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改革開發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奮鬥目標。當前,中國政府扶貧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指標下獲得當前貧困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對世界的明確昭告。充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升和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指導扶貧開發,豐富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加強貧困地區社會建設,提升貧困群眾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振奮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精神風貌。”“貧困地區要永久的脫離貧困,還得依靠貧困百姓自身,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僅僅是擺脫物質上的脫貧,還在於擺脫意識和思想的貧困,把激發扶貧對象的內生動力擺在突出的位置,貧困地區的發展、扶貧開發工作要特別尊重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開展“勵志人物”宣講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努力讓貧困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並不是要大包大攬。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積極性,引導他們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讓他們心熱起來、行動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為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精準幫扶戰役,浦北縣堅持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號民生工程,認真按照中央、自治區、欽州市的各項工作決策部署和要求,結合浦北縣實際,派駐了78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安排了133個幫扶後盾單位和1.3萬多名幫扶幹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計,堅持扶志、扶智、扶技多管齊下,為脫貧攻堅戰開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夯實了堅實的工作基礎。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對貧困群眾先進典型進行表彰

圍繞“脫貧攻堅中的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問題”,以浦北縣為樣本,通過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精準扶貧工作隊員、村幹部等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實地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並進行深度訪談等方式收集一手資料,探討了貧困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激發其參與精準脫貧的主動性與可持續性的積極舉措,切實轉變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樹立“精準脫貧、自強脫貧、光榮脫貧”思想意識,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提升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

一、浦北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情況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總面積2521平方公里,管轄17個鎮(街道)273個村(社區),總人口93多萬人。十三五期間,浦北縣共有貧困村78個,2015年底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042戶52314人(含2014、2015年退出戶),其中2014、2015年退出戶3381戶11919人,未脫貧人口9453戶40695人,當年貧困發生率為4.38%。

近年來,浦北縣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號民生工程,堅持貧困群眾主體,激發其內生動力,把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技結合起來,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通過開展“潤心勵志·振興鄉村”百場演出進村入戶、評選金牌課件、精英講師宣講活動、精準幫扶“三方”見面活動、百場公益電影等一系列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不斷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志氣,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用“造血”功能鞏固“輸血”成果,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樹立“精準脫貧、自強脫貧、光榮脫貧”思想意識,有效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提升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全縣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志氣、信心和觀念明顯增強,擺脫貧困的知識、技術和方法顯著提高,貧困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取得重大進展,脫貧質量全面提升,脫貧成果有效鞏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通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

經過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的脫貧攻堅,共脫貧摘帽貧困村57個,脫貧貧困人口4954戶22586人,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14 %,其中,2016年浦北縣摘帽20個貧困村,脫貧1344戶6017人;2017年浦北縣摘帽13個貧困村,脫貧1834戶8510人;2018年浦北縣摘帽貧困村24個,脫貧1773戶8059人。目前,全縣尚有21個貧困村未摘帽,5046戶20020貧困人口未脫貧。2019年浦北縣計劃摘帽貧困村21個,計劃脫貧貧困人口12940人;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

二、浦北縣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表現

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是因為他們缺乏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反貧困過程中,政府的推動力是扶貧開發的外因,是外在動力,貧困群眾自身的力量才是扶貧開發的內生動力。俗話說,扶貧必先扶志,“輸血”更要“造血”,外來的力量重要,但內生的力量更值得珍惜。只靠政府單方面的扶貧推動力,如果不注意與貧困群眾的內生力量對接,扶貧開發就成了一廂情願的舉措,很難達到應有的目的,就會遭遇貧困群眾的冷臉。

(一)部分貧困群眾農業結構調整意願不足。一些地方扶貧工作大包大攬,使貧困群眾力量弱化、依賴性增強;一些貧困群眾雖然得到了補助,但缺乏對現代科技的瞭解,缺乏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謀生技能,仍習慣於水稻等傳統糧食生產,對發展新的種養業項目缺乏興趣。除了掌握基本種田、養殖技術以外,對於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有難度,在傳統種植養殖上跟種跟養情況普遍,創業能力不高。在扶貧產業之路上逐漸掉隊,加之缺乏有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信心不足,不願參與,在困難面前容易打退堂鼓。張八是聯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第一書記動員他種植前景比較好黑黃皮,可他總是說不懂管理,一直不願意種植,同村的大部分貧困群眾都在駐村第一書記的號召下種植了,並且第二年就有了好的收成,而且有好幾戶還因此實現了增收脫貧。

