅信自己的未來。基辛格表示他親眼目睹中國克服了諸多困難,對於中國領導人所堅信的“未來”也一定可以實現。

這個“未來”,就是“兩個一百”。基辛格強調,今天沒有人能夠知道中國的角色是什麼樣的,但是每個人也必須確定中國的角色,這是處於“世界秩序”之中最基本的條件。在世界秩序之中,沒有人情願使用武力而不是和平方式去解決糾紛。大國之間的軍事衝突對人類來說是災難,參與者無法從災難中恢復。基辛格說,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很難恢復。假如1914年歐洲領導人知道戰爭結束之後歐洲的模樣,也許當初就不會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

基辛格表示,習近平主席把國際挑戰定義為創立一種體系,這樣使得潛在的敵人變成了合作伙伴。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多,因此這一代人有一個獨特的任務,也就是實現這一點。

前所未有的國際秩序

談到寫作《世界秩序》的緣由,基辛格說是因為飯桌上有朋友對他說:你應該寫一本書,描述一些當今世界最大的問題。別寫歷史了,面向未來吧。基辛格表示,他沒有辦法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人知道。所以大家必須一起努力,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基辛格強調,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從來沒有這樣一個世界秩序,即整個世界參加到創造同一個國際秩序當中來。基辛格舉例說,羅馬帝國當時就沒有做好這一點。在過去世界上各個地方、各個地區都始終沒有這樣被連接到一個國際秩序當中去。如今的這個國際秩序,則各個國家都可以參與、涵蓋了整個世界,這可謂前所未有。

基辛格說,二戰之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組織非常有序的國家。之後中國出現了、其他更多的國家出現了,出現在“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陣營之中。歐洲曾經統治過世界,統治了兩百多年之久。歐洲人組織了一個獨特的、適用於歐洲的組織,清楚地界定著秩序,而且還確定了各種各樣的法律準則和各種各樣解決衝突的辦法。但問題是,世界上沒有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完全用同樣的方式組織起來,亞洲沒有、中東也未曾有過。

現在情況又如何呢?在歐洲,相互平等的各國組成聯盟。歐盟現在仍然在尋求界定其他的政治作用,在參與國際事務時既像民族國家,又是區域性組織。在中東地區,同時存在四種形式的革命,或者稱之為“衝突”:有反對政府的,有發生在現有國家內部的種族、民族、宗教團體間的,有少數民族和宗教團體為組建所謂哈里發體系而跨越國家邊界的,還有發生在區域內宗教團體或與其他區域之間的衝突。

這些衝突同時存在,難以用統一的規則加以闡釋。它們到底會呈現何種發展趨勢?目前仍不明朗。

基辛格:歷史上未曾有,但必須有這樣的世界秩序

阻礙中美達成一致的關鍵在於差異巨大

基辛格說,美國是由很多民族的人民組成的帝國,可以說,既是亞洲的一部分,又是歐洲的一部分。在戰後時期,美國更是出現了諸多變化。

基辛格提到,在座諸位對中國的瞭解都遠超過他,但是過去這45年他都在和中國打交道。他親眼目睹了中國的發展趨勢,或者說是所經歷的三大階段:一是毛澤東時期,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二是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逐漸融入國際體系;三是中國現在所進入的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為代表的新時期。當中國實現這些目標時,世界上不會再有任何國家如中國那般強大。但中國再強大也不會去統治全球,它不會這麼想,更不會這麼做。

基辛格強調,現在的關鍵在於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怎樣的世界秩序?正如《世界秩序》中所說,中國和美國必須達成一致、相互理解。這對中美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並且各自的制度體系又都非常獨特。中國在歷史上曾是一個了不起的帝國,現在則是全球秩序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美國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的嶄新國家,而現在同樣是全球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

中美兩國之間面臨著文化方面的挑戰。基辛格提到,在大多數歷史時期,美國不存在強大的鄰國,因此一直感覺到安全而感覺不到侵略;但中國的周圍從來不缺乏強大的鄰國。經常面臨外國侵略的威脅。這樣不同的歷史,讓兩國看待國際問題的視角有所不同。

另外,美國擁有豐富資源,使用這些資源更是得心應手。這使得美國形成一種思維,認為每個問題都會有解決的方案;而中國人有系統思維,認為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牽涉到另外的問題。

將潛在敵人變作合作伙伴

要想彌補上述差異,絕非易事。基辛格表示,他同意並相信習近平主席的話,就是要將潛在的敵人變作合作伙伴。美國總統也說過同樣的話,要將大原則運用到具體的事務當中。

基辛格認為,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理解中國是怎樣思考的。相互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使命。基辛格對於中國朋友給予他的關心與關懷心存感激,他認為這並非代表對其觀點的全部贊同,但代表了一種鼓勵。

“有一點我非常清楚,那就是我們擁有共同使命。”基辛格再次強調。雖然彼此之間可能存在分歧,但我們必須永遠牢記目標何在。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一個世界秩序,但必須要有這樣一個世界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