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詔獄有多恐怖,有沒有人扛過來?

專殺2B主


恐怖之處,已經有很多回答詳細解說了,我就來說說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是怎麼抗過來,扛過來之後又有哪些成就!



明朝有一個叫做楊溥的人,他是建文帝時期的進士,後來建文帝的皇位被他的叔叔朱棣給搶了,朱棣當上了皇帝以後,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楊溥擔任太子洗馬一職。一個太子到當上皇帝是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的。 這段時間對於太子來說並不容易,他不僅要學習治國,還要防備著來自別人的陷害,因為有野心的人很多,朱棣的另外一個兒子朱高煦便是太子的最大競爭者。

朱高煦一直相當皇帝,當年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朱棣為了讓朱高煦更加賣力的幹活,還曾經暗示過朱高煦,將來的他有可能當上繼承人。朱高煦可能想不到的是這只是朱棣說的空話罷了。 朱高煦就開始收買自己的勢力,進而和太子相互爭鬥,朱高熾對於自己的這位弟弟非常的好,有時候小打小鬧的也就隨他去了,但是朱高煦卻從來沒想過要放過他。

有一次朱棣在外征戰歸來,按照禮儀,太子是要隆重迎接的,但是太子卻覺得沒有什麼迎接的,結果就晚了一點,本來也沒什麼,但是朱高煦卻對朱棣說:在你出征的這段時間裡,朱高熾根本不把你放在眼中。 加上朱高煦收買了很多的人,也都對朱棣說朱高熾的壞話,於是朱棣非常的生氣,皇帝一生氣,很多的人就倒黴了,太子險些被廢,楊溥入獄。


楊溥當時進的是錦衣衛“詔獄”,詔獄不是一般人能夠進的,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夠被關押在詔獄裡面,楊溥被關在詔獄之後,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 但是後來的楊溥卻堅持的讀書學習,這些書應該是楊溥的家人給楊溥的。 當時的人看到楊溥這樣置生死與度外,認真的學習,都非常的震驚。畢竟詔獄那個地方基本上有進無出,說不準哪天就被處死了。楊溥的這種行為慢慢地就傳到了朱棣的耳中。

朱棣對於這樣一個人也非常的吃驚,這是典型的人才啊,在不知道明天是死還是活的環境下還在學習。朱棣因此吩咐錦衣衛的人不要傷害楊溥,他想把楊溥這樣的人才留給自己的接班人,楊溥在牢中一看就是10年的時間。 朱棣去世之後,太子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當即便把楊溥給放了出來。 朱高熾對於楊溥十分的愧疚,不僅給了他很多的賞賜,還給家加官進爵,後來更是成為了內閣首輔,差不多就是以前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楊溥在牢中的那段時間,博覽群書,通曉古今,學識更加的淵博,幫助皇帝建立了明朝的盛世。楊溥去世之後加贈左柱國、太師等。


天清子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昏暗的昭獄中響起一個沉悶的聲音。

忽明忽暗的燈光映在兩張蒼白的臉上,一人提著一盞燈站在一旁,手裡的燈不停地晃動著。一人癱坐在冰涼潮溼的地上,手裡正拿著一塊殘破的碗片,正在做著些什麼。

仔細一看,那坐在地上的人分明在用碗片的鈍角一下一下颳著腿上的骨肉。腿上腐爛的肉已經被刮的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的筋膜。

一旁掌燈的看守剋制不住想要逃開,他見過太多次的酷刑,聽過無數次的哀嚎,他已經多久沒有趕到如此的恐懼了?可是眼前這個平靜到一聲不吭的人,卻把他拉回到那個初入昭獄的恐懼的日子。

明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戒齋三日以《請誅賊臣疏》死諫嚴嵩,力數嚴嵩“五奸十大罪”。

不死不休!

嚴嵩文中有以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話,向嘉靖進讒。嘉靖大怒,將楊繼盛廷仗一百、下昭獄。

雖然在陸炳的授意下,詔獄的看守沒有難為楊繼盛,沒有“用心打”,即使這樣,一百廷仗也足夠脫層皮了。

廷仗前,一個同僚送了他一壺蛇膽酒,楊繼盛拒絕了,他說我楊繼盛有膽,不需要這個。

被廷仗打的只剩下半條命的楊繼盛,又被扔到了潮溼陰暗的昭獄。

就在這裡,他做出了驚天地泣鬼神卻只有一人見證的壯舉。

他藉著昏暗的燭光,用一塊不鋒利的殘破碗片,磨去的不只是一層層的腐肉,還有奸臣強加在他身上的誣陷和惡行;露出的不只是錚錚的鐵骨,還有在他身上永遠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赤膽忠心。

他不怕死,因為他選擇的是,不死不休!