(二)部分貧困群眾參與扶貧意願不強。調查顯示,貧困家庭勞動力接受培訓比例遠低於一般勞動力。外出務工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但部分貧困群眾缺乏對現代科技的瞭解,缺乏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謀生技能。龐五是六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為了讓他通過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動員他種植百香果,並自己出錢為他購買了2畝的百香果,龐五種植後,因技術管理不到位,所種植百香果都沒有草長得好,鎮、村所組織的培訓要不願意參加,到年底所種植的百香果基本上沒有收成。

(三)部分貧困群眾脫貧意願不強。表現在把主要精力用於爭取更多的扶貧資金上,而不是謀劃自身發展,存在“有活不想幹、有事不做、有地不種、有錢不掙”,“頭天扶貧的雞苗,第二天就變成下酒菜”,“發了雞苗豬苗樹苗,還追著要飼料和肥料”等現象。不去分析“我為什麼貧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脫貧的路子在哪裡”等問題,個別貧困戶甚至認為脫貧是黨委政府的事,是幫扶幹部的事,認為“我不脫貧幹部難交差”。陳三是富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幹部幫他在縣工業園區找到了份保安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工資有2500元左右,按他戶的情況,如果他堅持做,年度就可以實現脫貧摘帽,可他嫌棄晚上要值班辛苦,辭工回家了,還說“每月領的低保金可以過日子,不想那麼辛苦”。

(四)部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意識還不夠強烈。存在著“等、靠、要”的懶漢思想,心態上“你急他不急”,已習慣於有的“吃飽穿暖”生活現狀,知足而樂,使得脫貧成效不甚明顯。態度消極。消極被動是貧困戶顯著的表現,平常工作時他(她)們就缺少工作熱情,一旦遇到問題時他(她)們就會以消極、被動的態度來對待。部分貧困群眾自戴上“貧困帽”,享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實惠”確實不少,於是在思想上對扶貧開發認識發生了偏差,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越扶貧反而越不想脫貧。尤其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少數貧困戶不思進取、懶惰成性。陸某是西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學和發展動力不足致貧,以當選“貧困戶”後,整天想著怎樣獲取更多的財物、享受國家優惠政策,不想脫貧,也不願改變現狀,只關注幫扶幹部什麼時候拿米和油不慰問他,當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動員他種植百香果和柑橘時他總是藉口說不懂技術,更是希望能夠不勞而獲,在家坐等。

(五)部分貧困群眾攀比思想嚴重。在走訪100戶貧困戶中,發現:有60多戶攀比思想十分嚴重。按照脫貧的標準,有些貧困戶本來是很容易脫貧的。但是他(她)們攀比之心太嚴重,張口要政策,伸手要條件,看不慣別人比他(她)們多得一點。譬如,楊三是一個茂平村的貧困戶,家有5人,有一間80多平方米的磚混房子,還有兩個孩子讀高中,因學致貧。幫扶人三番兩次到他家幫助他申請學校生活助學,他不但不感謝幫扶人的好意,反而埋怨幫扶人整天來登記信息,到頭來連個低保也沒有撈到,他總是埋怨地說:“別的貧困戶又有危改又有低保,我什麼都沒有,哪裡脫得了貧。”李五是良村村的一名貧困戶,沒有穩固住房,前些日子幫扶幹部已經幫他申請了危改,建好房子,可是他攀比思想太嚴重,總是埋怨自己得到的比別人少。

