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小婦人》影片是根據同名小說,


來講述的馬奇家四姐妹努力追求夢想,掙脫束縛的勵志故事。


在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女性意識正在覺醒。


男人們在前線衝鋒陷陣,女人們也要求走出家門,撐起半邊天,


《小婦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故事中最令讀者遺憾的是:為什麼喬沒有跟勞裡在一起?



"從認識你的那天開始,我就一直愛著你。


喬,你對我那麼好,我實在控制不住。我想說出來,你又不讓。


現在,你得好好聽我說,給我個答覆,因為我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這段勞裡對喬的經典表白名場面曾讓多少讀者動容,


而表白的時候有多美好,遭受拒絕時就有多心痛。


喬心裡明白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喬理性地拒絕了向她表白的勞裡:"我跟你不合適。我們脾氣太急,個性太強,最後兩個人都會很鬱悶……"


接著喬又說出了更像她,也更應該由她口中說出的話:"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結婚。我現在這樣就很幸福,我太愛自由了,才不要為了誰而放棄它!"


喬雖然嘴上勉強地對勞裡說出"真的不愛你",然而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她不可屈服的女權主義和不婚主義精神。


喬不甘於家庭:每日只在雞毛蒜皮的小事裡來來回回的爭吵,在喬眼裡,這就是無法接受的。


她不相信女人的歸宿是婚姻,於是她放棄了婚姻,在成人的年歲變身獨立女性,去世界闖蕩,追求自己的寫作事業。


愛與自由的抉擇



當喬拒絕了勞裡,去追求心中所想的時候。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她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一整天都在忙碌,也時刻接受著拒絕。


"我的那個朋友,請你幫她看看稿件,如果你喜歡,她會繼續寫這類故事。"


當她踏進出版社時,不停的擺弄著筆墨斑駁的手指,她不敢說是自己,卻希望能被徵用,因為這樣便能賺稿費補貼家用。


在喬的稿件一次次被拒絕後,她的教授朋友說,"對我而言,我不會喜歡這部小說。"這時她的心裡是崩潰的,也在懷疑現在她的做法到底對不對。


和喬的生活狀況一樣,喬很困惑自己的選擇--愛與自由,接到親人的電話,三妹的病危,回到家裡她很空虛,懷疑自己的選擇,當母親問她"你愛他嗎?"

喬回答說:"如果他再問我,我想我會說'我願意'"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我更在乎被愛,我想被愛


女人,她們有思想,她們有靈魂,還有心靈


她們有抱負,她們有才華,還有美貌


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但,我……我很孤獨!


或許,和喬的生活狀況不同的女性來說,她們接受了家庭以後,有了孩子。

和《下一站是幸福》的楊小雨一樣,她需要面對的不僅是丈夫的出軌,未出世的孩子,和接下來她所走的路。


中年危機的悄然降臨



女性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很艱辛。


即使有人說你這個想法很自私,但是作為一名女性,我想說,女性無論從事哪個職業,都比男性不容易。


因為她們要面對得往往不是單方面的困擾。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對於女性來說,要接受職業生涯所帶來的創傷,長期的生活焦慮等等。


伴隨著身心俱疲,異常焦躁,隨時炸毛,"中年危機"也潛入到我們的身旁,


"中年危機":它指的是人們在青年時期心理能量主要集中在追求物質性的興趣。上,而擠佔了追求精神價值的空間;


到了中年,在成功地適應了外部環境或事業有成之後,再無人生目標,這種心理能量由於沒有了用武之地而陷入空虛;


這就造成了價值的喪失和人格的荒蕪。


然而面對中年危機,男性和女性的反應又不一樣,在《男人四十》、《女人四十》中,


女性的中年危機是自卑,男性的中年危機是自大。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請不要再這樣自我的萎縮;


"那個女孩真漂亮"不要通過這種對年輕漂亮女孩的認可,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更不要把空間讓渡出來給同齡的男性 ,讓他們證明自己的風韻猶存,像孔雀一樣展示"魅力",然後四處"開屏"。


每一分鐘都在與世界和解



  • 第一次和解,接受三妹的離去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三妹的離去,讓她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沒了,也讓喬去正視自己是否和所有人一樣,需要別人的愛。嘗試接受,會不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 喬第二次和解,她想選擇愛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她放棄了寫作,她想和勞裡在一起,組建家庭,她在那時改變了,她那時認為愛是重要的:最糟糕的命運是我的生命裡沒有你,我錯了。


  • 第三次和解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她要接受勞裡與四妹艾米相愛


  • 第四次和解,和自己和解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她燒了自己之前的寫作資料,為自己而寫作。


生活總會在給我們創造重壓,有時,我們心酸的哭也哭不出來。


但是,在惰性重重的中年,反思自己,沉澱自己。


畢竟,女性魅力不在乎年齡,在乎心態。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



影片中講述了四個姐妹的生活,四個姐妹各自具有不同的才能,


大女兒Meg想成為演員,曾經抱怨"為什麼有些女孩什麼都有,有些女孩什麼都沒有"的梅格,最終選擇嫁給貧窮但正直的丈夫;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二女兒Jo擁有寫作才能,不斷寫作;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三女兒Beth擅長彈奏鋼琴,性格最柔軟,身體也相對最弱,意外染上了猩紅熱,最後終於得到了自己的鋼琴,卻也逃不過死亡帶來的悲歌;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四女兒Amy從小機靈活潑,小時候看著姐姐們參加社交,滿心羨慕,也是個愛美的女孩兒,還有一點小虛榮,從小就想嫁個有錢人,"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們姐妹中必須有人嫁得好,梅格沒有,喬不會,貝思不能,我必須嫁得好而讓一切變好",艾米最終放棄了更為有錢的未婚夫,嫁給了從小愛慕的勞裡。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以及馬奇姑媽的名言:女孩必須嫁得好,我沒有結婚,因為我有錢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在作者的眼裡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值得去尊敬,每一人的選擇,都是一種自由。


女人一樣可以具有智慧和才能,女人歸宿不一定就得是結婚。


你可以選擇結婚,也可以選擇不結婚,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對誰錯,在於自己的選擇,願與世界和解,善待自我。


無論對於哪個時代的女性,成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隨著艱難的抉擇與告別。


《小婦人》:我厭煩透頂人們說女人只能為愛而生 | 愛與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