幾葦渡當年


明朝的監獄,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因為它的刑法沒幾個人能熬過去。今天說說彈琵琶、梳洗、勾腸等幾個有名的!


彈琵琶這個名字,主要是取該刑法的姿勢。受刑人被綁在木樁上,裸露出上身,用刑的人手持尖刀或者匕首,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反覆的割肉。刀鋒劃過肋骨,就如同手指劃過琵琶弦?一邊的肉劃亂了,再換另一邊!

受刑的人肋骨附近上面的皮肉,經過幾次“彈琵琶”,基本都和骨頭分離了!據記載,受過這種刑法的人,會幾次昏厥再醒來,每次被刀劃過都會大汗淋漓,痛不欲生!

梳洗這種刑法大家可能聽過,這種刑法又叫刷洗。在行刑前,先把犯人綁在一張特製的床上,然後行刑者用滾燙的開水澆到犯人身上。犯人的皮肉被開水燙過後,處於半熟的狀態,行刑者則立刻用鐵刷子用力刷犯人的皮肉!



半熟的皮肉馬上就出於糜爛的狀態,犯人收到的痛苦是很難想象的!如果犯人還不屈服招供,行刑者會不斷地重複上面的過程,到了最後,犯人已經全身沒有完好的地方,即便要是逃得性命,也奄奄一息活不多久了!

還有殘忍的勾腸刑法!犯人同樣被固定在木樁上或者床上,行刑者用鐵鉤從下體伸入犯人體內,在勾住了犯人的腸子後拉出來一個頭,然後把腸頭綁在馬或者其它動物的腿上,再用力驅趕動物,犯人的腸子就會整個被拉出來!

有的不用動物,直接由行刑者來動手拉!

犯人被在如此酷刑下,只能是死路一條,但過程中受到的痛苦,卻是慘絕人寰的!

明朝的刑法讓人聽了就覺得不寒而慄。受刑的人哪怕能熬過酷刑,陰暗潮溼的監獄裡蟑螂老鼠到處都是,傷口也會腐爛發言最後同樣喪命!

畢竟,很少有向楊繼盛這樣的狠人。他彈劾嚴嵩下了牢獄,受刑後在監獄裡傷口發炎肌肉都腐爛了,這位狠人自己用破碗片自己刮掉了爛肉,據說刮下來三斤多腐肉!

他居然在不見天日的牢獄裡硬挺了三年,絕對是個奇蹟!


李飛叨


電影《繡春刀2》裡面有個鏡頭,錦衣衛殷澄寧可自刎,也不願去詔獄。詔獄的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每一個朝代都有監獄,也有各式各樣的刑罰,而為什麼明代的詔獄卻如此有名呢?詔獄究竟有多恐怖呢?這都要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加強皇權集中,殺掉丞相胡淮庸後,遂設置了錦衣衛以及鎮撫司。最初的職責是守衛值宿,保護皇帝安全,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帶有抓捕審訊、定罪殺人的特務機構。而詔獄,就是鎮撫司的監獄,這個監獄,也不是隨便什麼小貓小狗都能進來的,除非是罪大惡極或者權貴,才有機會進詔獄。裡面的刑訊工具五花八門,各種審訊手段別出心裁,一旦某個官員進了詔獄,保證會讓這個人後悔來到這個世上。

極其糟糕的環境

既然是監獄,肯定不會是明窗淨几,明代的詔獄一般是建在地下,四面不見陽光,古代又沒有電,所以就只有燭光。不僅陰暗潮溼,並且周圍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動物。詔獄裡面的氣味,肯定也不會好聞,而耳旁,聽不到什麼聲音,也只有行刑時發出的慘叫聲,這對其他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種折磨。