三、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較高的風險對貧困群眾的行為的制約

貧困群眾與一般群眾相比,在生產上面臨著很多的風險。一是較高的技術風險。農業技術和農作物品種的應用具有區域適應性,而貧困群眾較低的文化技術素質更增加了新技術和運用新品種的風險,這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技術風險。二是較高的自然風險。貧困地區往往是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農業生產與其他產業明顯的不同是對於自然界的高度依賴性。這導致了貧困群眾生產經營面臨著巨大的自然風險。三是較高的市場風險。由於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貧困群眾由於承受風險能力較弱,生產面臨著較強的市場風險,一般不願意冒險經營。由於貧困群眾沒有過多的物質資產可以轉換以降低其風險,他們的物質資產僅夠維持基本生活,寧願選擇收入和產出偏差與風險較小,拋棄哪些收入可能較高同時風險也較高的活動,只能對風險採取迴避的態度,因而收入水平也較低。當政府推行推廣農業新品種或新技術和產業化等外部機制和來幫助農戶脫貧致富時,由於新品種對自然環境的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其結果是貧困群眾拒絕使用新技術和技術人員提供的新品種。

(二)較低的生產效率導致貧困群眾經濟行為動力不足

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群眾是自主經營的經濟活動主體,提高經濟效益,追求最大利潤是其基本目的,也是貧困群眾經濟運行的動力所在。貧困群眾從事一定的活動總是出於一定的目的,或是為了滿足一定的利益,貧困群眾由於技術水平較低,農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貧困群眾在分散經營條件下,交易成本高昂,即使獲得較高的產量也未必就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因為新產業沒有任何把握保證收入能夠穩定增長,從而導致貧困群眾的農業生產結構具有“路徑依賴”特徵,受收入約束的貧困群眾不敢採取可能導致收入下降的結構調整行為。

(三)整體能力不足導致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

受年齡、教育、身體健康狀況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貧困群眾文化素質較低、技能水平較弱,貧困群眾自身能力的形成與提升是成長的內在動力,是獲取競爭優勢的基礎。貧困群眾由於要素短缺,他們的整體能力不足表現在:一是勞動力素質低。較低的文化程度,降低了參加培訓的願望,使得農村貧困勞動力對培訓內容的接受能力有限,從而降低了培訓的質量。理論和實踐均表明,良好的培訓效果是建立在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基礎上的。二是缺乏資金。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水平較低,沒有能力去承擔產業結構的風險,也沒有剩餘的資金去奢望現代農業科技,更新的生產要素的引入是很難的。

(四)部分扶貧政策助長了“懶漢”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刻,由於一些地方扶貧方式簡單化,為了趕進度,搞“突擊式”脫貧,給貧困戶發錢發物“一發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統一入股分紅“一股了之”。這些扶貧方式助長了不良風氣,變成了扶貧政策養“懶漢”。面對雪花片飛來的錢和物,這些得來全不費工夫的事,助長了一些貧困群眾產生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產生坐等靠要的思想。特別是一部分有勞動能力,但比較懶散,又好吃懶做,就等著國家的救濟,知道自己的“貧困”政府一定會管、有人一定來幫,從來不思進取,沒有脫貧的意念,更易產生依賴心理,出現“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生活狀態。

(五)部分扶貧幹部開展工作辦法不多

一些地方只注重對貧困群眾在物質上的幫扶,在精神、思想上的幫扶不足,在引導、動員貧困群眾立志改變貧困面貌力度不夠,缺少群眾工作技巧,方法不多,出現了幹部“熱”、群眾“冷”的怪象,不能充分激發和調動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出現結對幹部跑斷腿,貧困群眾“知難而退”或“站在一邊看”。

四、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舉措

扶貧,“扶”只是外力,貧困群眾才是內力,是核心,關鍵是要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培育和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成為取得反貧困成功的關鍵。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把政府的外在推力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激發內力、增添動力、產生效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參與扶貧

(一)強化參與式扶貧,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

在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實踐中證明,讓貧困群眾參與扶貧決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方法。貧困群眾由於認識水平和切實利益的考慮,對政策的認知必然與政策制定者有或多或少的差距。針對貧困群眾被動參與而影響扶貧開發效果等問題,建立貧困群眾廣泛參與的良性發展機制,通過促進賦權、創造機會等途徑,發揮貧困群眾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賦予貧困群眾項目實施參與權、決策權、知情監督權、管理維護權和評估監督權等,從到村到戶產業項目和水、電、路、網等具體項目的選擇、建設等方面,都積極引導讓貧困群眾參與,讓他們有機會或責任根據他們自己的需求與意願參與扶貧開發的全過程,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吸納到脫貧攻堅決策中,從而降低經營風險,提高扶貧項目決策的科學性;需要投工投勞的,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參與,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並藉此改造貧困群眾的依賴思想和守舊意識,逐步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二)強化政策落實,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潛能

