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只需懂得“放下著”


修行,只需懂得“放下著”


覺醒的人,永遠活在當下,他不因過去而懊惱,也不因未來而憂慮。在生命的每個時刻裡,他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其他人。他溫柔地對待痛苦和煩惱,但痛苦和煩惱並不經常出現在他的生命中。

經常看到一些人,不專心做一件事情,總是“此山望見彼山高,到了彼山沒柴燒”,在耗費精力之後,卻還說命運對自己不公,到頭來沒有任何回報。其實,他們真正應該捫心自問的是他們自己。

生活裡的苦,只有通過自己的覺悟和行動才能得到解決。與其抱怨痛苦,還不如先來挖出痛苦的根源,當我們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找到了對治的方法,不僅能夠解除自己的苦,還能幫助他人,這樣去想,還真是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獨特的意義呢。

人生時光有限,我們的精力也有限,誰都做不到面面俱到,而生命也無需如此,只要我們對自己選擇的事情有明確的目標,知道意義所在,盡力去做就可以了。那些妄想把什麼事情都做好的人,不過是貪心太重外加那麼一些的自以為是,他們只是貪多,卻未必真的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有一條小魚,經常想去浩瀚的大海之中。它遇到一條大魚,就向大魚打聽去大海該朝哪個方向遊。大魚非常驚訝地說:“你不是一直生活在大海中嗎?”小魚覺得很委屈,它說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大海。大魚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遊走了,只剩小魚還愣在原處。我們和這小魚就很相似,明明都在生活中,卻還想在生活之外另尋人生。可生活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卻將它荒廢掉了。人總是這樣,對身邊真正有意義的事物採取忽視的態度,甚至到失去的時候都不覺悔恨。

一個人,如果他什麼都想要,那麼最終他必然什麼都得不到;如果他什麼都想做好,那麼到最後他必定會什麼都做不好。而那些把心專注於一件事上的人,看起來,他們在有限的人生裡只做了很少的事,但至少每一件事,他們都做得很出色。到底誰的人生更有意義,明眼人一看便知。

人要學會自我肯定,也要學會自我消融。我們生活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於是便免不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價他人的言行和思想,用自己的想法對他人進行揣度。於是我們和他人之間的誤會、摩擦便在所難免。人太強調自我感受時,就會犯下這樣的錯誤。禪認為,在肯定自心的獨立之後,就要消融到眾生之中,就是說,既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也要尊重他人的獨特性,當自我意識完全消融後,也就很難再與他人起紛爭了。


修行,只需懂得“放下著”


有位醫師非常仰慕南隱禪師的宗風,幾次三番地要去學習禪法,可南隱禪師就是不肯傳授給他。旁人問原因,禪師便說:“他作為一個醫師,只要照顧好病人,便是在修禪了,怎麼能拋下責任而專門到禪院裡來呢?”這個醫師知道後,內心非常慚愧,他不再往深山裡跑,而是一心一意地照顧病患,以至於他忘記了自己的煩惱和悲喜。如果一個人只為了斷自己的煩惱就放棄了責任,那他怎麼參禪都不會有所成果。但當他為了別人而忘記了自己時,煩惱也就不存在了。他連自己都能放下,更何況是生活中的悲喜呢。

曾經有個脾氣粗暴、貪求很多的人求禪師收他為徒,他說禪師這裡地方清淨,沒人惹他不快,他這才能安心生活。禪師只是派人給他遞來一封信。禪師說,如果你隨時、隨地讓內心清淨,又何必住到深山之中;如果你時刻都心生歡喜,又怎麼會有人惹你不快呢?不要把清淨喜樂的因由推給外界,因為他人無權對你的生命有所承擔。不論你是在工作坊還是在家庭,真正能左右自己內心感受的只有你一人而已。

修行,只需懂得“放下著”


歷輩先賢所流傳下來的教法,只是幫助我們消除心頭妄想的方法,具體如何實施,收效又能如何,還要看各位自己如何做。就好比我們身心病痛,醫生給拿來了藥,但如果我們不服用,那身心上的病痛還是不會消失。這之前有人說,他天天都聽禪師的講座,可心裡依舊煩惱很多。你只是聽了卻並沒有實際行動,那麼這和生病後不吃藥卻妄圖身體痊癒,又有什麼差別呢?

