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葫蘆變色是個長期過程,有玩友用照片將此過程記錄了下來,讓我們一同看下葫蘆變色前與變色後的樣貌對比。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第一把葫蘆從青皮到紅色曬了半年多時間,儘管沒有上手盤玩,但葫蘆顏色卻發生了很大變化。一般變作這個顏色,就證明曬到位了,稍加盤玩就能包漿。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這把葫蘆晾曬時間更長,達到了兩年之久。右邊這幅圖片是玩友盤玩一週後的照片。雖說盤玩時間很短,但由於前期工作準備得好,葫蘆表皮很快就有薄薄的包漿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上面這把葫蘆都是從打皮後才開始拍攝的。剛打皮的葫蘆以綠色為主,陰乾差不多一週時間就變成了白中泛綠的顏色,接下來綠色會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黃色。晾乾後表皮非常“舒展”,沒有任何皺皺巴巴的樣子,而且龍頭都很粗壯,可見它們的成熟度都很高,持續盤玩下去,蛻變成棗紅色是早早晚晚的事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類似的還有下面這兩把,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它們的表皮又厚又硬: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判斷葫蘆成熟度是否足夠,除了看錶皮,還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龍頭。乾透的龍頭,無論與葫蘆嘴相連的“主幹”,還是上面的分叉,都必須要粗壯,木質化程度要高。要是像柳條那樣又細又長,而且軟綿綿的,基本能說明葫蘆的成熟度不夠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上面這把葫蘆雖然龍頭很小,但也能看到“主幹”那裡很粗壯、堅硬,表皮一如剛才那幾把一樣堅厚,左邊是剛上手時的樣子,右邊是盤玩兩個月後的樣子,盤玩時間雖然不長,但效果還是很顯著。

「葫蘆“變色”計」有些葫蘆,盤著盤著就紅了

如果上面幾把葫蘆都是“正面典型”,這把葫蘆則要被當作“反面教材”了。玩友說這把葫蘆成熟度也很高,皮厚、響籽、龍頭粗壯,但買回來後急於盤玩,晾曬時間不夠,雖然也有包漿,但顏色遲遲不變紅,後來只好讓它繼續“曬太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其實上面幾組照片都交代了兩個基本事實,其一,葫蘆要選那些成熟度高的盤玩,皮的厚度、龍頭的樣子、響不響籽……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判斷葫蘆成熟度是否足夠;其二,葫蘆要曬到位,起碼得看得見紅色再上手,要不然還得回去重曬。

我們在盤玩過程中,只要選對了葫蘆,用對了方法,什麼變色、包漿,那就都不是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