充分發揮金融在扶貧工作中的助推作用,按照“貸款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工作思路,實施金融扶貧大攻堅工程,大力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精準施策,多點突破,著力解決束縛困難群眾發展資金短缺難題,由“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貸”動貧困戶“造血”致富。在扶貧資源的配置上,政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獨立的市場主體意識,資金要起到引導和補貼扶貧項目的作用,使扶貧資源更多的流向“發展的窮人”,對貧困群眾實行必要的財政補貼,打破無償提供和平均分配扶貧資金的做法,逐漸培養和激發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使扶貧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投資效益。積極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紐帶,鼓勵和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和貧困群眾以土地租賃、產品回收、股份合作、產業捆綁等形式,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潛能,形成風險共擔、互利互贏的緊密聯結關係。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通過實施產業“以獎代補”政策激發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

改進幫扶方式,實施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設施及鼓勵就業獎補激勵機制,通過鼓勵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積極發展產業項目,避免扶貧政策養“懶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項目,提高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性,拓寬貧困家庭增收渠道,增強貧困人口內生髮展動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和產業增收穩定脫貧的目標,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工作。發展產業生產設施獎補,貧困群眾為了發展產業所建設的豬(畜)欄、雞(禽)舍、棚架等符合相關規定的農業生產設施,按規定補助標準進行一次性補助,但已獲得過財政補貼的產業生產設施不予獎補。實施勞務獎補,通過制定出臺轉移就業補助實施方案,鼓勵有就業創業意願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外出創業和務工,實現穩定增收和可持續發展。

(三)強化產業扶貧,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

按照“大產業做強、小產業做特”的原則,激勵貧困群眾自我發展,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實現穩定脫貧目標,找準發力點,精準施策,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引導激勵貧困群眾自主發展扶貧產業的重要舉措,創新出臺一些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和“以獎代補”措施,加大產業扶貧和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扶持力度。因勢利導,著重發展本地區主導產業,著力推動形成特色產業大格局。在扶持辦法和獎補政策的驅動下,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提升參與產業發展能力,增強他們獲得感,大大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熱情,拓寬增收渠道,讓貧困群眾成為產業項目的參與者、受益者,增強了貧困戶產業脫貧的信心,點燃致富夢想。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通過產業扶貧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

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以深化“六個精準”提升脫貧攻堅實效和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為目的,按照“脫貧帶窮戶、先富幫後富”的基本理念,緊扣“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和帶動增收”三大環節,通過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帶動有成效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並與創業致富帶頭人簽訂“帶動貧困戶目標責任書”,要求每一名創業致富帶頭人至少帶動3名以上貧困戶大力發展自身的產業直到貧困戶脫貧。充分發揮鄉鎮致富帶頭人在創業助力脫貧攻堅中的骨幹引領作用,示範帶動更多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創業致富,更好地引領帶動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奔小康。

(四)強化文化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紮實開展文化勵志扶貧系列活動,集中開展勵志宣講、“百場演出”進村入戶、“新時代講習所”、道德講堂、精準幫扶“三方”見面、感恩教育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宣傳教育的形式向文化薰陶、感性共鳴、理想思考、自覺接受轉化,激發貧困群眾勤勞致富的自信心和決心。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開展勵志宣講活動

組織開展勵志宣講活動。充分利用評選獲獎的金牌課件和精英講師,分別到貧困地區的學校開展勵志宣講活動。通過精英講師結合金牌課件及一些本地區脫貧榜樣、道德模範的生動例子,鼓勵學生們要勤奮好學,立志成才,弘揚正能量,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別具一格的課件和授課讓聽課學生的入耳入心入腦,激發學生好好學習自強不息的鬥志,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幼兒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培養他們養成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良好習慣,並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讓他們自覺成為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文明的代言人和傳播者,向家長傳遞新的道德理念,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開展“百場演出”進村入戶活動

