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環運作”把好“國門”防線

清明將至,群眾祭掃活動如何管理?哪種入境人員屬於我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管控對象?我市為迎接各級各類學校正式返校開學做了哪些準備工作?3月22日下午,在湛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七場新聞發佈會上,我市職能部門詳解相關熱點問題。

把好“家門”“國門”防線

市疫情防控指揮辦綜合組常務副組長、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陳煒飛指出,自2月14日以來,我市已連續37天無本土新增病例,唯一新增的病例來自於3月21日的境外輸入,為一名36歲的女性(湛江籍法國留學生)。

據瞭解,該患者如實申報了健康狀況,全程個人防護措施到位,其一到達機場,我市馬上啟動境外輸入聯防聯控機制,第一時間進行規範處置,將其送到集中健康觀察點,患者本人得到及時救治,同時也為我市迅速開展流調工作、對全部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爭取了寶貴時間。

目前,我市堅決把好“家門”和“國門”防線。在“家門”防線方面,我市嚴格按照省分區分級防控和有關工作指引要求,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守嚴守牢社區防控關口,繼續保留“兩站一場一港口”體溫檢測,持續強化發熱門診篩查,通過健康通行碼實施精準管理,促進人員有序流動和復工復產。

在“國門”防線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境外輸入防控工作,在3月2日成立了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專班。我市採取有力措施做實閉環管理,在廣州、深圳、珠海、揭陽和湛江機場設立轉運工作小組,指定3家三級醫院、5家縣(市)人民醫院作為涉外定點健康服務中心,以及23家酒店作為涉外集中健康觀察點,並對境外抵湛人員穩妥高效地實施免費核酸檢測全覆蓋,確保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集中醫學觀察、醫療救治、社區防控等環節之間無縫對接、緊密相連、閉環運作,境外疫情輸入切實可防可控。

目前,我市對3月7日後來湛返湛的境外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排查,對來湛返湛前14天有外國旅居史的332人全部落實了隔離管控措施。

陳煒飛提醒,廣大市民要繼續繃住勁、不放鬆,戴口罩、勤洗手。對於近期準備來湛返湛人員,一定要事先向所在單位和居住地社區報告進入湛行程安排及有關信息,特別要及時、主動、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

三類人員被列為防控對象

對於我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管控對象,我市採取什麼措施加強防控?

市商務局副局長、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專班辦副主任張光強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工作指引(第七版),結合我市實際,我市將以下三類人員列入防控對象實施防控措施:(一)從外國經廣東口岸入境來湛人員;(二)從港澳臺地區經廣東口岸入境來湛且入境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三)從省外口岸入境來湛且來湛前14天內有外國旅居史的人員。其中,對持港澳通行證、回鄉證等從港澳地區往返內地的人員,入境前14天內沒有外國旅居史的,不納入防控對象。

張光強說,對於這些管控對象,我市實施三個“全覆蓋”進行防控。

一是核酸檢測全覆蓋。入境口岸海關會同口岸所在地防控指揮部建立合作機制,對所有防控對象實施免費核酸檢測,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

二是專車轉運全覆蓋。我市分別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以及對接經香港、澳門機場入境廣東的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拱北口岸、橫琴口岸和灣仔口岸派駐了工作人員和安排了轉運專車、隨護專車,負責將入境來湛人員從入境口岸安全送達我市指定隔離酒店,確保全流程無縫對接,閉環運作。

三是集中隔離全覆蓋。將入境來湛旅客運達我市後,統一採取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且食宿費用一律由個人自理。

支援湖北醫療隊返湛休整

3月20日晚上22時20分,我市支援湖北武漢第一批醫療隊16名隊員平安到湛;23時28分,支援湖北荊州第二批醫療隊17名隊員平安到湛。隊員們出色完成黨中央和省市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務、特殊工作使命,為奪取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壓倒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醫療隊33名隊員堅守40多個日夜,以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過硬的作風,實現了患者“高治癒”、團隊“零感染”,生動詮釋了“珍愛生命、崇尚科學、樂於奉獻、團結進取”的廣東醫生精神,踐行了醫者“大愛無疆、救死扶傷”的使命擔當。