恐怖的刑具

據記載,詔獄中的刑具主要用途有夾指、夾棍、剝皮、拔舌、斷脊、刺心、琵琶等十幾種,除了這些常規的刑罰外,明代的錦衣衛還創造發明了一些史無前例的懲罰方法。如用滾水和鐵刷梳洗犯人的身體以及灌鼻、釘指等,其中最為殘酷的莫過於“彈琵琶”,就是用尖刀,自上而下,反覆的劃過肋骨,就如同劃琵琶弦一樣,故取名“彈琵琶”,每次行刑,犯人皆“百骨盡脫,血如雨下”,每次行刑,囚犯均是求生不得,求死不成。

詔獄中還有許多刑法,根據明朝的《刑法志》記載,光讓人死的刑法就有一百多種,這還不包括讓人致殘的,詔獄最大的特色就是,讓人死就能馬上死,而不讓這個人死,就能讓犯人吃盡苦頭,卻不能死掉。成為了當時最讓人恐怖的地方。

通天的權利

如果說殘忍的刑具以及刑罰是讓人恐怖的,那讓人更加恐懼的則是掌管詔獄以及錦衣衛的人的權利。詔獄一般由鎮撫司直接管理,而鎮撫司則直接面對皇上負責。在明代最初,錦衣衛還只是有抓捕和審訊的權利,審訊完畢後,需要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定罪。但是到了明朝後期,錦衣衛便有了定罪和行刑的權利。審訊後,不再移交。直接提交皇帝。這種獨立於國家司法系統外的機構,也為某些不懷好意的官員或者宦官利用,大肆打壓朝中異己,陷害忠良。

詔獄如此恐怖,那麼明代歷史上有沒有人扛過來的呢?答案是基本沒有。為什麼說基本沒有呢?在明代,曾有幾位猛人,扛過了錦衣衛的殘酷刑罰,但卻沒有活著走出來。如嘉靖年間的硬漢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被誣陷下獄。在獄中受盡折磨,最終遇害,留下了傳唱千古的《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史曉生


除了那些進去體驗生活的,得到皇帝吩咐過的,其他沒有人能扛得住那種非人的虐待。

和今天的文明監獄不一樣,當時的詔獄是真正的人間地獄。筆者沒開一點玩笑,隨便舉幾個當時詔獄流行的刑罰例子——

錦衣衛的“詔獄”裡面最常見的“杖刑”:所謂杖責嘛,就是拿著棒子打屁股,基本上幾棒子下來,這人就沒用了,當然了,如果事先塞點錢或者皇帝交代過,所謂“打著問”,留個活口不成問題,若是“好生著實打著問”,那就指的是往死裡打了,最後骨頭全被打斷了,內臟也都碎了。

如果覺得這已經很恐怖的讀者,那麼就最好不要看後面的了,因為這都屬於詔獄的入門級別的刑罰了。

介紹一下詔獄裡面的“洗澡”,可別以為這幫錦衣衛這麼好心還幫犯人洗澡,他們的這種洗澡很恐怖的——放張鐵床,將犯人脫光衣服按倒和鐵床一起捆起來,直接往身上澆開水,開水把犯人燙的皮開肉綻的時候就用釘滿鐵釘的鐵刷子在燙過的身體上用力刷洗,直到皮開肉綻露出白骨——就是農貿市場門口常見的殺豬戲碼,但人可不是豬啊!受過這種刑罰,九成九的人都會死掉。

詔獄還有一個酷刑叫做“請喝藥”,這可不是救命的靈丹妙藥,而是各種千奇百怪的毒藥,這些毒藥會被餵給犯人,在他們快死的時候再餵給他們解藥,循環往復,直到腸穿肚爛,被折磨致死。

如果感覺剛剛說的這些都太血腥的話,錦衣衛的詔獄裡還有顯得殺人不見血的酷刑——站重枷,枷是古代常見的一種刑具,但是錦衣衛詔獄裡面有一種特大的枷,據說達到三百斤之多,當詔獄想殺人不見血的時候,就給犯人戴上三百斤的枷,並且規定犯人必須站立著,不得坐臥,可想而知最後犯人死得有多慘。

