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袋”葫蘆,套出來的福氣

葫蘆之所以深受國人喜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百變“造型”,使其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而人們對於葫蘆多樣形狀的喜愛,又促使相關人員創新種植方法,生產出更多新奇造型的葫蘆,“錢袋”葫蘆就是被新制出的一種器型。

“錢袋”葫蘆因它外形酷似錢袋而得名,正如人們將上下兩肚形制扁圓、大小接近的葫蘆命名為“八寶”、將嘴+上肚、腰、下肚三部分高度相當的葫蘆命名為“三庭”那般。然“八寶”、“三庭”乃自然長成,“錢袋”葫蘆又是怎樣獲得?下面這兩幅圖自有交代:

通過上面操作不難看出,錢袋葫蘆的“製作”過程與範制葫蘆有些許相似之處:在葫蘆生長期使用“模具”將其套住,通過外力控制,使其長成預先設計的形狀。但與紙模、瓦模相比,布袋卻顯得堅固不足、彈性有餘,葫蘆在裡面生長時仍然有“自由發揮”的餘地,最後長成的形狀也有很大差別。

“錢袋”葫蘆,套出來的福氣

“錢袋”葫蘆,套出來的福氣

“錢袋”葫蘆,套出來的福氣

總之,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喜歡上一種物件。但凡喜歡了,除了青睞它們的外形、材質,還會關注它們所隱含的寓意,而“錢袋”葫蘆正好二者兼備。所以它們近期逐漸走強也就不足為奇了。(文章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