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一直以來,國內的豬價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消費者來說,豬肉價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豬肉的消費量;而對於養殖戶來說,生豬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著自己的養豬收益。如果豬肉價格明顯高了,比如超過了30元/斤,消費者的生活成本會增加,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生活壓力會有所加大。當然,如果生豬價格低於7元/斤,那麼養殖戶可能面臨著虧損,一旦虧損時間較長,那麼養殖戶可能要被淘汰出局,因此穩定豬價成了調控的重點。

在對豬價進行調控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儲備豬肉投放,另一個是進口豬肉,還有一個就是引導養殖戶補欄復養。前兩種相對來說體量較小,對豬價的影響力有限,後一種對豬價的調控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各階段的扶持措施將影響著豬價走向。下面來對南豬北養和支持民營企業養豬來做相關的介紹,探討這樣的轉變養殖戶能做哪些轉變。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南豬北養提出的背景

1、南方水網生豬佈局調整,劃定禁養區

2015年11月,農業部發出了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優化調整的指導意見,涵蓋的地區包括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10個省(市),將南方水網劃為5個重點區域,分別為珠江三角洲水網區、長江三角洲水網區、長江中游水網區、淮河下游水網區和丹江口庫區。劃定了適養區、禁養區,對處於禁養區的養殖戶,要進行關閉或者搬遷,並且設立了時間節點,要求2017年年底前退出禁養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原來一些南方養豬企業,紛紛向北方流動,“南豬北養”的格局也逐步形成。

2、全國範圍內劃定養豬行業佈局

2016年4月,農業部發出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樣的規劃發出後,可以說對養豬行業的佈局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為裡面把全國劃分為四個大的區域,分別為重點發展區、約束髮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其中東北四省、雲南、貴州等地屬於潛力增長區,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屬於重點發展區。此次規劃是1949年以來,第一個關於生豬生產的發展規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一些扶持政策也與這個規劃有很大的關聯。

3、東北糧食主產區發展現代畜牧業

2017年8月,農業部發出了關於加快東北糧食主產區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東北地區糧食作物豐富,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糧品種體量較大,僅黑龍江一個省份,玉米的產量就達到了全國總產量的10%左右。提出在東北地區發展畜牧業,一方面是可以解決玉米庫存問題,有利於推進“糧改飼”;另一方面,在糧食主產區發展畜牧業,物流成本可以明顯降低,也使得養殖成本下調,“北糧南運”的現象就可以減少,種植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銷路問題,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種糧收益。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支持民營企業養豬的背景

1、穩定生豬生產,增加豬肉供應量

自從2018年8月國內出現非洲豬瘟後,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波動,2019年7-10月,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了30%,9、10月份的降幅更是超過了40%,這在以往是沒有出現過的,在業內當數值超過5%時,生豬價格就會出現一定波動。為了穩定生豬生產,各地也給出了積極的扶持措施,但從2020年一季度的豬價看,國內生豬價格依然處於30元/公斤上方運行,如果生豬價格不能有明顯的下調,那麼終端豬肉價格就難回落。此時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生豬養殖,相當於起到引流的作用,一旦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那麼生豬存欄量有望加快恢復。

2、調整產業佈局

在沒有出現非洲豬瘟之前,“南豬北養”的格局是可行的,但自從非洲豬瘟出現後,可以說把各地的養豬佈局打亂了,因為豬源的流動性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生豬調運方面,很多地方跨省調運受阻。而一些民營企業有自身優勢,自主性、靈活性等較強,可以在較短時間適應市場需求,這種潛力一旦發揮出來,對恢復市場信心有很大的幫助。2019年9月,發出了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列舉了23條措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為民營企業進入養豬行業做好了鋪墊。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3、激發民營企業活力,推動行業標準化

2020年3月,發改委、農業部聯合發出消息,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民營企業是豬肉類產品供應的主要力量,這樣的基調可以說給予了民營企業更多的信心。在技術、資金、人才、衛生防疫等方面,民營企業的優勢更明顯,國家層面給予扶持的話,一方面可以緩解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出欄豬源量,對穩定豬肉價格有較大幫助。另外,還有一點,目前養豬行業還未形成標準化,吸引更多民營企業進入該行業,可以讓一些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更有利於推動行業標準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南豬北養”的佈局已經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當然東北地區發展畜牧業的優勢依然很明顯,只不過北豬南運客觀上存在阻力,如今為了適應新的需求,提出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及相關產業的概念,這對於養殖戶來說,既是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扶持力度上,可以說超過了以往的水平,比如貼息貸款的補助範圍由年出欄量5000頭以上調整為500頭以上。養殖場環評方面,年出欄量5000頭以上的,環評可以試點告知承諾制,年出欄量5000頭以下無需環評審批,只需實行備案制。政策導向上,由“南豬北養”轉變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養豬,那麼養殖戶從中有怎樣的啟發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6點。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一、緊跟當地的扶持政策