所以筆者一開始就說了總結評價,除了那些進去體驗生活的,得到皇帝吩咐過的,其他沒有人能扛得住那種非人的虐待。


戴老師講歷史


要說古代刑罰之殘酷,比較為人熟知的商代、秦朝、武則天時期以及明朝

商代刑法,剛從原始時代過渡,還未形成法治,反正皇帝看誰不爽了就可以施刑,據說商紂王妃子妲己嚴冬有老人赤腳走在冰上,她覺得是因為這人骨質比較密所以不怕冷,紂王覺得是因為這老人身體好,兩人為了驗證自己的看法命人將這過路老人抓來,把雙腳砍下以探究竟,可見商朝刑罰不光殘忍更主要是隨意,想弄你連羅織罪名和審訊的過程都不用。

秦朝,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法制初步形成,開始有了各種肉刑,搭配笞、杖、徒、流放、砍頭之類,屬於過渡時期,都說秦朝暴政殘酷,但是秦朝的刑罰跟武則天和明朝那時候比完全是小兒科。五馬分屍也是一瞬間就死比不上明朝的詔獄。

武則天時期為了鞏固統治,興起揭發舉報之風,配合發掘了不少酷吏,被舉報的官員被送到酷吏手上就是生不如死了,比如上一篇寫過的“旱水鳧鴨”,讓人死上千百遍就是斷不了氣。

明朝朱元璋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監視官員的言行,設立了錦衣衛,到了朱棣繼位時,錦衣衛的權力提升,並增設北鎮撫司,專治詔獄(皇帝下令審理的案件),囚犯多數為朝廷官員,錦衣衛從事偵查、逮捕、審訊、判刑等活動,這做法感覺像是跟武則天學的。

也就是說這是遊離於正常法治之外的一個真空地帶,換言之,明朝的官員生殺,刑罰程度是不受法律控制的,進去了活著出來的可能性百無一二。刑罰手段完全是慘絕人寰:

詔獄的刑具有拶指、上夾棍、剝皮、舌、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種,刑罰目的以折磨招供和目的,但又不能讓人馬上死,所以施刑的人必須得是練家子。比如彈琵琶,左右開工,一刀一刀在犯人身上片肉,直到片得胸骨裸露,人還沒死,如果不招供過幾天再繼續換個法子折磨,這什麼樣的人能去幹這個活啊!

如果要做個比較的話,我認為在明朝入仕做官員是最慘的,不光有文字獄,一不小心說錯話寫個文章被抓進大獄這輩子算完了,沒準還在誅連九族;還要接受廠衛(東廠、西廠、錦衣衛)的監視,生死完全沒有正常法度可循,哪怕想老老實實的做官也未必能有好下場,比如海瑞,這麼好的父母官照樣下詔獄;最後明朝官員俸祿各朝代最低,低到啥程度呢,還是拿海瑞說事,一個縣官不貪腐的情況下二個月吃不上一次肉。就這樣還常常拖欠薪水,就算髮也是發嚴重貶值的紙幣(比如說是100元,拿到市場上只能當一元使用),或者乾脆把海外進來的胡椒、貝殼啥的當工資發放;

明朝的統治已經這般腐朽,還要靠詔獄把官員震懾的不敢反抗不敢動彈,官員只能靠壓榨下層人民才能活下去,人民自然也過不好,所以明朝不亡真是天都看不過眼!


歷史隨筆


趣談答案:詔獄要想扛過來,必須得有後臺,沒有後臺扛不住的。

詔獄的皇家值屬性

明朝的詔獄很特殊,特殊就特殊在這個詔獄是皇家的。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這一個監獄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直接掌權的,其他人連接觸都不能接觸到。

這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自古以來一旦觸及到皇權的問題,就會變得異常敏感,而詔獄也是如此。

詔獄有著很多的名號,像東廠西廠錦衣衛以及諸多太監和宦官組建的大型監獄。

明朝的太監比較飛揚跋扈,比較有能耐,能翻起腥風血雨來,針對這一點,不用過多闡述,簡單講詔獄非常的黑暗。

詔獄有哪些刑法?