開展“百場演出”進村入戶活動。整合本地區文藝資源,創排了一臺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的節目,深入到貧困地區和貧困村中開展慰問演出,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扶貧好政策,創新扶貧工作新局面。通過文化“扶志”勵志,激發脫貧攻堅創新動力,極大地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達到“扶貧先扶志扶智”目的,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創建“新時代講習所“宣傳國家扶貧政策

創建“新時代講習所”。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制度、有標識、有資料的“六有”標準,建設“新時代講習所”。根據各地區不同實際、不斷創新“新時代講習所”的載體,拓寬宣講的平臺、模式和方法,利用大喇叭、大祠堂、大田園、大篷車流動講習所,努力實現基層理論和脫貧摘帽宣講零距離、全覆蓋。“新時代進習所”按照本地區實施的產業扶貧、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等脫貧攻堅戰總體目標,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對象“量身定製”講習內容,鞏固脫貧成果,補齊精神短板,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邀請懂農村、懂農業、懂農民的技術專家、脫貧之星、創業種植養殖大戶帶頭人、村“兩委”成員、駐村第一書記等組建縣、鄉、村三級“精神脫貧”典型宣講團,緊緊圍繞“七講七促”活動載體,開展講思想促發展,講黨恩促感恩,講政策促生產,講技術促本領,講典型促趕超,講文化促精神,講道德促文明,及時把黨的扶貧政策傳達到千家萬戶,樹立脫貧光榮的正確導向,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補足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之“鈣”,有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樹立群眾脫貧信心,真正讓他們幹有動力、做出成效。

(五)強化感恩教育,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扶貧不僅是幫助貧困人口改善生存條件,更多的是需要對貧困群眾的一個思想的引導,要從思想上改變他們的觀念,即“口袋”與“腦袋”都要同時富起來,要增強貧困群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識,鼓勵群眾在脫貧致富路上牢固樹立一顆自強感恩的心,提高貧困戶對脫去貧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讓他們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要摒棄“等靠要”思想,才能實現“口袋”和“腦袋”同時富。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通過開展精準幫扶“三方”見會活動

開展精準幫扶“三方”見面活動。以村為單位開展貧困戶、脫貧戶和幫扶聯繫人“三方”見面活動,進一步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由脫貧戶介紹脫貧經驗、體會和脫貧後享受的政策,未脫貧的貧困戶現場受教育、受啟發、受觸動,既增強脫貧戶脫貧光榮的自豪感,促使其堅定信心持續發展,又發揮了脫貧示範戶的示範帶動作用,讓未脫貧的貧困群眾打消脫貧後無法享受政策的顧慮,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和提升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鼓勵其在外力幫扶的基礎上,增強貧困群眾脫貧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依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脫貧致富。

開展道德講堂教育。以“學習道德模範,脫貧致富光榮” 為主題,充分發揮道德講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獨特優勢,按照“看一部短片,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曲,談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的流程,開展道德講堂建設,傳遞了道德正能量。採取因地制宜的原則,可以有固定場所,也可以組織流動道德講堂,把道德講堂辦進屋場院子、辦進貧困群眾家中,通過“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廣泛宣揚中華美德,讓道德理念、美德故事在老百姓中口耳相傳,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貧困群眾增強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的道德自覺。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通過脫貧攻堅”勵志人物“宣傳團開展感恩教育

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組織各級幫扶幹部及黨建工作站幹部、駐貧困村工作隊員、村幹部進村入戶,廣泛宣傳普及扶貧知識政策,向廣大貧困戶深入細緻地宣傳黨和國家扶貧政策,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等重要講話精神,使黨中央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和各項政策深入人心。讓貧困群眾認識扶貧工作的初衷,明白扶貧工作的要求,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使其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上來,達到不甘貧困、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思想教育效果。通過幫扶幹部與貧困戶多種多樣等形式開展宣講扶貧政策和感恩教育活動,重溫扶貧政策受益事項,進一步增進幫扶工作感情,讓貧困村群眾感受黨恩普惠、政策優待,引導群眾樹立感恩黨、感恩祖國、感恩社會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和激發廣大農村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意願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安貧可恥、勤勞光榮”的思想意識,變“要我脫貧”的被動意識為“我要脫貧”的主動自覺,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六)強化技能扶貧,增強貧困群眾的底氣