各地為了落實穩定生豬生產,給出了不少扶持措施,對養殖戶補欄復養起到積極作用,主要分為三個大的方面,第一個是給予審批扶持,在用地審批、環評等方面,儘量縮短審批時間,這就意味著養豬場投產時間會縮短,對於部分養殖戶來說無疑是利好。第二個是資金扶持,比如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養豬場,如今可以申請貼息貸款。另外,多地在引進種豬方面,扶持的力度也較大,比如河南鄭州,對二級以上的種豬場,每引進一頭種豬,獎勵2000元,累計補貼3000頭。第三個是人員、技術等扶持,有的養豬場用工需求較大的,當地相關部門可以協助解決用工問題。無論何時,養殖戶要利用好當地的政策,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成本,同時又可以縮短投產時間。

二、根據自身情況,合理控制好養殖規模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生豬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2019年10月份生豬價格突破30元/公斤,高峰時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更是突破42元/公斤,2020年3月份雖然迎來階段性調整,但2020年3月26日的平均豬價,依然處於35元/公斤上方。這樣的價格,對養殖戶來說吸引力不小,因為養豬的淨利潤仍然是處於高位,以出欄115公斤的生豬為例,生豬價格為35元/公斤時,產生的淨利潤可達2400多元,6個月左右時間獲得這樣的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不過,養殖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眼前的利潤衝昏了頭,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畢竟非洲豬瘟還沒有完全根除,養豬的風險同樣存在,如果自己只能承受500頭豬的規模,那麼存欄量就不要衝到2000頭以上。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三、認真落實好環評問題

原來養殖戶對環評問題是比較頭疼的,一方面是審批時間較長,幾個月能弄完是快的,有的遲遲無法通過,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投入的成本較多,特別是隱形成本,給養殖戶帶來不小的壓力。2020年3月,關於養豬行業的環評迎來了調整,年出欄量5000頭以上的開始試點環評承諾制,年出欄量不足5000頭的,不需要辦理環評審批,但需要填寫環境影響相關情況,也就是實行備案制。這樣的改變對養殖戶來說,無疑是利好,但個人認為,環評審批有所調整,並不代表著養殖戶就可以忽視環評問題,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環境友好型的養殖場才是長久的,達不到環評標準的養殖場,後期依然存在淘汰出局的風險。

四、尊重市場規律,不盲目跟風

在養豬行業,通常存在一個“豬週期”,生豬價格會出現一定的波動,對養殖戶來說,豬價波動就意味著養豬收益有起伏,如果養殖戶沒有踏準節奏,那麼養豬收益就會打折扣,一旦操作反了,還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虧損。比如補欄一頭20公斤的仔豬,養殖戶投入的成本達到2000元,養了6個月出欄時,生豬價格只有16元/公斤,那麼出欄一頭120公斤的生豬,產出只有1920元,連購買仔豬的成本都沒有達到,更不用說防疫、飼料、人工等成本,很明顯會陷入虧損。無論業內出現什麼政策,養殖戶都應當重視市場規律,有時反向操作反而容易獲得較好的收益,當80%的養殖戶都選擇擴大養殖規模時,反而應當保持警惕,後期容易出現集中出欄現象,虧損的概率會比較大。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五、適度發展特色養殖,走差異化路線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消費者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有豬肉吃就不錯了,而如今是想著怎麼吃的健康,在2018年之前,吃飼料長大的豬肉,價格基本上在15元/斤以內,而農村一些土豬肉,價格基本上在20元/斤以上。就像去年過年,我們那市場上的豬肉在25-30元/斤,而鄰鎮有養殖戶出售自家的土豬肉,價格達到了50元/斤,還需要提前進行預約,如果沒有預約無法購買,出欄一頭200斤的生豬,毛收入達到10000元。為了提高養豬收益,降低豬價波動的風險,養殖戶可以適度發展特色養殖,比如生態豬、藥草豬等,走這種差異化路線,一定程度上可以避開競爭,特別是中小養殖戶,本身議價能力偏弱,避開鋒芒或許能有較好的出路。

六、探索標準化之路

傳統的養豬模式,門檻是比較低的,很多人返鄉創業時,把養豬作為首選的項目之一,但經歷了幾個豬週期後,會發現養豬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非洲豬瘟的洗禮後,養殖戶更是體會到,想要在行業內有穩定的收益,不僅僅需要資金實力,而且還要有技術實力,特別是防疫水平上,要有豐富的經驗。目前養豬行業還未形成標準化操作,但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在著手製定標準化,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在各環節執行標準化,不符合標準的養殖戶,只能淘汰出局。因此,從長遠考慮,養殖戶應當有這方面的意思,養豬場人員管理、衛生管理、飼料投放等等,都應執行相應的標準化操作,這樣後期一旦嚴格要求起來,自己也不會很被動,有憂患意識的養殖戶,往往能有不錯的收益。

生豬價格依然超過30元/公斤,吸引民營企業養豬,能否使豬價下降

總之,養豬行業政策導向出現變化,這也是正常現象,說明在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好事,至少說明行業內的扶持沒有間斷。當然對於養殖戶來說,這樣的轉變要學會適應,思想觀念要與時俱進,如果還是以往的思想來養豬,那麼就容易被淘汰出局。隨著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養豬行業,相信業內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如果養殖戶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思路,那麼想要有穩定的收益就不太可能。當前多個養豬大省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均有較為明顯的改善,部分地區已經恢復至2018年上半年的水平,隨著後期產能不斷釋放,生豬價格會逐步回落,20元/公斤的豬價只是時間問題,養殖戶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