關於詔獄的刑法有很多,比如把舌頭割下來,把眼睛割下來,把手指給夾斷,或者作為一些極其殘酷的刑法。


詔獄的恐怖之處在於別有用心的人,一旦利用詔獄陷害某個人的時候,十有八九是陷害成功的。

因為詔獄裡面的刑罰比普通監獄裡面的刑罰要多的多,要可怕的多。

而想要在詔獄裡面能夠活下來,並且順利的走出來,必須要保證兩點,第1點自己真的沒有犯錯,並且挺住了第1輪的嚴刑拷打,第2點必須有官員或者有背景深厚的人在暗中把自己撈出來。

詔獄的本意

最開始的時候設立詔獄,是因為皇帝認為有一些事情可能有麻煩,有一些事情可能沒有辦法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既然沒有辦法做出準確有效的判斷,就需要這麼一個監獄來讓自己的人去嚴加管理。

而且皇帝認為詔獄之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大臣,都是自己所信任的人,他們必然會偏向自己這一方,他們也必然會做出最公平公正的判斷。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批臣子們、這一批太監們辜負了皇帝的信任,也辜負了臣子們的信任。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詔獄”最初出現在兩漢時期,很難講那個時期的“詔獄”就專門是一座監獄,因為那時候的“詔獄”主要是指兩千石以上的高官、郡守一級別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才能進監獄的案子。

而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延續歷代設立詔獄的傳統,重新開設了詔獄,並由錦衣衛北鎮撫司負責詔獄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實上,詔獄具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審理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詔入獄,對象一般也是官員。

明代詔獄的管理

明代的詔獄有專門的實體監獄,由錦衣衛北鎮撫司管理。一般關押的是牽連重大案件的官員,但實際上到了明英宗正統以後,這個範圍就擴大了,宮門喊冤的也會被監禁到詔獄,宮內的內官太監們也會下詔獄,強盜、妖言罪的案犯同樣也會成為詔獄的犯人。

詔獄的管理,最注重保密性。詔獄建築為半地下式結構,為防止犯人之間串供、監獄洩密,牢房的牆壁比普通監獄修建得更加厚實,相互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同時,詔獄附近也不準人靠近,周圍佈滿了錦衣衛和東廠暗探。

詔獄保密性的管理措施十分嚴格,對洩露獄情、擅自入獄等行為制定了殘酷的懲罰措施,洩密的直接斬首,擅自入獄的砍斷雙腿。在嚴格的制度下,詔獄與外界聯繫基本被割斷,僅僅能通過詔獄的直接管理部門北鎮撫司與外界取得聯繫。所以對於被關押在詔獄內的犯人而言,最殘酷的就是完全與外面的世界割裂,沒有申訴的權力,(犯官上疏基本被北鎮撫司官員阻隔)沒有家屬探望的機會。

但是,因為詔獄內關押的犯人,以官員居多,大多都是皇帝點的欽犯,所以詔獄犯人的飲食、醫藥供應要比刑部的監獄好,都能做到起碼的保障。

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刑部監獄犯人的飲食由政府供給,後來就直接廢除了,由犯人家屬自行解決,被廢除的不止刑部監獄,還有詔獄。但到了明英宗正統二年,明英宗恢復了對犯人的每日的米糧供給,但因為土木堡之變而沒有落實,後來英宗復辟後,才開始恢復供米制度。雖然詔獄供給飲食,但是皇帝陛下經常會下令斷絕惹怒自己大臣的飲食,以發洩不滿情緒。

詔獄的犯人時常會受刑,再加上詔獄內的環境惡劣,受刑以後,身體虛弱的人呢很容易死去,因此,詔獄仍然給犯人沒提供一些醫藥,但是並不能挽救許多犯人的生命。許多犯人死後,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為了減輕責任,往往會上報犯人死於疾病,這同時也為詔獄內殺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儘管詔獄死亡率很高,但仍然有一些北鎮撫司官員在盡忠職守,為降低詔獄死亡率而努力,同時也有一些獄卒在明令犯人不得以外界接觸的情況下,收受賄賂,使得外界可以進入詔獄。

詔獄犯人的生活

詔獄的生活環境是相當惡劣的,因為其半地下式的建築結構,使得詔獄內常年非常陰冷,古時候沒有空調(有也不可能在監獄裝),而犯人不能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人多地窄,在加上嚴刑拷打,詔獄十分容易爆發傳染病,死亡率十分之高。


詔獄的生活艱艱苦,卻也沒有消磨部分官員的一隻,他們把下詔獄看作是一種磨礪,在獄中利用空閒時間讀書。永樂時四朝名臣楊溥因為東宮太子被漢王朱高煦誣陷,東宮屬官紛紛下詔獄,楊溥這一關就是十年,然而十年之中,楊溥堅讀書不綴。有讀書的,還有寫書的,天啟時翰林院編修黃文煥在獄中著書立說,注楚辭八卷,陶淵明詩集析義兩卷。

