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穩糧食安全“飯碗”

新中國成立後,以成建制的人民解放軍轉業官兵為骨幹,吸收大批知識分子、支邊青年組成墾荒大軍,從祖國各地奔赴北大荒進行大規模墾荒造田、興建了大批的國有農場。這些國有農場對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維護邊疆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黑龍江農墾已基本建設成為將農業作為基石,農、工、商綜合發展的重要經濟載體。

農墾在成立之初,國家就賦予了我們一些特殊的職能,特別是農業基礎建設和農產品質量發展方面一直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同時還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大宗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任務。近幾年,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調了把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放到重心位置。

當下,黑龍江農墾正值深化改革時期,創新體制機制,探索與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相適應的多種經營模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加強與地方的合作,構建墾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局面。我認為農墾下一步工作將從以下幾個重點出發:

一、保護耕地、提高產能。耕地是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耕地,就沒有口糧。開展以小流域治理為主要內容的黑土地綜合治理工程,著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以土地承包為主要抓手,以秋整地為重要措施,建立秸稈還田的長效機制,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旱田大力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推廣深翻技術,繼續堅持原壟卡種,示範擴大免耕技術,開展保護性耕作。要因地制宜推進合理輪作、休耕,探索建立合理的耕地輪作制度體系。全面推廣秸稈粉碎還田技術,促進了培肥地力、土壤有機質的增加,並減少了因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對於陡坡耕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緩坡耕地建設水保工程,加大黑土地水土的保持。

二、完善體系、生態互利。建立農作物優質安全生產體系、綠色種業種苗體系、綠色農藥體系,發展綠色新型肥料產業、生態休閒觀光產業,推動農業綠色、產業化發展。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強化綠色品種篩選利用、土壤健康質量提升、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等技術應用,通過廢棄物綜合利用、生物多樣性利用和汙染綜合阻控等措施,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優化施肥結構,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和生物肥等新型肥料,重點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實現有機代替無機減量,切實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投入量,實現減量增效降本。建立化肥減施監測點和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方,設立了農膜回收站點,集中開展農膜回收、減少白色汙染,全面提高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水平。廣泛推行綠色生產,落實農業“四減”,開展農業生產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建立農業廢棄物回收機制,使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落靠政策、夯實基礎。在認真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同時,通過加大農機投資力度,更新裝備一大批國內外先進農機,現代化的大農機的推廣,推進了農田精準作業,使綜合生產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糧食產量。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糧食安全水利保障體系,建立防洪、除澇、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工程體系,開展旱田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減少地下水開採,初步建立起排、灌、蓄結合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

四、穩健收購、促進銷售。糧食市場是連接糧食生產、購銷、儲存、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的重要載體,著眼於糧食經營發展,服務於社會,建立糧食購銷網絡和城鄉主食社會化供應網絡,鞏固發展“兩個主渠道”。一方面要建立新型糧食收購網絡,以基層糧站為依託,以農村糧食經紀人為積極力量擴展糧食購銷網點,重視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引導糧食企業與經紀人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規範合作方式和行為,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掌握糧源。另一方面要建立城鄉主食供應網絡,以糧油經營為主業,同時開展農業生產資料、農民生活用品銷售及相關的技術服務。努力探索“物流配送,連鎖經營”路子,按照合理定位、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原則,引進現代營銷方式和理念,做大做強糧油經營。

五、橫向聯動、縱向加深。要充分發揮糧食企業點多面廣的優勢,利用現有的資源,採取多形式招商引資,多渠道吸收資金和項目,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糧食產業化項目建設。採取多種模式,盤活存量資產。有條件的地方共建糧食產業園區,搭建糧食產業化平臺,為糧食產業化經營搞好服務,促進糧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農場積極與農墾科學院、八一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開展品種試驗、栽培、土壤肥料、植保、耕作等科研和攻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的轉化,不斷提高糧食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糧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重視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對領導幹部進行教育培養,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增強經營管理能力。

六、定高抓標、發展特產。抓好建好綠色農業基地建設,在鞏固水稻、玉米優勢產區、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突出大白魚、江魚、黑木耳、大榛子等地產優勢品種,培育特色優勢種養帶,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綠色大米、專用玉米、特色雜糧雜豆、有機棚菜、安全畜產品等產業基地,創立品牌。通過綠色基地的帶動輻射作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我們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黑龍江省八五一〇農場黨委書記 李景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