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文章始於筆下,品味流於鑑賞。歡迎大家收聽本期的《詩書含谷》,亦詩亦書,總有經典,我是主播小含,每週五與您相約。

引入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12部長篇小說,該小說在2008年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以細膩平實的語言,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字裡行間傾注了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和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現狀的思考。書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賈平凹稱“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詩書含谷 | 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清風街的故事該告一個段落了吧。還說什麼呢?清風街的事,要說是大事,都是大事,牽涉到生死離別,牽涉到喜怒哀樂。可要說這算什麼呀,真的不算什麼。太陽有升有落,人有生的當然有死的,剩下來的也就是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睡,日子像水一樣不緊不慢地流著。

但是,縣上的來人卻路過了清風街先去了西山灣,而麥子眼看灌漿了,清風街下起了一場大雨。雨先是黑雨,下得大中午像是日頭落山,黑濛濛的。再是白雨,整整一夜,窗紙都是白的。雨大得人出不了門,拿盆子去接屋簷水做飯,怎麼接只能接半盆子。白雪抱著孩子站在臺階上,從院牆頭一直能看到南山峁,山峁被黑色的雲霧裹著,像是坐著個黑寡婦,她就不看了。


詩書含谷 | 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雨又下了一天,夏家老宅院的院牆沒有塌,只掉脫了席大一面牆皮,但東街塌倒了十二道院牆,武林家的廈房倒了,農貿市場的地基下陷,三踅的磚瓦場窩了一孔窯,而中街西街也是塌了十三間房三十道院牆,壓死了一頭母豬,五隻雞。街道上的水像河一樣,泡倒了戲樓臺階,土地神廟的一根柱子傾斜,溜了十行瓦,土地公和土地婆全立在泥水裡。

說實情話,一下起雨,我是高興的。平平淡淡的日子我煩,別人家生活得好我煩,別人家生活得不好我也煩,這場雨讓清風街亂了套,看著人人鼻臉上皺個疙瘩,我嘴上不說,心裡倒有了一點快意。這或許是我道德品質壞了,但我就是覺得快活麼!我光著腳,也不戴草帽,在雨裡跑來跑去,到東街報告著西街的誰誰家屋漏了,到西街報告著東街的誰誰家後簷垮了。


詩書含谷 | 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這就是三月廿四日的災難。三月廿四日這個數字我永遠記著,清風街也永遠記著。這一天,七里溝的東崖大面積地滑坡了,它事先沒有一點跡象,或許在那場大暴雨中山體已經裂開,但我們全然不知道,它突然地一瞬間滑脫了,天搖地動地下來,把草棚埋沒了,把夏天智的墳埋沒了,把正罵著鳥夫妻的夏天義埋沒了。


詩書含谷 | 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清風街的故事世事沉浮著,各有各的喜劇與悲劇,引生活得自在,卻得不到他的白雪;白雪得到夏家的眷顧,卻得不到夏風的愛;夏風贏得清風街的一致稱讚和功名利祿,卻在最後失去了自己的根;夏天義是清風街的“毛主席”,卻因為固執己見,在晚年受到家庭和政治的冷落;夏天智在夏家一言九鼎,卻沒能安享晚年;夏天禮愛錢也死於金錢,夏君亭掌管了清風街,卻不能阻止它的衰敗……秦腔如烈酒,五味雜陳,不可一飲而盡。



詩書含谷 | 賈平凹《秦腔》: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評論:

《秦腔》撫慰了一代人的心靈,為傳統的農耕文化奏響了安魂曲。把他的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他以極其現實,甚至顯得有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場景,真實而深刻的揭示了極具典型意義的人類精神困境,使得小說在象徵的層面上具有了普遍的人文關懷的意義。

賈平凹的散文裡,有深切的同情,有由衷的禮讚,有尖銳的批評,有無情的揭露,總而言之,他的散文有著急風暴雨般和爆炸式的力量消耗,有著激烈的情緒的宣洩,有著失落已久的時代的聲音。

好了,本週的詩書含谷就到這裡,我們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