從北鎮撫司設立的目的來看,詔獄其實僅僅是類似看守所一般的存在。主要是一個犯人在定罪之前的暫時羈押場所。犯人一經打問便宋法司擬罪,無辜株連者立即釋放,但實際上,那些沒有被北鎮撫司判定是否有罪的人,是被“淹禁”的。所謂“淹禁”就是留在詔獄內,等弄清是否有罪,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司法裁判。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淹禁”問題,一則是皇帝有意拖延;法司審問過後,報經皇帝批准,但皇帝對於司法審理結果不滿意,但又沒有合理理由駁回,於是就把案件處理結果扣下來,於是乎,就導致犯人長期被關押,特別是那些得罪皇帝狠的文臣,進了詔獄,不在於你犯什麼罪,而在於皇帝想不想讓你活著,或者出來。

二則是北鎮撫司官員的不予問理,前面說過,詔獄的犯人主要由北鎮撫司來審訊,要等他們有了結果才能遞交法司裁判,這個犯人才算從詔獄解脫出來。但北鎮撫司的官員常常會以各種藉口拖延,甚至不予問理案件,而使得犯人長期淹禁”。

詔獄裡最慘的犯人,其實是明明沒有什麼罪,只是得罪了皇帝,或者不小心被株連,然後關進來之後,也不被定罪,就這樣一直關著。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定罪了,哪怕是斬刑,起碼也有個結果,這種沒有刑期的長期羈留,對人的精神打擊是十分巨大的。

而進了詔獄不代表就出不來,有的朝臣只是因為皇帝氣不過被關了進去,算是一種眼不見心不煩的情緒,實際上皇帝並不想他死,所以往往他們在獄中並不會受到嚴刑拷打,而是在等待被皇帝們想起來開釋的一天,比如前文提到的楊溥、以及楊士奇。

還有朝廷還有五年一次的朝審、每年天氣炎熱時的熱審,每月鎮撫司上報見監人數,藉此機會有一部分詔獄犯人會得到開釋,年終見監罪囚,也會有一部分罪犯被開釋以示黃恩浩蕩。

除了這些常規方式外,還有皇帝大赦天下,官員上疏請求開釋,民眾請願,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中間斡旋,宦官矯旨釋放等特殊方式。


稚君


詔獄是錦衣衛審問犯人的地方,大多是一些犯官。既然是審問,當然少不了刑法,大家都知道錦衣衛是個什麼德行,有罪無罪 ,詔與不詔,都要先過一下堂。


詔獄的刑法極其殘酷,刑具有拶指、上夾棍、剝皮、舌、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 ,說說很著名的刑罰“活剝皮”,就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頭,然後把頭上割開個口子,往裡面灌水銀,因為水銀很重,就會往下墜,人痛苦又會掙扎,但被埋住了只能上下小幅度活動,最後,人就從皮裡慢慢跑出來了 ,但人還活著 皮在土裡,會無比痛苦的掙扎半個時辰才會死去,想想都害怕,每個進去的人,哪怕你在硬氣也會變成繞指柔。如果有人扛過去,那他一定沒經歷過這些刑法。


小蓼葉


明代詔獄是非常的恐怖,但也有人真能扛過來,只是下了詔獄,死的比出來的多得多。

關於詔獄的酷刑。

最有名的,有立枷,是大太監劉瑾發明的:

“其重枷頭號者至三百斤,為期至二月,已無一全。而最毒者為立枷,不旬日必絕。偶有稍延者,命放低三數寸,則頃刻殞矣。凡枷未滿期而死,則守者掊土掩之,俟期滿以請,始奏聞領埋,若值炎暑,則所存僅空骸耳,故談者謂重於大辟雲。”


其次是彈琵琶:

“五毒備嘗,肢體不全。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盡脫,汗下如水,死而復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獄不成”

此外有刷洗,有秤竿,有抽啊腸,有剝啊皮,還有黥刺、剕、劓、閹割、挑膝蓋、錫蛇遊種種名目的非刑。

而且犯人進了詔獄,有一條規矩,先按照程序,受一遍標準的酷刑,在此期間,犯人都沒有機會解釋案情。

每升堂,一拶敲一百,穿梭一夾,敲五十板子,打四十棍,慘酷備至,而抗辨之語悉不得宣。

面對如此名目繁多的酷刑,看見就頭皮發麻,如果經歷一遍,又有多少人能撐下來呢?

