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社會不會改變自己的規律,別讓自己的溺愛耽誤了孩子的發展

黑格爾的“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理論廣受病垢,那都是因為對這句話產生了誤讀。

其實,這都是翻譯的過錯。他使用的詞語“現實”與“合理”本身就有異義。實際上,正確翻譯應該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都是符自然觀規律的,只有符合自然的規律的東西才能在現實中存在。”(言外之意:一旦違背了自然規律,它就不可能存在。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東西必然是違背了自然規律。)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原因

我們教育孩子就是要孩子的成長順應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律。一旦違背了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律,無論你對孩子付出了多少,你都會耽誤了孩子的正常發展。

現實生活到底遵循著怎樣的自然規律?有人總結為: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世界上只有恃強凌弱,絕對沒有“扶弱抑強”。

“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不僅僅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也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存法則。這一法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都已經懂了,唯獨人類沒有重視。

有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看作心頭肉、掌上明珠,唯恐受到一點點委屈,處處溺愛,以至於把自己的孩子疼愛的弱不禁風,沒有一點競爭能力,到頭來受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作為家長,如果您是真的疼愛您的孩子,就不但要自己認識社會的“以太效應”,也要讓孩子儘可能早的認識這種“以太效應”。讓您的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起就以強者的姿態步入社會,自小就知道自立自強。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強者不是溺愛出來的

怎樣做到這一點?我這裡有幾條建議: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賴別人。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著,一會也不離開自己的眼睛,唯恐摔著碰著。一旦摔倒了,就立刻抱在懷裡,千般撫慰。其實這樣做是最大的錯誤。

孩子摔倒,這是孩子學習走路必須經歷的過程。當他摔倒了的時候,你正確的做法是看著他,並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如果他賴在地上不起來。不用管,也不用撫慰。你假裝漠不關心。幾分鐘後,他會自己爬起來。

要從孩子剛剛學習走路的時候,就讓他知道:摔倒了要靠自己爬起來,沒有人要幫你。

往後,孩子能夠自己用碗筷吃飯的時候,你就讓他自己用碗筷。不管他是不是吃的滿桌子滿臉都是飯粒,你都要鼓勵。

當他能夠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你就要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就會及早的培養出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這樣就會為孩子今後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路,終歸要靠自己走。沒有人幫你。

二、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過,機會就沒有了。

有的孩子不愛吃飯,家長看到以後就感覺是一件大事,唯恐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於是,千方百計哄騙孩子吃飯,有的甚至不惜學貓叫,學狗叫,哄的孩子高興。

其實,您殊不知道,這樣你就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您就告訴他:我們的吃飯時間只有20分鐘。如果不能按時吃完自己的飯,我們就要開始工作了,你也要上學去了。要想吃飯,只有等到下一頓飯開飯的時間。

這不是威脅他,而是說到做到。等到20分鐘一到,你就收拾碗筷。收起來所有的飯食,就連零食也不要留下。只有等到下一頓飯開飯的時候,您才允許孩子吃飯。

不要怕孩子不吃飯會營養不良,耽誤了孩子的正常發育。其實一頓、兩頓不吃飯,是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的。但是,這期間孩子飢餓是正常的。他這樣餓過兩頓之後,他就會知道“做事是有時效性的”,時間一過,機會就沒有了

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時間限制。時間一過,他做的事情就沒有機會去做了。這樣就養成了一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效利用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治療拖延症的一個有力手段。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任何事情都是有實效的。等待只有落伍。

三、勇敢、智慧,遇事絕不怯懦。

孩子一開始不瞭解社會,他生活的空間是有限的。有很多孩子對外界環境都有一種陌生的感覺。人們對於未知的環境都有一種恐懼感。這也是很多孩子不善於交往,害怕陌生人,不敢開創新的工作環境的原因。

您作為孩子的家長,有義務為孩子創造機會培養孩子接觸社會的勇氣

培養孩子的勇氣可以從第一次到門前的小賣部買東西開始。您可以有意識的安排自己的孩子獨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和一些陌生的人之間打交道。做一些他自己能夠獨自完成的任務。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只告訴他任務的結果。至於他怎麼去做,具體細節要由他自己想辦法。

只有這樣多次的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智慧才能夠得到鍛鍊和發展。才能慢慢消除孩子的怯懦的心理。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機會只留給勇敢的人

四、主動,學會尋找機會。

有些事情是孩子希望做的,有些是孩子渴望得到的東西。當孩子需要這些的時候。您不要替他包辦(超出孩子自己能力的除外。)比如,您的孩子喜歡跟王爺爺學習國畫。您不要出面替他說清,而是要他自己找王爺爺交流,讓王爺爺收他做學生生。

要孩子自己敢於主動的去為自己尋找機會。也要學會尋找機會。

成功者之道:正確認識“馬太效應”,讓孩子以強者的姿態走進社會

主動才能有機會

總之,“馬太效應”是我們人類生存的規律。如果您想讓您的孩子能夠在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你就必須從小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強者。只有強者才能夠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