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大增71%!微眾銀行“跑贏”9家民營銀行

近日,微眾銀行發佈了2018年年報。從年報數據來看,微眾銀行2018年的業績非常亮眼:營業收入100.30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大關,同比增長48.63%;淨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0.85%,接近25億,是其餘9家民營銀行淨利總和的1.66倍;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倍,銀行客戶存款同比增長近28倍。


淨利潤大增71%!微眾銀行“跑贏”9家民營銀行

微眾銀行2018年年報截圖


作為一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因受困於線下無網點、線上還不能遠程開戶,存款規模一直為其掣肘。然而,微眾銀行卻可以獨闢蹊徑,創出一番天地。據悉,微眾銀行的總資產達到2200.37億元,也高於其他9家民營銀行資產總和。

年報三大亮點

毋庸置疑,微眾銀行作為民營銀行中的“翹楚”,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金小鵲通過梳理後發現,年報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存款和貸款均衡發展

根據年報,微眾銀行去年總資產達2200億元,比年初增長169%,增速幾乎達到2017年的3倍。其中,貸款餘額超過3000億元,表內各項貸款餘額1198.16億元,比年初增長151.16%,而2017年同期的增速為55.01%。

另外,負債總額為2080.96億元,同比增長183.62%,各項存款餘額1545億元,

比年初飆漲了2795%,而2017年,這兩項的增速分別為62%和61%。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也在財報中表示:微眾銀行實現了存款和貸款的均衡發展。


淨利潤大增71%!微眾銀行“跑贏”9家民營銀行

微眾銀行2018年年報截圖


受益於客戶存款淨額的增加,微眾銀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也由2017年的淨流出變為2018年的淨流入462.61億元。對於客戶存款的大幅增加,微眾銀行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顧敏在董事長致辭中表示,重點加強了線上服務能力,解決了開業至今一直存在的存款短板,實現了資產和負債業務的均衡發展。

亮點二:不良貸款率下降

在資產質量方面,2018年,微眾銀行不良貸款率較2017年下降了13個百分點至0.51%,當然,壓縮不良也是有代價的,撥備覆蓋率由去年年初的912.74%下滑到848.01%。

另外,去年營業收入過百億大關,全年營業利潤達27.58億元,淨利潤24.74億元,可以看到的是,微眾銀行營業利潤、淨利潤增速出現下滑,脫離開業期因低基數導致的高增長狀態,逐漸趨向行業正常水平

亮點三:微眾“跑贏”眾多民營銀行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末17家民營銀行實現淨利潤45億元;據計算,當前10家民營銀行去年淨利潤合計14.93億元,佔比高達88.16%,民營銀行2018年經營情況整體向好。

據券商中國消息,目前17家民營銀行中,10家披露了去年的財務狀況,5家銀行去年營收增長逾2倍;9家銀行淨利潤全部為正,四川新網銀行、威海藍海銀行和遼寧振興銀行實現扭虧為盈。


淨利潤大增71%!微眾銀行“跑贏”9家民營銀行

截止2018年,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的資產總額分別為958.64億元、361.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6%、121.5%;網商銀行營業收入為62.84億元,同比增長46.96%;淨利潤為6.71億元,同比增長66.09%。而新網銀行2018全年營業收入13.35億元,較上年漲272.34%;淨利潤為3.68億元,較上年增加5.3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從已經公佈財報的民營銀行業績來看,微眾“跑贏”了網商和新網等一眾民營銀行。

微眾銀行實現高速增長的緣由

微眾銀行為何能實現如此高速增長?

首先在負債結構端,微眾調整的力度是比較大的,同業負債規模大幅下降,而客戶存款大幅增長。

過去由於民營銀行沒有線下網點吸收客戶存款非常困難,導致民營銀行高度依賴同業負債。2018年,微眾銀行首推的“智能存款”引發了一場攬儲大戰,這種產品利息高,有些存滿1個月即有4%的利息,而且隨時支取,受到了不少儲戶的青睞,微眾銀行去年在客戶存款規模的大增或許有賴於這塊產品。


淨利潤大增71%!微眾銀行“跑贏”9家民營銀行

其次,微眾銀行致力於發展普惠金融。

2018年,微眾在保持“微粒貸”、“微車貸”等消費信貸業務穩健、快速增長的同時,針對微小企業“短小頻急”的貸款需求及其痛點,首創推出了全線上、純信用、隨借隨還的小微信貸產品“微業貸”。截至2018年末,有效客戶超過1億人,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授信的個人客戶中,約80%為大專及以下學歷,四分之三為非白領從業者。同時,72%以上的個人借款客戶單筆借款成本不足100元;授信的企業客戶中,約三分之二屬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充分體現了本行的普惠金融定位和特色。

再次,深耕金融科技,為業務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在財報中提到,過去一年,針對用戶在不同頻度、不同場景下的金融需求,微眾銀行組建了大眾銀行、場景銀行和直通銀行三大業務板塊,同時強化了科技團隊和組織,新成立分佈式商業科技和人工智能兩個單元,嘗試探索基於區塊鏈(Blockchain)和人工智能(AI)的“未來銀行生態”。2018年,微眾銀行堅持以核心科技、自主創新為發展引擎,持續開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前沿金融科技的深度研發,為各項業務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從年報披露情況看,金融科技在民營銀行經營擴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憑藉互聯網股東的技術優勢促使業務模型不斷髮展,經營成本也隨之下降。

微眾銀行稱,截至2018年末,共建成229個關鍵系統、1202個子系統,有效支持了年內的億級客戶量、億級日交易量,達到國有大型銀行同等規模水平;得益於開源技術與分佈式架構的充分運用,致使單賬戶IT運維成本持續下降45%,遠低於國內外同業平均水平。

文章綜合自券商中國、經濟觀察網等內容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由頭條號鵲說財金編輯整理,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請讀者僅作參考,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涉及圖片及文章內容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