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變了!

宜家,變了!

1191 2019-2-15 15:07

案例資訊

宜家,变了!

宜家,變了!今天,宜家又曝出重磅新聞。

宜家正計劃推出一個在線銷售平臺,不僅賣自家產品,也為其他競對提供線上銷售渠道。目前打算先在亞馬遜或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上試水、做首次銷售測試。

我們注意到宜家近期的新鮮事不斷。包括2020年前裁撤全球5%、約7500名員工,這是其創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重組行動;要在全球主要大都市中新設30家小型門店等...

也可以看出,宜家轉型的決心。

此前宜家母公司Ingka集團首席執行官柏登公開表示,“我們正處於為期四年的轉型期,過去75年,我們一直沿用相同的商業模式,2018~2022年,我們將徹底改變公司,為下一個75年作準備。”

現在,我們看到的宜家真的變了,不是產品,而是模式。

宜家,变了!

擁抱線上,全面佈局電商

2015年起,宜家全球銷售額增速就一路下滑,2017年全球銷售額增長更首次出現負增長。最新的財報顯示,在截止到2018年8月底的2017/18財年,宜家銷售額同比增長2%至370億歐元,淨利潤同比下跌40.6%至14.7億歐元,線上銷售額同比大漲45%。

發覺了線上的力量之後,這個家居業巨頭,終於全面擁抱電商。

宜家,变了!

宜家也在積極與各大數字化平臺合作的可能性。去年宜家還上線微信小程序,“IKEA 宜家家居快閃店”的小程序,以快閃店的形式進行宜家限量概念套裝的不定期售賣。

打造小而美:宜家百元店

宜家,变了!

宜家門店也逐步剝離倉儲性質,從郊區向市中心行進,也越來越“小而美”。

2018年12月中旬,宜家開出了全球第一個宜家百元店,約100平米的空間裡所售商品的定價基本都低於新臺幣100元(約人民幣20元)。

雖然每個宜家的常規門店裡,都能找到超過1000款售價低於新臺幣100元的商品,但它們多散落於門店的各個角落,百元店則將這些商品集合起來售賣。以面積較大的臺中逢甲店為例,宜家選出了近200款熱銷的百元產品,門店一樓主要售賣裝飾品、廚房小物、辦公用品、收納品和瑞典零食,二樓則以餐具、廚房、浴室、寵物用品、布織品和兒童用品為主。此外,還提供一些199元新臺幣(約人民幣40元)以下的高性價比傢俱。

宜家,变了!宜家,变了!

可以看出,宜家也已經從郊區邊遠大賣場店,向市中心小而美店試探新模式。

更重“體驗”的實體店

已經開設25家商場的宜家中國將在2019財年新增6家,對比2012年到2017年平均年兩到三家的開店速度大幅度提升。

宜家,变了!

宜家中國在2018財年裡,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830萬,宜傢俱樂部會員總數已超2200萬,將近1550萬粉絲通過不同社交平臺接觸宜家。

可以看出,實體店體驗仍是中心,但方向卻變了,數字化平臺及市中心商場模式,將會成為宜家中國的重點。

關於如何在市中心更小面積的店面內展示宜家的樣板間和商品,也是品牌正在研究的事。AR、VR技術可能會被應用於這些門店的樣板房體驗中。

宜家,变了!

同時,宜家已經孵化出第一批自己的“超級粉絲”。為線上和線下同時傳播賦能。

宜家,变了!

家居新零售之爭

當然,宜家在中國的競爭對手也都紛紛涉足新零售。

宜家,变了!

2018年,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紛紛聯手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加碼新零售,居然之家更是在“雙11”期間實現了銷售120.23億元。

早在去年2月,阿里宣佈以54.53億元買下居然之家15%股份。居然之家是宜家在中國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同樣以線下店著稱。

不僅如此,有些品類與宜家類似的網易嚴選也在這兩年發展迅猛。對比起來,幾家都有自己的優劣勢。

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居新零售爭奪戰會越來越激烈。中國家居行業的特徵是區域性強,但缺乏全國性巨頭。中國家居家裝市場規模已超過4萬億,但品牌和渠道都極其分散。以連鎖型家居零售計,規模最大的紅星美凱龍市場份額也僅在10%左右。

而這次宜家搭建平臺,瞄準的是更大的市場空間,其野心也可能是要成為家居業的阿里。家居新零售之爭也還剛剛開始!

宜家,变了!

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