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房價從平抑到暴漲的邏輯

平心而論,我看市場還是很準的,但是這幾年還是有不少的城市看走了眼,這篇也就是覆盤一下,講下這幾年看空看多的心路歷程。

這篇覆盤的城市是:嘉興

嘉興在我從業以來,一直視為一個波瀾不驚的城市,一個我長期看空的城市。

當年的理由有好幾個,而且次次說的理直氣壯:

1、嘉興人口少

自從1983年嘉興湖州分家後,嘉興人口就僅剩400多萬人,而且與蘇州類似,嘉興市區對下轄的縣市吸引力非常有限,海寧不用講,皮革城就能讓自己自給自足,桐鄉、嘉善、平湖也是自我發展得很好。如果只看嘉興市本級(南湖區、秀洲區),人口只有100多萬,如果沒有強大的人口吸附力,市本級的人口規模就是外地縣城級別。

2、計劃生育做的好

我一直很喜歡用這個指標看長三角,來論證“有購買力但無需求”的觀點。那些計劃生育做的一般的多子區域,未來的家庭裂變造就的購房需求是很強大的。而計劃生育做的好的地區,比如蘇南和浙江,對地產而言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如果獨生子女去外地發展了,那是不是有可能會舉家外遷?帶走的不僅僅是人口,還是整個家庭幾十年積累的財富,留下的是一套甚至數套二手房的供應量。嘉興的計劃生育做的就是省內標杆之一。

3、地形地貌有利於土地供應

浙江是傳說中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而嘉興的狀態真的就是杭嘉湖大平原,到處都是地,只要放開土地指標供應,全境都是良好的建設用地。一言以蔽之,不缺地,供應量大,可以圓形攤大餅。這一條就解釋了為啥經濟能級更低的麗水、舟山,同期房價卻遠高於嘉興。

4、產業上被上海、杭州虹吸

不要認為背靠上海杭州兩大經濟體就好發展,就如同行星在兩大恆星間運作一樣,的確每時每刻都有光熱,但是容易被撕裂。嘉興不出產好的企業總部,或者企業做大之後總會跑去上海或者杭州,畢竟找人找錢都更容易些。企業總部走了,人也走了錢也走了。

5、房地產起步早,戶均擁有住房多

房地產行業起步早,這是浙江各地市的一個明顯特徵,甚至早期杭州的房價都能吊打上海。也正因為起步早,當內地很多城市還在福利分房的時候,浙江人已經對商品房習以為常。積累到2010年以後,中產階層的住房條件一般是二套起,除非有其他刺激因素,自身而言很難有意願繼續購買。

所以嘉興的房價在2016年前,長期保持在5000-8000元/平的水平。

當然也有天量已出讓土地存量的因素,長期供大於求,讓嘉興的房價釘死在成本線上,也讓公眾對嘉興的房價的感知已經到了理所應當的程度。要漲?會翻倍?那時還真不敢想。

所謂的存在即合理。

前司在2013年就進了嘉興,不大的項目,一直到2017年初才堪堪清盤,有點狼狽。

一切在2016年出現了反轉。年初上海投資客大軍剛剛刷爆花橋,春節後大批量的中介開始出現在嘉善、嘉興市區眾多樓盤中,一車一車得從上海市區往嘉興廣袤的土地上導客。當然,因為嘉興存量太大,就算天量資金填坑,一時半會也填不滿。

然後5月份掛出來一塊地:


嘉興,房價從平抑到暴漲的邏輯



很後悔的一塊地,當時非常猶豫,反思了下原因,因為自己的項目銷售並不好,對嘉興的認識也一直很負面,對於上海人怒刷嘉興的情況也有了解,但是也因為前幾年怒刷嘉興的各種專業市場商鋪被套牢,也在懷疑上海人源源不斷投資的可持續性。

最後的結果就是被中梁底價撿了,樓板價1568元/平,現在二手房價格中位數在18000-19000元/平。

中梁撿便宜只是開始,後面土地市場直接旱地拔蔥,地王不斷,地價直接從不放預期賬面能賺錢,到放50%漲幅才能賺錢。

但嘉興的房價上卻始終動靜不算太大,直到2016年底之前,大概就從5000-8000元/平往上浮動到了6000-10000元/平的水平。

真正拉漲停的,還是2016年底2017年初那一波,靠著拆遷大潮的託市以及供應量的急劇減少,很多地方在這幾個月時間裡直接就翻倍了,6000元/平直接翻到12000元/平,10000元/平翻到15000元/平,這類的漲幅比比皆是。

我就是在漲好的時候才空翻多的。what a pity

當時的理念也被教育了,幾個支持空翻多的想法吧。

1、嘉興人民還是有錢

漲價容易,但漲上去本地人還能接的住,才是一個地方房價是否正常的關鍵指標。從這一點來說,北京周邊類似的固安,以及深圳周邊類似的惠州,都比不上嘉興。

2、做研究要看微觀,但也要看大勢

的確嘉興的基本面就那樣,但是上海的資金流向是一種無視基本面的bug級存在。開發商在上海拿不到地,就會衝向嘉興,老百姓在上海買不到房,也會衝向嘉興,這種邏輯,與基本面無關,真的無關。給有錢勢力低頭,再理性的分析也要重視這種短期的波動性。猶豫不決的時候,學中梁搶第一個身位。

3、嘉興的槓桿率低

嘉興曾經遍地5000-8000元/平的房子,這麼低的房價,很多嘉興人都是全款買房,甚至會覺得裝修的錢比房價貴多了。在漲上去前,根本沒啥負債,這就是房價暴漲的一個很好的基礎,短期內大家一起爆槓桿,房價就頂上去了。

4、上海同城、杭州同城

雖然嘉興被虹吸,但是水滿則溢,當上海、杭州的商務成本高企的時候,嘉興也能作為低成本的製造中心,接受外溢,反而是有下一個蘇州的潛力。

5、反正上海杭州土地已經那麼難拿了,努力在嘉興搞搞吧- -!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從2017年2月掙扎了幾個月的收併購,2017年5月大劇院裡程碑式的土地拍賣,等同於宣佈嘉興再無窪地。

不過後來嘉興的房價因為漲的過快,也進入了盤整期,大方向就是投機客不斷出清,本地客戶陸續接盤,震盪往上並維持至今。

當然嘉興以及差不多邏輯的紹興、無錫、常州,都可以用上面的理論去闡述,嗯,後面三個城市也是我看走眼過的,2017年初陸續空翻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