因地因人制宜,加強對貧困群眾知識、技能等的針對性培訓,整合科技、信息、資金、管理等生產要素,深入農村基層一線,向貧困群眾傳授技能和農業新技術,通過技能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發展能力,全面提高貧困群眾的勞動技能,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貧困群眾勤勞脫貧致富能力,確保有貧困家庭勞動能力實現穩定就業。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創建的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開展就業扶貧車間創建工作。緊緊圍繞“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和“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思路,把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作為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因地制宜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利用多種形式和渠道,吸納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吸引貧困群眾參與到生產扶貧中來,貧困戶通過參股或到生產企業務工、學技術等,不但能足不出戶增加收入,也學到技術等,激發貧困人口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通過發放宣傳單、懸掛張貼橫幅標語、手機短信等方式,大力宣傳就業扶貧車間的補貼政策,引導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實現“造血式”脫貧。

開展就業扶貧系列招聘會。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解決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穩定和擴大就業,滿足企業用工需求,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通過舉辦招聘會,全面宣傳國家積極就業政策,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供需雙方搭建起一個面對面、零距離的對接平臺,使鄉富餘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轉移,為實現社會充分就業、企業迅速發展、經濟穩步增長、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的“多贏”目標發揮積極作用。積極開展就業扶貧“春風行動”等系列招聘活動,加強與本地區用工企業的聯繫和溝通,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援助服務,著力解決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問題。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開展就業培訓提升貧困群眾就業技能

積極開展好就業培訓。抓好貧困群眾的技術技能培訓是脫貧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針對貧困家庭勞動力缺乏技能的實際,採取“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精準培訓,採取“訂單”“定向”培訓等方式,加強對有意願創業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創業培訓(SYB)工作。鼓勵職業培訓機構在貧困人口集中的鎮(村)設立培訓教學點,打造“創業導師+扶貧對象”的創業扶貧培訓模式。通過邀請資深高、經驗豐富的種養專家到村到點進行現場指導,加強對貧困群眾勞動力的培訓,使貧困家庭勞動人口掌握一項以上就業創業技能,讓貧困群眾親身瞭解和掌握相應的種養技術。培訓合格的頒發創業培訓(SYB)合格證書,享受有關創業扶持政策,提高了貧困戶勞動技能,提升貧困群眾就業競爭力,進一步激發廣大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七)強化榜樣引導,激勵貧困群眾立志氣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通過舉辦“自強勵志·脫貧榜樣人物”等系列評選活動,在收集一批榜樣人物線索的基礎上,認真抓好榜樣人物新聞議題策劃,樹評一批依靠自己勤勞致富脫貧、帶動貧困群眾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積極組織媒體記者深入開展宣傳報道活動,大力弘揚脫貧榜樣“不等不靠、艱苦創業、力爭早日脫貧”的奮鬥精神。評選出本地區一批脫貧榜樣人物,除了製作成專題宣傳片、召開表彰大會外,還將他們的感人事蹟製作成畫冊,分發到每個貧困群眾的手中,讓廣大貧困群眾學有標杆、做有標榜。持續開展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巡迴宣講,發揮“勵志人物”榜樣引領作用,鼓勵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現身說法、傳授先進經驗、講述致富故事,充分發揮模範帶頭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樹立“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觀念,樹立崇尚脫貧致富光榮的理念,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爭取早日脫貧的信心和決心,積極發展生產,用勤勞雙手改變貧困面貌。

浦北縣:扶貧扶志“七大”舉措 提升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志氣

圖為浦北縣“自強勵志·脫貧榜樣人物”代表

打好脫貧攻堅戰,事關黨的宗旨,事關人民福祉,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和標誌性指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儘管從總體上看,脫貧攻堅工作完成的精準且高效,然而脫貧攻堅任務艱鉅而複雜,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減貧的一般規律是越往後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當前所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脫貧攻堅過程中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不足是決勝扶貧攻堅戰所面對的共同難題。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顯奮勇。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現在到了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扶貧幹部要增強歷史的責任感,進一步加強緊迫感和壓力感,克服一切困難,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走出貧困的志向和內生動力,摒棄“等、靠、要”思想,積極配合扶貧工作,培育“造血”致富能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努力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確保當前貧困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 吳達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