目前,隊員們正在吳川吉兆灣休整,將很快回到崗位上繼續為家鄉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提倡綠色文明祭掃

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是防輸入和防聚集。市民政局局長車斯文表示,疫情防控期間,全市殯儀館、公墓、骨灰樓(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按照《廣東省清明祭掃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佈置,為了減少人員流動,防止輸入性疫情和聚集感染,暫停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包括獅子嶺陵園的祭掃服務、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公告。原計劃於4月3日舉行的湛江市先人骨灰集體海葬樹葬活動延後舉行,具體舉辦時間另行通知。

獅子嶺陵園已於3月20日實行封閉式管理,請市民群眾暫時不要到陵園舉行現場祭掃活動;支持市民群眾延後到重陽、冬至等其他時間祭掃,或替換低碳文明的方式祭掃先人。

對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到現場祭掃的群眾,我市採取網絡祭掃、代理祭掃和公益祭掃三方面措施,提倡綠色文明祭掃服務,滿足市民群眾追思悼念先人故友的需求。省民政廳已同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數字廣東公司,依託“粵省事”提供“雲祭掃”公共服務,進行網絡祭掃,請市民群眾留意當地殯葬服務機構的公告信息。在堅持公平自願原則的前提下,根據群眾的需要,鼓勵有條件的殯葬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代理祭掃。清明期間,由具備條件的殯葬服務機構統一舉辦簡約、文明、不聚集的公益祭掃活動。

同時,嚴禁參與大姓宗族祭掃聚餐活動,廣大市民群眾在清明節期間要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規定,不聚集、不扎堆,不參與宗族性的祭掃聚餐活動。對農村分散的墓地和埋葬點,倡議市民群眾不要現場祭拜、不踏青祭掃;如非要祭掃,每宗墳墓參加祭掃人員不能超過3人,要全員佩戴口罩,堅決防止聚集交叉感染。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遺體火化、生態安葬、節儉治喪、綠色文明祭掃等方面要發揮表率作用,帶動群眾文明安全祭掃。

線上教育“全覆蓋”

市教育局局長李更盛說,我市自3月2日開始面向全市112萬中小學生(不含幼兒園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實施線上教育。到3月6日,全市112萬中小學生已全部落實線上教育保障措施,線上教育做到了“全覆蓋”,實現了全市範圍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目標。

我市積極落實“一校一案”,優化線上教育資源。市教育局組織近200所學校、600多名老師編制各級各類教學資源。到目前為止,我市已組織編制的各類視頻課件和訓練習題近3000個(份),其中從3月2日以來編制中小學各學科線上教育視頻課件650節,上傳至“學習強國”平臺近200節。用好省教育廳提供的託底資源,引導各學校根據《廣東省中小學校線上教育工作指引》和《“粵課堂”線上教育操作指南》等相關材料,結合學校自身實際選用省提供的教育資源。同時,指導教師選好其他公共網絡優質資源,開發綜合性課程資源。

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工作,市教育局及各縣(市、區)教育局已在3月上旬對各學校開學方案落實情況、疫情防控措施、線上教育情況開展督查,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我市教育系統通過紮實有效的舉措,全力做好學校開學防控物資保障工作。截至3月16日,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通過採購、爭取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已儲備口罩66.2萬個(其中成人口罩41.5萬個,兒童口罩24.7萬個)、測溫儀7419支、消毒液187噸。

49個列入省重點項目100%復工

記者從會上獲悉,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復工復產放在突出位置,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開展“暖企行動”,帶頭下館子消費;對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原材料、生產設備、職工返崗、招工用工、疫情防控物資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實行“一企一策”精準對接協調,“一企一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切實當好企業“服務員”。

據統計,全市規上工業、住建、商貿、交通運輸、食藥醫療生產五大領域管轄企業共7897家,截至3月21日,已有7131家復工復產,復工率為90.3%。全市97個續建重點項目,已復工90個,復工率92.8%,49個列入省重點項目100%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