一個真正生活在禪中的人,實在無須懂太多哲理,只需懂得“放下著”,便足矣了!在我看來,這三個字可真是金玉良言,不僅要放下惡的心念行為,就連善的心念行為也要放下,不僅要放下一切欲求和顛倒妄想,而且還要放下各種理論學說。有的時候確實不是別人給我們找了麻煩,也不是生活故意與我們為難,而是我們想的太多,學不會放下,也不知道該放下什麼。一言以概之:凡是讓我們身心困重的,就都應放下,無論是善是惡,放不下的那便都是掛礙。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著各自的運動規律,我們要做成一件事,只能隨順規律、法則,如果有誰決定他自己事事都可做得了主,以至於不顧內外條件,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那麼這無異於是痴人一般。如果照這種片面、狂妄的想法去辦事,那必然是行不通的。但遺憾的是,我們身邊這種痴人很多,比如不顧自身能力和外在條件就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最終只能落個被人笑話的下場。


修行體悟:最消耗你能量的,莫過於你的擔心與不安!

很多人都有體會,一坐下、躺下來,頭腦裡面就吵翻天,各式各樣的聲音和念頭都有,很不容易靜下心來,坐個十幾分鍾就坐不住了。

深入一點來看,每一個念頭、聲音、想法都會分散你的能量。因為它們本質上就是能量,是你的能量。


修行,只需懂得“放下著”


腦袋想的東西太多

有時,你會體會到,如果某段時間你腦袋想的東西太多,腦袋一直轉個不停的話,你會很累很累,因為你的能量被透支了,散佈到了你腦袋裡面無數事物當中去。同理,如果你生活中同時擔心很多事物,牽掛很多事情,你會感到心力交瘁,體力透支。從另一個層面上看的話,你就會看到你身體和外部各種事物和人有著很多連線,而你正向他們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

所以,你在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任務後,或者了結一段沉重的關係後,你會倍感輕鬆和愉快,因為你剛剛斬斷了連線,把你的能量收了回來。

想要冥想時頭腦不吵,在“術”的層面上確實有無數方法,比如數數、關注呼吸、關注身體、唸佛號、各種觀想....等等,而它們確實也會有所助益。但是,你要清醒地認識到,本質層面上,正是你對你自身能量的不由自主的濫用,才會導致你頭腦那麼吵。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些心地純淨、無牽無掛的人,即便他們不懂冥想,一樣能心如止水、能輕鬆愉快地生活,能夠有著很高的能量振動頻率。

頭腦,是一轉譯工具

最能耗費你能量的,莫過於這些你擔心的事情。你之所以會不由自主地濫用自身能量,最核心的根源,就是恐懼。你是不是因為擔心上司抽查而拼命努力地工作,試圖把所有的漏洞都補上?

你是不是因為擔心戀人離你而去而想盡各種辦法討好她/他?你是不是擔心錢不夠用而拼命想創業?拼命想升職?你是不是擔心別人說你不夠好,不夠有錢,不夠漂亮而絞盡腦汁去做你能做的所有事情?......

頭腦,是一個很好的轉譯工具,用途之一就是把你當前最主要的情感/衝動,轉化為能夠落實到物質實相的一系列想法、念頭。比如,你現在有個感覺/衝動,想要去放鬆一下,然後,觀察一下,是不是馬上緊跟著就有想法/念頭自動浮現出來啦?

這些念頭可能是洗澡、K歌、喝酒、和朋友聊天、旅遊.....

所以,你可以看到,主導你行為的表面上看是頭腦,但實際上,最核心的部分,是你的最深層的情感和衝動。

自我覺察是必經之途

如果你當前最深層的情感和衝動被恐懼所主導,那麼頭腦就會自動不斷地為恐懼提供解決方案,所以,充斥你頭腦的,是圍繞著恐懼這個核心的各種各樣的想法,你否決了一個,無數個又冒出來。甚至,如果你沒有清醒認識到恐懼核心、頭腦的功能,沒有有意識地觀照它們,頭腦就會自動地、隨時隨地、不受你控制地說話,你的腦袋變成一個同時播放幾百個電臺的收音機。

所以,平時保持清醒的、不評判的自我覺察,看一看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想法、行動背後主導的情感是不是恐懼,會在本質上改善冥想時頭腦太吵的問題。因為你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是以高我/自性本體(稱呼可以有很多種)的角度去看事物,而高我/自性本體本身就是寧靜、愛、喜悅和智慧。

由此,你越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覺察,你就越來越頻繁的把自己等同於與高我/自性本體。頭腦由此自然逐漸止息。當你去到岡仁波齊、喜馬拉雅山等聖地,或者山清水秀等等能量高的地方時,你會倍感寧靜。由此可見,能量高有助於一種更寧靜的狀態。因為寧靜本就是高振動能量的一個面向/屬性。

當你靜下心來,不評判地感受自己,覺察自己的時候,你就是用超越小我的視角去看自己。由此,你慢慢從小我轉換為高我。而高我本身,就是那無形無相的寧靜、喜悅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