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上一篇文章中,大蝦分享了對騰訊與沃爾瑪新零售玩法之“掃碼購”的一些看法,提及騰訊的新零售玩法,又怎能不想起阿里呢?

在10天前(8月2日),阿里巴巴官方微博賬號發佈消息宣佈,星巴克咖啡與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全面合作,合作內容涉及阿里旗下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這一消息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炸開了鍋,行業追隨者更是評論紛紛。

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流量後時代,零售新定義

今天的零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發展,讓人興奮,但也讓人迷茫:從未有如此多的模式和聲音湧現,即便彼此理念可能截然相反。大蝦接觸過一些人,口口聲聲都在講自己做的是新零售,然而其項目並無“新”可言,甚至還用著最笨拙的辦法運營著所謂的先進項目。如此這般不再少數,當然,在新零售摸石頭過河的階段,暫且不貿然評論。如果說,新零售一定要找出一個共通點的話,恐怕就是所有人都不會無視的線上線下全渠道價值。

從宏觀來看,新零售發展的背景就是線上流量紅利的見底。線上新獲客成本近兩年時間將近翻倍。但線下的邊際獲客成本近幾年還是維持一個比較持平的狀態(不考慮房租),而且用戶的忠誠度會更高。所以線下零售渠道的價值在得到一個重估。

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在後流量時代,互聯網的發展逐步由原來的“異軍突起”轉變為“融合發展”,線上流量獲取遇到瓶頸,從線下爭奪流量、切入生活無疑是當前互聯網的必要佈局和選擇。而體系成熟的商超門店也自然成了巨頭爭奪的目標,所以沃爾瑪、星巴克等線下連鎖實體店活躍在新零售新寵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對於線下零售,發生在中國市場的第一代創新,是把門店變成O2O倉庫,可覆蓋範圍變得立體起來;而眼下發生的第二代創新,是場景數字化的創新,落腳點正是智慧零售,把更多電商的新體驗引入實體門店。

巨頭之爭,各表一枝

阿里和騰訊進軍新零售領域,促使線下實體出現有史以來第一次因非資本原因而自願集結,或許,實體們是因為“站隊”而“各表一枝”。巨頭之爭,新零售領域呈現了阿里系和騰訊系兩大家對立的格局。

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關於兩家進軍新零售的大手筆操作也屢見不鮮:阿里繫有收購三江超市、大潤發,力推盒馬鮮生,促使星巴克接入外賣等;騰訊繫有入股步步高,押局永輝超市,聯合沃爾瑪嘗試掃碼購等。

從無人支付到掃碼購物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微信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產品能力,嘗試幫助更多實體商家實現智慧化轉型,為零售市場注入全新活力,推動智慧生活進一步普及。去年底至今年初,騰訊在新零售佈局上大刀闊斧,從京東、永輝超市、萬達商業到步步高、海瀾之家,騰訊以點帶面的零售佈局逐步顯現。

而與此同時,作為“新零售”概念的首倡者,阿里在零售市場可謂是已深耕多年,先後拿下了銀泰商業、蘇寧雲商、三江購物、百聯股份、高鑫零售等以商超百貨為主的實體零售企業,創新推出了盒馬生鮮等新零售模式,除此,還有入股居然之家、收購肯德基,助力星巴克接入外賣等,被認為是對騰訊多樣化線下業態佈局的抗衡。

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智慧零售,謀劃十年之局

自去年尤其今年以來,以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將觸角伸向線下實體門店,國內新零售戰略佈局得以前所未有的發展。

較量!新零售十年之局,阿里與騰訊誰主沉浮?

從目前的戰線來看,新零售在超市行業的革新已見雛形、大勢已成,而線下其他實體行業,還有不可估量的市場機會,當然也有不可預知的變數。

阿里和騰訊兩大聯盟佔據了線上絕大部分流量資源,在移動支付領域更是絕對性壟斷,“兩馬對抗”的競爭形態日趨白熱化。大半數額的交易量來自於線下,新零售有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實體“數據化”,而具備超強數據化能力的互聯網巨頭們,又怎麼可能會捨得放棄嘴邊的這塊大蛋糕你?所以,未來新零售的競爭博弈,阿里和騰訊之間的戰爭或許才剛剛開始,未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業態的湧現。

新零售,誰主沉浮?我們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