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哪裡有危險、哪裡任務最繁重,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浦北縣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幹部全力以赴、盡銳出戰。

  人勤春來早,萬事農為先。連日來,浦北縣的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在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帶領群眾全力投入到春耕備耕、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做到防疫不鬆勁、春耕不誤時。


拓寬銷售渠道,農產品不積壓


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白石水鎮南明村黨支部書記黃晶晶(左二)幫助群眾銷售辣椒


  一輛輛運著辣椒的摩托車整齊地列隊,帶著口罩的群眾間開有序排著隊,黨員志願者在旁邊引導維持秩序,不時地上前幫忙群眾卸貨打稱。“今天的價格又漲了兩毛。”一名剛賣完辣椒的村民一邊數錢,一邊高興地說。這是2月20日早上,在白石水鎮南明村委附近的一個辣椒收購點的場景

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自疫情防控開展以來,貨運不通暢,外地客商不願意來收購,蔬菜滯銷、水果滯銷……眼看著一年的辛苦就要白費,農戶心裡十分著急但又無計可施。南明村的“兩委”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打電話聯繫老客商、通過朋友介紹、發佈網絡消息,多方尋求銷售渠道。“我們村委承諾免費提供收購場地,協助辦理通行證明,幫助組織農產品貨源。”在村兩委幹部的努力下,吸引了多名外地的收購商來收購農產品。南明村駐村第一書記容副清則充當微商“銷售員”,在朋友圈、微信群轉發貧困戶的雞、鴨、百香果、柑橘、番薯等農產品,幫貧困戶把農產品“變現”。白石水鎮良田村幫財番石榴專業合作社社長、黨支部書記梁幫財通過電商平臺,疏通產銷渠道,從春節到現在在網上交易平臺銷售的番石榴就有10多萬斤,通過收購外運的有20多萬斤。

  “目前,通過鎮黨委的協調,全鎮13個村委(社區)均設有農產品收購點,現場安排有黨員志願者協助收購,做到疫情防控與農產品銷售兩不誤。”白石水鎮黨委書記梁鋒介紹說。


做好春耕計劃,助推精準脫貧

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北通鎮那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陳橋(右一)在田間瞭解貧困戶種植情況


  “龐叔,縣裡剛出臺了今年以獎代補的文件,種得早驗收快,補助就多。”北通鎮那新村第一書記陳橋入戶宣傳縣裡剛出臺的以獎代補政策,一邊詳細詢問貧困戶的今年產業種養殖、外出務工等計劃,一邊發放《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和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宣傳農村疫情防控“十嚴格”。

  一年之計在於春,陳橋和村黨總支部、村“兩委”幹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一直在商量謀劃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我們在宣傳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藉機宣傳解讀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提升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陳橋和隊員們逐一和貧困戶商量制定春耕產業種植、就業等規劃,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對未脫貧戶制定脫貧措施、已脫貧戶制定鞏固計劃,做到因戶施策、不漏一戶。同時,召開村黨總支部會議,討論商議解決貧困戶春耕存在的困難,積極謀劃產業扶貧項目,協助扶貧車間復工復產,防止貧困戶義務教育學生輟學,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引導貧困戶就近就業……

  目前,全縣644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已有593名返崗奮戰在各村,帶領本村黨員群眾全力投入到春耕備耕、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吹響了春耕生產的“衝鋒號”。


產業基地復工 群眾就業增收


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五峰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對工人進行體溫測量登記


  戴口罩、測量體溫、登記,這是平睦鎮200多名群眾進入五峰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基地勞作的必經程序。伴著微風、暖陽,只見田園裡一派忙碌,200多名群眾戴著口罩分散各處勞作,有的在給澆水,有的忙於翻耕土地,有的在施肥……


浦北縣:黨群聯動戰疫情抓生產

△五峰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工人在茶園耕種


  “農時不等人,我們產業基地需要開工春耕了,鎮黨委政府派人指導我們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復工。”五峰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陳建彬介紹,平睦鎮黨委多次安排人員到基地指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該公司每天招聘200多名群眾,其中有30多名貧困戶,採取基地+農戶分批分散務工的方式,在產業基地護理芋頭、辣椒、馬鈴薯、茶樹等農作物,每天報酬70-100元不等。同時,在該公司帶動下,附近的茂平村、五峰村、平睦社區、新塘村、富足村的群眾積極發展芋頭、茶葉等特色產業。為幫助群眾解決春耕中遇到的農資、技術問題,該公司向群眾提供種子、有機化肥等春耕農資,待收成時再結算;免費提供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對農產品保價回收,助力農業復工復產。

  “我們堅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手硬,儘量把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平睦鎮黨委書記鍾德新介紹。

  疫情擋不住春回大地,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一線彰顯使命擔當,發揮先鋒引領作用,讓黨旗在農村戰“疫”和春耕備耕一線高高飄揚。(梁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