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開的「套路」,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輸給「套路」?

在開始今天的討論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時常想起它,因為它就處於我們之中——

有兩位口技演員,都會模仿貓叫,一位是小張,另一位是小李。他們的節目都被觀眾喜歡,但小李的節目更受歡迎。小張挺不服氣,暗自要超過小李,但小李的節目一直更叫座。

小張有天想出一個主意,他藏了一隻真貓在身上,心想小李總不可能超過真的貓叫吧。

演出的時候,小李一如既往地逗得觀眾哈哈大笑,掌聲不斷;輪到小張的時候,他暗自得意,沒料到小貓不配合他,死活不肯發聲。觀眾開始有零星的噓聲。小張發急了,狠狠掐了一把小貓,小貓痛得慘叫,觀眾鬨堂大笑。小張氣急敗壞,愈發拍打小貓,小貓的叫聲就愈發怪異…

小張難堪無比,但他非常不服氣,「明明我的貓叫是真的,憑什麼小李更受歡迎?」

避不開的「套路」,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輸給「套路」?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我們能隨處可見故事的主人翁就在我們之間,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是主人翁。

無論是在生活、交際、職場之中,我們總能發現「明明我更專業,憑什麼”半吊子”更受歡迎?」或者「明明是我更努力工作,憑什麼那個”偷懶”的人受到嘉獎?」

於是有些人感嘆「劣幣驅逐良幣」,也有人遷怒於他人的無知,甚至有人唏噓「世風日下,套路盛行」…

避不開的「套路」,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輸給「套路」?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經濟上的、有政治上的,有情緒上的、有理性分析的,但不管怎樣,從結果上來看,至少證明了「套路」是真實有效的。「套路」的存在有理論支撐,能夠滿足一些存在的需求,只是我們選擇忽視罷了。

回到上面的故事,大概會有朋友為小張打抱不平「模仿貓叫的口技肯定比不上真實的貓叫」,我們需要挖掘下小李的「套路」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搞清楚觀眾來看節目的目的是什麼?

是來聽貓叫的嗎?

是來體驗劇院的服務的嗎?

是來看演員的表演嗎?

如果你同意上面任何一點,恭喜你離真相更進一步,請再試著想想以下三個問題——

聽狗叫行不行?

砍掉劇院的某些服務可以嗎?

看動物表演行不行?或者不是現場表演,而是其他形式?比如錄音錄像?

如果你感覺把握不準,請不用在意,因為這很正常。到此,可以發覺我們對支持原先三個問題的論點開始產生了懷疑。

那麼,觀眾來看節目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大家肯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想說的是這些答案都成立,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明確了這個答案,不管是小李還是小張,都能有效地表演他們的節目。

再回頭來討論下「套路」這個話題——所謂套路,撇開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害的情況,只是實現我們心中那個答案的路徑。判斷路徑是否正確,即時常評估我們離那個目標是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

避不開的「套路」,你知道為什麼你總輸給「套路」?

再來看看上文提到的「明明我更專業,憑什麼”半吊子”更受歡迎?」或者「明明是我更努力工作,憑什麼那個”偷懶”的人受到嘉獎?」你現在知道”半吊子”和”懶漢”們的「套路」了嗎?

最後分享下來自維基的一段歷史

後晉少帝石重貴繼位,李守貞與杜重威投降契丹,後杜重威被誅,守貞有二心;趙思綰佔據長安,李守貞遂自稱秦王。

947年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李守貞移鎮河中,乾祐元年(948年),李守貞與永興(長安)趙思綰、鳳翔王景崇聯合叛亂。八月,後漢命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郭威採用鎮國節度使扈彥珂的建議,以李守貞為首要敵人。於是兵分三路,從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同州(今陝西大荔)、潼關分道進攻河中。至河中,又挖長壕、築連城,將河中包圍。李守貞數次突圍失敗。十月,王景崇二度出兵均被趙暉擊敗,關城避戰。乾祐二年四月,河中城中食盡,死者過半。七月,郭威攻陷河中,李守貞退守子城,與妻、子自焚而亡。

你參透這段歷史的精妙之處在哪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