甚至有明朝進過詔獄的官員說,他寧肯在刑部大牢呆一百天,也不願意在詔獄呆上十天,可見詔獄恐怖如斯,刑部大牢與之相比,簡直就像天堂。

當然,也有人能在詔獄扛上幾年不死。比如明初大才子解縉。

朝初年大才子解縉,在詔獄扛了五年之久,扛過了詔獄的種種酷刑。

解縉是明朝初年的大才子,朱元璋時期,他就進入宮廷,給明太祖朱元璋當侍讀一類的近臣,朱元璋說他同解縉等近臣,恩如父子一般。

後來解縉因為言辭放浪,被朱元璋貶謫,建文帝繼位以後,又重用解縉。靖難之役的時候,解縉跟一幫小文臣聚在一起,表示要自殺殉節,結果四五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自殺了,解縉沒自殺,還投降了永樂大帝。

永樂大帝朱棣當上皇帝以後,很欣賞解縉的才華,還把他提拔進內閣,成為近臣,解縉能進去,可見明成祖對他的寵信。然而,解縉進了內閣並不是什麼好事,首先他捲入了內閣亂鬥,被人鬥了一番,接著又捲入了奪嫡的鬥爭。

歷史上流傳過這麼一件事,說明成祖更喜歡漢王朱高煦,而不喜歡太子朱高熾,有立朱高煦的意思,就問解縉他的意見,解縉當時說“好聖孫”,這指的是太子的兒子朱瞻基。成祖皇帝特別喜歡這個孫子,於是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了,因為將來畢竟要把皇位傳給好聖孫。

這件事得罪了漢王朱高煦,朱高煦就找各種理由整解縉。

成祖雖然沒有立漢王為太子,但是他太喜歡這個漢王了,便不斷超越一般藩王的規格,給漢王加官進爵,賞賜物品,甚至使漢王的特權超過了太子。

解縉就上書說成祖這麼做,這麼寵愛漢王,讓漢王勢力坐大,恐怕會開啟奪嫡爭權的爭端。對國家是不祥之兆。成祖一聽發怒,說解縉這是離間骨肉,沒有人臣之禮。後來找了藉口,把解縉貶為廣西布政使參議。

永樂八年,成祖北征,留太子監國,正在外任職的的解縉回京,因為成祖不在,就去見了太子,漢王就抓住這個機會攻擊解縉。漢王攻擊解縉私自覲見太子,沒有人臣之禮,報到了成祖那裡,成祖聽了大怒,把解縉下到了詔獄。

漢王整解縉,不光整他一個人,還連帶整了一堆人,說白了,都是支持太子的人。這其中包括大理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硃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至剛。

這些人進了詔獄,還有好果子吃嗎?當然是各種酷刑,各種嚴刑拷打,史稱“拷掠備至”,也就是各種各樣的酷刑,都用上了。

結果,除了解縉,其他人都沒扛住,死在了詔獄。至於解縉,又不知道經過了多少酷刑的折磨,竟然能挺過來,也是個奇蹟。

解縉被下詔獄是永樂八年,一直到永樂十三年,解縉還在詔獄垂死掙扎。一直挺了五年之久。

然而,雖然解縉挺過了詔獄的酷刑,可惜的是,他沒扛過永樂大帝一句話。

永樂十三年冬季的一天,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按照規定,上詔獄裡囚犯的名單給成祖,成祖在名冊裡看到了解縉的名字,就問紀綱,這個解縉還活著呢?

紀綱一聽,皇帝這是要解縉的命?但是也沒明確說,總之,還是把解縉弄死比較妥當。

於是,紀綱就把解縉灌醉,埋到了積雪裡,當天晚上,解縉就凍死了,當時解縉47歲。

說解縉是條硬漢子吧,靖難之役的時候,他跟人約好自殺殉節,最後慫了,說解縉是軟蛋吧,他在詔獄裡扛了五年之久,最後還是被人故意害死的,而不是被酷刑折磨死的,的確是個硬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