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沉沒成本”,做出理性判斷

“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史記·春申君列傳》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去買東西,然後討價還價的一種經歷。比如說,今天你去逛街買衣服,在一家店裡面看見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也很想買,跟這個店主討價還價好半天。可是呢,這個店主啊,總是不願意把價格讓下來,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

你假裝說我不要了,然後掉頭就走嗎?你很有可能發現,這個店主根本就不搭理你,你走就走了。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除了掉頭就走,其實你還有一種策略可以嘗試,這種策略叫做沉沒成本。

概念:沉沒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是看這件事情未來對他是不是有好處,同時也會注意自己是不是在過去,已經在這件事情上面有過投入,這是一種非常有趣而頑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們稱之為叫做沉沒成本,也叫做協和效應。

簡單的說,沉沒成本就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

買衣服時,在店裡反覆挑選,反覆試穿,不停地跟店員溝通。店員在你身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為了不讓這部分沉沒成本損失掉,可能就會給你更多的優惠。

擺脫“沉沒成本”,做出理性判斷


案例:

下雨天的晚上叫滴滴回家,提示預計排隊20分鐘,結果等了半小時還沒叫到,正想放棄去坐地鐵,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等了半小時,放棄豈不是可惜了,結果又等了半小時還是沒叫到。

比如說,你花了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你在電影院看了一會兒之後,發現這個電影不好看,那這個時候你會選擇繼續看下去,還是會選擇站起來就走呢?據調查,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繼續看下去,他們可能會一邊玩著手機,都要一邊堅持把電影看完,不想浪費掉那已經花出去的投資。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什麼叫做沉沒成本。但是,我們這一講換一個角度,我們來思考一下,這種有趣而頑固的沉沒成本的心理,在商業的世界裡面,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什麼樣的機會。

騙子們也會利用“沉沒成本”。盤旋在我們身邊的一個陷阱是:電信詐騙。人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他們“套路”。

很多詐騙電話,都是先讓被害人先交一點小錢,比如200、500元,之後他們會慢慢哄騙對方,說再交5000元可以全額返還所有的錢。為了不讓之前的錢打水漂,人們往往會一再追加投入,最後賠的更多。

一段感情,經營了3年5年,突然吵架鬧分手,卻又彼此捨不得,是因為愛嗎?也許吧,也有可能是沉沒成本在其中作祟,因為多年的相處,彼此的磨合,換一個TA,又要重新投入時間、金錢、精力去培養,何況未必會比現在的優秀。

兩個人結婚,舉辦隆重盛大的婚禮,投入了巨大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婚後,如果鬧彆扭想要分手,很可能會覺得再辦一次婚禮太麻煩,就不分手了。

很多商業機構,在客戶稍微有一點購買慾時,就會想方設法收客戶一點點定金,可能1萬元的東西只收500塊定金。當客戶回到家裡,購買的衝動消失,為了不損失500元的定金,很有可能就會購買你的商品。

小結:認識沉沒成本

第一,我們要認清沉沒成本其實沒有好壞的區別,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經發生的花費。

第二,因為這種心態的頑固性,有目的性地製造對方的沉沒成本,有利於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但是,最後我們還是要反過來說,你如果真的能夠克服這種沉沒成本所帶來的心理偏見,不被這種情緒所左右,將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業判斷。

擺脫“沉沒成本”,做出理性判斷


生活中,滿滿的“沉沒成本”的套路在等著你。

為什麼我們要避開沉沒成本呢?

原因一:沉沒成本會影響我們決策的正確性

我們在做決策時,不僅會對當前的情況綜合考慮,還會看過去是不是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過去在這件事上有過投入,在做選擇時,這些投入就會成為干擾我們的因素。

為什麼你不願放棄自己讀了一半的書,因為你已經投入了時間。

為什麼你在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電影時不願立刻離開電影院,因為你已經買了票投入了金錢。

原因二:沉沒成本不屬於成本

經濟學對成本的定義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而放棄沉沒成本是沒有產生代價。

你放棄看不喜歡的電影,沒有產生代價。你放棄閱讀不喜歡的書,也一樣沒有產生代價。

沉沒成本本質上就不屬於成本,也更不應該對我們現在和將來的決策產生影響。

意識到沉沒成本後,我們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避開沉沒成本對我們的影響。

比如,雖然你已經買了某支股票了,但是此時股票已經開始走低,但你可能還要堅持,你想的是既然已經堅持這麼久了,再堅持堅持許還會漲回來,結果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賭博也是一樣的道理,當遇到虧損需要撤退時,他們的想法是已經付出這麼多金錢和精力,不如選擇冒險一搏,而大的損失往往是在這種搏一搏的時候產生的。

有時候,你越是堅持,損失越大。


怎麼擺脫沉沒成本呢?

1.具備危機意識

為一件事情想象一下最壞的打算,也許你就會放棄你的“堅持”。

2.斷舍離思維擺脫沉沒成本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很多人無聊都會逛逛淘寶,這也買,那也買,買過來之後有些東西卻一直沒有拆開或者拆開後一直沒用,那麼你是中了淘寶商家制造的“沉沒成本”的圈套了。

止損思維擺脫沉沒成本

當股票下跌時,設定止損線,跌到止損線,無論之前付出多少,都要立刻拋售。

當電影不好看時,設定止損線,再看10分鐘,如果依然不好看,立刻走人。

當工作不符合預期時,設定止損線,再幹一個月,如果還不符合預期,立刻換工作。

止損思維讓我們為目標設定了一條紅線,這條紅線讓我們無論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只要觸碰到了這條紅線,就需要立刻做出改變。

換一種人設擺脫沉沒成本

我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問自己。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錯誤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費時間。

人生苦短,願我們都能把生命浪費在值得的事情上。


擺脫“沉沒成本”,做出理性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