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常說:“要當君子,不做小人”?其實真的很重要

我們今天人們口中常說的君子,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優良的人。而小人是指人格卑下、道德品行惡劣的人。非常顯然做人要爭當君子,而千萬不能做小人,那麼,大家為什麼如此常說和強調呢?其實真的很重要,就讓我們看看君子與小人的所做所為吧。


人們為什麼常說:“要當君子,不做小人”?其實真的很重要
千百年過去了,人們依然用這樣的道德評判標準來衡量做人的行為,可見是多麼地深入人心。《論語》裡這樣寫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君子的人生重在如何做人,小人的生活志在享受玩樂。君子因坦然面對一切,而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為追求利益,而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君子會按照自然的規律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循規道矩。小人則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因此常常憂慮算計。由此可見,當君子固然較難,但受人尊重,活得坦蕩蕩,而做小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常常被人鄙視和唾罵,活得既很累,又沒有好名聲。
人們為什麼常說:“要當君子,不做小人”?其實真的很重要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其實要當君子,不做小人的理念是被普遍認同的,則不過是每個人的道德觀點和行為準則有所差別,從而導致了不少人說到而做不到罷了。比如“自強不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這些都應該是君子所為,可是不少人卻做不到,也做不好。而一旦名利金錢的慾望佔了上風,小人就會出現,只要有利可圖,小人就會不顧一切,哪怕厚著臉皮都要得到,根本不顧道義,只講眼前,不講長遠,一旦得手,過河拆橋,只顧自己,不想別人,甚至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撒謊欺騙時臉不紅,心不跳。如此等等,可見小人們是從來不講究人格人品和做人尊嚴的。
人們為什麼常說:“要當君子,不做小人”?其實真的很重要
誠然,君子和小人不過是道德評判的一個常用的相對標準,而現實生活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便是聖人,也不可能完美無暇。可是,作為一個講文明道德的人來說,還是要盡力做好自己,嚴格遵循社會公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講究良心,問心無愧,即使算不上謙謙君子,至少也決不能夠做一個讓人唾棄的,不講道德廉恥的自私自利小人。
人們為什麼常說:“要當君子,不做小人”?其實真的很重要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